Tynt Speedshare bar

從入口文章出發 最有效地吸收資訊

此為最快速最有系統地利用本網站!此入口文也會隨著新文章增加而經常更新!

全世界的股市走勢 不是跟美國走 就是比美國還弱

投資股市之前,請務必了解到一個殘酷現實,美元已將全世界股市綁在一起 美國以外股市皆程度不一地複製美國走勢 僅有少數國家可以例外

美股和全世界股市走勢連動程度 關聯度竟然高達93%

看盤與操作的觀念要因此而做調整,因為全世界股市都是跟著美股走,台股更是美股的落後指標。更多細節請看我.

印鈔票終將無可避免地產生通貨膨脹 糧食原物料大漲的真相為何

在糧食與原物料,通貨膨脹已經大到無法忍受,而經濟學家仍然在怪罪氣候異常、投機炒作,到底什麼是真正讓它們上漲的主因?請看

黃金已經即將整理完成 馬上要大漲 黃金最後的買進機會稍縱即逝

黃金的走勢分析,及目標價,2008年的拉回整理 現在又再次歷史重演,想讓手上的資產能真正的保值並成長的人,您不能錯過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瘋狂投資界 真理在哪裡? Where is the truth in this multibubble economy?


瘋狂投資界 真理在哪裡


主流經濟學家,投資界,財金媒體等狂飲的喝酒集團,相信我們正在復甦,
他們每一季都能掰出新的理由來解釋,復甦不如遇期,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2014年第一季時,他們說,經濟衰退是因為"嚴寒",
他們表示,第一季是因為嚴寒,所以經濟復甦不如遇期,

您們要將您們的目光放在經濟實質,別急著先將目光放在股價或房價上。
您們將您們的目光放在經濟上,很容易會發現經濟一點也沒有好轉,

但若您們先將目光放在股價或房價上,您們當然會加入喝酒的行列,
您們當然會從股價看到,自己憑空想像出來驚人的經濟"成長",
您們當然會從房價看到,不知到哪裡冒出來的,不可思議的經濟"復甦",

您們先看股價,先看房價,會被不斷膨脹的泡沫給欺騙,
不斷膨脹的泡沫是不可能對經濟有益,
別再相信凱因斯經濟學家們講的鬼話,某種東西不斷用更多鈔票堆上去,不會創造財富,
只會讓已經很不合理的價格,推向更高點,使得資源被扭曲的更厲害,經濟基本面與價格脫離得更厲害!

您們要學著將目光先放在經濟,再來評估股價,房價是否合理。
而非以股價、房價回過頭來推導經濟。

您們若跟華爾街喝酒集團一起先看股價,房價,再來看其他數據,
您們會得到結論,美國第一季GDP大幅衰退2.9%,這數據是背離經濟實質,是和經濟現況明顯不一致的。

但您們若先看普羅大眾的生活,
您們若先看經濟體有沒有實質產業投資,還是只是拿更多鈔票去堆股票,房地產
您們若先看經濟體有沒有技術創新,有沒有生產力提升,
老百姓生活壓力有沒有減輕,
您們若先看企業有沒有辦法抑減成本,還是成本快速上升,
您們若先看貧富差距的有沒有縮小,還是快速擴大,
您們會得到結論,美國第一季GDP大幅衰退2.9%,完全符合經濟實質,和經濟現況相當一致。

美國第一季GDP大幅衰退2.9%,和經濟實質非常一致,
是股價、房價自己背離經濟基本面,獨自懸空不斷往上衝,
是股價、房價自己單獨在稀薄高空中更加泡沫下去,不是嗎?


接下來,下面會有很多數據來表明,是股價、房價自己背離經濟基本面,獨自懸空不斷往上衝。



來到2014年第二季,喝酒集團已經沒有什麼藉口可用了,他們只好拿表面的無意義數據,只談表面,不談細節,來掩蓋住不斷惡化的經濟實質。

第二季,喝酒集團們改口以就業人口增加,超過預期來表示,復甦已經發生。
比方說,表面上來看,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8.8萬人,優於預期。

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是,6月份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8.8萬人是怎麼來的。它是美國整個經濟體裁員了52.3萬正職工作,加上新增了79.9萬人打工工作,相加起來再經過調整,淨增加了28.8萬人,然後美國勞工局與所有喝酒集團直接跳過52.3萬,看到28.8萬,大吹大擂說,看吧,這是復甦的象徵。

是嗎?不是吧!還記得小綠在去年(2013年)8月份的文章
美國經濟復甦全是虛假 企業不是新增工作 而是"分拆"工作 官方失業率計算嚴重脫離真實世界 小綠的真實失業率(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率)
http://smallgreentea.blogspot.com/2013/08/recovery-in-us-is-all-propaganda.html
中曾經提到過,

美國的公司,很流行一種"創造"工作法,裁員一個正職員工,將原有的工時,重新聘僱2~3個領時薪的打工員工。

就工作機會淨效果來看,工作機會減少一個,增加三個。是故,這樣子的工作機會分拆,就工作機會來看,等於是額外創造了2個工作機會。但這三個人的總工時,和原來只有一個人的總工時,是一樣的。


請問,這樣能算是"新增"工作嗎?這樣能算是"創造"工作嗎?

我們可以把一個工作拆解成三個工作,交給三個人去做,
然後自己騙自己說,我們又額外創造了兩個工作機會嗎?

美國在2014年6月,又在搞分拆工作,裁員了52.3萬個正職工作,合理推估,以每個正職用2~3個打工者取代,那麼會分拆這52.3萬個正職工作變成了52.3萬 x 2 = 104.6 ~ 156.9萬個打工工作。若就業市場減少了52.3萬個正職,哪麼,先別提什麼工作機會增加,光是工作機會要勉強打平,就至少要增加打工機會104.6萬個。

但實際上就業市場僅僅新增了79.9萬個打工工作,明顯少於104.6萬個。明顯是正職工作大減,分拆後的打工工作機會也大減,更談不上任何新增工作。結果,華爾街喝酒集團、財金媒體說,"美就業意外大增28.8萬" ,"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8.8萬人,優於預期"。

什麼東西?什麼優於預期?到底是哪理優於預期?大量裁員正職,將一個工作分拆給2~3個人做,但是連分拆出2~3個工作機會都沒有,明明就是就業一團糟,正職大量萎縮,打工機會也沒彌補上來。怎麼會是就業人口增加,超過預期?

圖1 美2014年6月正職減少52.3萬 打工增加79.9萬


圖2  美2014年6月明明就減少的正職連分拆給打工都不夠 媒體卻說是工作機會意外大增

藍色棒子是減少的正職人數,紅色棒子是新增的打工工作。明明就減少的正職連分拆給打工都不夠,媒體卻說是工作機會"意外大增"




2.第二季根本沒有消費"復甦"
小綠在今年(2014年)2月
"經濟停止"復甦" 消費不振的原因 不是天氣 經濟停止復甦 是因為這個復甦也是泡沫 我們的泡沫復甦全靠QE維持 沒QE 就沒泡沫"復甦"了"一文中,
http://smallgreentea.blogspot.com/2014/02/qe-qe-real-reason-that-recovery-halted.html

小綠曾寫到,
再怎麼嚴寒,總有放晴的一天,
等到天氣放晴的時候,大家將會發現,
怎麼會天氣都已經放晴了,但是消費等經濟數字照樣沒有好轉,
大家那時才會回想到,
這些華爾街的亂扯分析師們,他們這些股票啦啦隊,房地產啦啦隊的亂扯,有多麼離譜。

美GDP,消費占了68%,以及每5個工作,就有4個是服務消費相關的工作。眾喝酒集團,酒鬼集團說今年第二季GDP會來個4%以上成長的大幅反彈,這樣才能抵銷第一季衰退了2.9%的驚人負GDP。

結果,第二季消費,當然沒有復甦。
見圖3最右邊兩根棒子,即為美國第二季的4月,5月份個人消費支出。

圖3 哪來的第二季消費復甦?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6/please-help-us-find-q2-spending-surge


美4月個人支出下滑0.1%(後修正為0.0%),分析師原預期會增加0.2%。
5月個人支出只成長了0.2%。分析師原預期會增加0.4%。

第二季,消費也沒有成長。喝酒集團說的什麼第二季會從"寒冬"中強勁反彈,
結果反彈了0.0%以及0.2%,這是哪一門子的強勁?
不到0.5%的反彈,這不是從"寒冬"中的反彈,
這是第一季經濟大幅衰退後,本來就會有的正常反彈。
第一季經濟大幅衰退,跟"寒冬"一點關係也沒有。
若是"寒冬"造成的經濟大幅衰退,消費怎會只有反彈0.2%?

第2季當中的3個月,有兩個月不但沒有大幅反彈,還遠低於預期。2014年1月~6月當中的6個月,有4個月個人消費不如遇期,1月~3月時的"嚴寒",3個月中當中有兩個月消費不如遇期。4月~6月時已經溫暖了,3個月當中照樣有兩個月消費不如遇期。

第一季很"嚴寒",當中2個月不如遇期。第二季不嚴寒,照樣也是當中2個月不如遇期。可見得,第一季GDP和經濟實質非常一致,第一季也和第二季非常一致,第一季根本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若第二季沒有強勁復甦,正好確認了第一季的衰退,不是"嚴寒"的問題。
上一篇小綠的文章提過,第二季若沒有大幅度的消費成長,
就能夠證明,第一季消費不振,不是嚴寒造成的,我們的經濟體實質面根本就是泡沫重重,喝酒麻醉。

現在,第二季沒有大幅反彈,已經清楚證明了這件事。

喝酒集團們說,第一季經濟衰退沒關係,因為這只是"嚴寒"造成的,等到嚴寒退去就沒問題了。結果第二季的種種數字表明,第一季的經濟大幅衰退,和"嚴寒"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他們很健忘,只能假裝第一季從來不曾說過什麼嚴寒這些瞎扯。


3.只剩下豪宅自己在熱賣,自己在獨漲的房地產市場

今年首季各月美國成屋銷售均呈萎縮。而美國4月、5月成屋銷售,表面上看起來,連續2個月擴大,透露出美國房市景氣增溫。根據美國全國不動產經紀商協會(NAR),美國5月成屋銷售經季節調整後年率為489萬戶,高於經濟學家預測的475萬戶,也較前月增長4.9%。至於4月成屋銷售年率,則獲上修至466萬戶,月增1.5%。

表面上看起來,圖形長這樣,看起來還真不錯!
圖4 美成屋總銷量變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4001220-260203


但實際上是,僅剩下有錢人還在瘋豪宅,豪宅不斷"復甦",其他種類的房產,毫無復甦可言。

美國4月成屋銷售,總價超過100萬美元的房產銷售量年增率最高,達5.2%。總價越低,銷售量年增率越少。最低價的兩個房產種類,銷售量甚至萎縮達12%。

這是一個僅剩下豪宅自己熱的房地產市場!

美國4月房產種類與銷量年增率
房產種類
銷售量年增率
總價100萬美元以上者
5.2%
總價75~100萬美元者
2.4%
總價50~75萬美元者
0.3%
總價25~50萬美元者
0.2%
總價10~25萬美元者
(5.1%)
總價0~10萬美元者
(12%)





圖5 美2014年4月房產種類與銷量年增率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3/guess-who-propping-us-housing-market

光看表面,5月總量成長率比四月份還要耀眼,其實骨子裡,5月"只剩豪宅自己漲"的問題比四月份還要更加嚴重。


美2014年5月房產種類與銷量年增率

房產種類
銷售量年增率
總價100萬美元以上者
4.0%
總價75~100萬美元者
(1.7%)
總價50~75萬美元者
(1.7%)
總價25~50萬美元者
(2.5%)
總價10~25萬美元者
(6.6%)
總價0~10萬美元者
(14.5%)




圖6美2014年5月房產種類與銷量年增率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3/guess-who-propping-us-housing-market
紅色是最貴的豪宅,僅剩下最貴的豪宅自己銷量在成長而已,其他都是衰退。而且越便宜,衰退幅度越大


4月時,比較貴的4個價格帶之房產銷量都還在增加,只有2個比較便宜價格帶的房產銷量下跌。

5月則是,全部價格帶的房產銷量都在跌,只剩下最貴價格帶的房產自己熱賣。而且越便宜的房產,銷售量下跌越多。這也可以合理解釋為什麼美國首購族群目前已經降至歷史最低點27%,根本沒有首購族在買房子的原因,因為房產"復甦"通通都是泡沫!真正想買房子的人,真正最需要房子的人,沒人在買房,銷量跌最兇!

會賣的都是最貴豪宅,其他價格帶的銷量則都下跌。
房產有成交量的地方越來越少,僅剩下豪宅自己有量的房地產,能夠維持多久?

4.上一次股票市場發生這樣的情況之後沒多久 嚴重問題就發生了

2014年上半年,美國企業股權合併購買(M&A)總額來到1.77兆美元。光是2014年第二季,企業股權購買總額就超過1兆。上一次美國企業股權購買超過1兆的時候,即是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7年第二季。

企業拿著鈔票,大買自家股票,虛假地推高了自家盈餘,於是虛假推高自家公司股價,再拿著自家股票去購買別人公司。眾公司利用此創造市場話題,吹噓未來遠景,競相高價購併其他公司。於是公司們競相虛假推高彼此的股價。

不可否認,股票市場從價格上看,的確是驚人"復甦"。但這不是立基於真實的經濟基本面。這純粹是立基於企業不斷借貸去股票回購。企業大舉借貸,購買庫藏股,註銷流通在外股數,將問題全部藏在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欄位上,但是僅從損益表來看,從每股盈餘(EPS)來看,就會出現虛假成長。然後再利用這種虛假成長之後,市場給予的高市值估價,開始大舉購買其他公司。

企業喝酒灌醉自己,也不斷去灌別人。每個人都喝得好醉好醉。若能夠不要醒來,該有多好,但是世界上沒有這麼好的事,沒有宿醉的人可以不用醒來,沒有酒鬼可以不用頭痛的。酒鬼喝酒之後,頭就是一定會很痛!


5. 2014年美國第一季GDP大幅衰退2.9%

2014年美國第一季GDP大幅衰退2.9%,這是30年來,第四壞的數字。30年來,總共有120個季度,但卻有116季度都比2014年美國第一季好,只有3個季度比它差,怎麼可能會這樣?

美國不是正在"復甦"嗎?怎麼會復甦到一半,突然冒出一個30年來GDP第四壞的數據?請問去年是美國30年來第四冷的冬天嗎?不是吧?

您們知道嗎?從國內所得毛額GDI來看,1948年以後到現在,50年以來的統計表明,每一次的國內所得毛額GDI,來到今天這樣的幅度,最後,都陷入經濟大衰退當中。(請見圖7)

圖7每一次的國內所得毛額GDI如同今天 最後都陷入經濟大衰退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6/has-never-happened-without-us-falling-recession

6.黃金白銀很有可能已經築底完成,準備發動突襲,
原因有以下:
(1)金礦類股領導黃金漲勢,這是黃金即將突破的明顯訊號。
在整個黃金白銀拉回當中,黃金相關標的中,最弱勢的就屬金礦類股,從最弱勢者已經開始最強勢,很明顯,賣壓已近尾聲,已無浮額。市場明明就還在一片悲觀聲中,金礦類股卻已經開始攻擊。

(2)白金準備突破
貴金屬中的白金,已經準備突破整理區間。伺機突破。

(3)白銀領導黃金漲勢
在黃金的漲勢之中,白銀總是漲幅領先黃金,現在同樣的事情,又上演了。

(4)更可怕的是,鈀金已經悄悄創下13年新高
貴金屬中除了黃金、白銀的另外兩個兄弟。白金是準備突破盤整區,鈀金更是早已創下了2001年以來的新高。鈀金遲早會突破2001年的歷史最高點1090。

這些都已經預示了黃金白銀兩年多的整裡洗盤期,結束日可能已經不遠了。

圖8 鈀金已經創下13年高點 直指歷史新高

由同是貴金屬的白金準備突破,鈀金甚至還創新高價來看,黃金白銀結束拉回洗盤,向上突破之日可能已不遠。


[參考資料]
1.This Has Never Happened Without The US Falling Into Recession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6/has-never-happened-without-us-falling-recession

2. Please Help Us Find The Q2 "Spending Surge"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6/please-help-us-find-q2-spending-surge

3. Guess Who Is Propping Up The US Housing Market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6-23/guess-who-propping-us-housing-market

4. 美5月成屋銷售 躍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24001220-260203

5.June Full-Time Jobs Plunge By Over Half A Million, Part-Time Jobs Surge By 800K, Most Since 1993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4-07-03/june-full-time-jobs-plunge-over-half-million-part-time-jobs-surge-800k-most-1993

6.美就業意外大增28.8萬 失業率降到6.1%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781770.shtml
【經濟日報╱記者湯淑君╱即時報導】
2014.07.03 09:36 pm

美國6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8.8萬人,優於預期,且失業率從前月的6.3%降到6.1%,是近六年來的低點,凸顯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好轉,有助於提振經濟。

彭博訪調經濟學家先前平均預估,6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1.5萬人、失業率持平在6.3%。

【中央社/台北3日電】

彭博報導,美國6月非農業就業人數超過預期,失業率降至近六年來低點6.1%,凸顯美國就業市場一片光明將有助拉抬經濟成長。

美國勞工部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就業人口廣泛增加28.8萬人,5月經修正後增加22.4萬人,超過初估值。彭博訪調的經濟師預估中值為新增21.5萬人。6月失業率寫下2008年9月來最低水準,長期失業人數降至310萬人,顯示求職更為順利。

美國第1季成長萎縮後,如今已回神,促使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 US-F) 等企業召募新血,為薪資調漲鋪路,而薪資調漲將刺激消費支出。

更多的就業機會將促使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繼續按步就班的逐漸減碼貨幣刺激政策。

傑富瑞公司(Jefferies LLC)駐紐約首席金融經濟學家麥卡錫(Ward McCarthy)在報告出爐前指出:「就業市場第2季加速成長。你真的必須看看第1季之後的數據,真的很讚。即使是房市也出現好轉。」

彭博訪調的94位經濟師估值在增加14.5萬到29萬人不等。5月就業人數初值增長21.7萬人。經濟師對失業率的預期中值為持平於6.3%。勞工部還公布另一份報告顯示,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變化不大,顯示企業主限制裁員。(譯者:中央社趙蔚蘭)【2014/07/03 經濟日報】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經濟停止”復甦” 消費不振的原因 不是天氣 經濟停止復甦 是因為這個復甦也是泡沫 我們的泡沫復甦全靠QE維持 沒QE 就沒泡沫”復甦”了 Real reason that recovery halted and spending faltered is not bad weather. That we have this dying Economy thanks to the recovery is also a bubble, Our bubble recovery all rely on QE, without QE, we have no bubble “recovery.”


[小綠前言]
主流分析師說,2008年經濟衰退,是因為我們發生了無法預期的重大事件──次級房貸,而起。
主流凱因斯經濟學家,他們認為許許多多經濟衰退,都是因為無法預期的重大事件而起。

比方說現在,聯準會主席葉倫說,現在經濟復甦受挫,是因為我們又遇到了一個無法預期的重大事件──嚴寒的天候,而起。

小綠則說,經濟衰退,是因為經濟泡沫,及政府為阻止泡沫破裂所施加之經濟刺激而起。
是因為泡沫已經過大,泡沫又不斷地被政府不停的印鈔及經濟振興而起,
QE不是振興經濟,QE是振興泡沫而已,

於是泡沫無法無天,沒完沒了...
2008的次級房貸、或2014的天候,都只是藉口,都只是導火線,都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沒有次級房貸,沒有天候,
我們照樣會有2008經濟大衰退,
我們照樣會有其他千千萬萬個導火線,使得目前虛假的經濟"復甦"受挫,
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經濟"復甦"!
我們有的只是泡沫加大,酒喝更重的泡沫經濟而已。
酒喝更重、酒癮發作時,按照凱因斯經濟學家的看法,就是酒不夠多,
酒鬼自然會強灌給我們更多酒,

小綠仍然要再強調個人看法,
用QE來振興經濟,QE只有增,沒有減。所有的減碼,都是在騙傻瓜,
讓傻瓜們相信QE是振興經濟有效的,
這些減碼,很快地通通都會加回去的。

政府所做的任何經濟刺激,都會造成未來更大的衰退,更大的清算,更大的收縮。
只是我們不知道到時候,市場上眾多後知後覺的分析師與無數盲目跟隨者,
他們屆時,會以什麼"無法預期"的重大事件,來做為已經發生了經濟驚人收縮,驚人衰退走勢時的藉口。

錯誤的投資,自然會招致清算,崩潰。
原因是來自於一開始的錯誤,而非大家一窩蜂竄逃時,是以什麼原因竄逃。

就如同一段怨偶,註定要分手的兩個人,
最後會以什麼"藉口"來結束這段感情,其實一點也不重要,
情侶分手的"藉口",也當然絕對不會是真正的分手原因!

次級房貸,不是原因,嚴寒天候,不是原因,
次級房貸及"嚴寒"天候,只不過是必然發生的經濟衰退之結果或藉口,而非原因。



Photographer: Jin Lee/Bloomberg
Shoppers in New York City on Jan. 6, 2014.




[正文開始]

1.我們先假設,經濟數據不佳,真的是天氣差造成的,
則太多經濟活動的部分,互相矛盾,根本無法解釋。

天候嚴寒造成新屋開工下降?

首先,美國新屋開工數據大減,
美國1月新屋開工創下近三年來最大跌幅,商務部19日公布,1月新屋開工下滑16%,
是2011年2月來最大跌幅,經季節調整後年率為88.8萬戶,
降至去年9月來低點,也不如經濟學家預估的95萬戶和前月上修後的105萬戶。

可是,新屋開工在天氣最嚴寒的美國東北部,
卻可以不受天候嚴寒影響,仍停留在2008年8月以來的相對高點。

但在相對溫暖得多的美國西部,明明就不"嚴寒",
新屋開工照樣下降。
這表示,天候嚴寒根本不是這些數據的真實原因。


天候嚴寒造成美國成屋銷售創1年多來新低?

美國成屋銷售創1年多來新低,
眾分析師說成屋銷售是嚴寒,是天氣的關係!

但是,明明比較溫暖的,沒有下雪的,美國西部,卻是所有區域中降幅最大的,西部滑落7.3%,
降幅第二大的也是較溫暖的中西部,中西部下滑7.1%。
但是,雪下最大的地區,最寒冷的地區,美國東北部,真正應該要受天氣"嚴寒"所影響的美國東北部,
下滑的程度卻相對較少,

請問,這樣子的經濟數據,氣候嚴寒會是攸關因素嗎?

除此之外,
成屋銷售數字中,首購族(First-time home buyer)的比率創下了前所未見的歷史新低點。
換言之,以全現金去購屋的投機者(投資者)的比率也創下了歷史新高點。
難道這也是天候嚴寒造成的?

真的最需要房子,最想要買房的新婚夫妻們,因為天氣實在是太冷了,外面下雪,所以不去看房買房了,
但是全現金的投機者們,卻反而不受天氣影響,外面不管暴雪下多大,都風雨無阻,拼命到外面去看房買房?

這些情況,可能是天候嚴寒造成的嗎?
最需要買房的人,是最不受天氣影響的人。
房子可有可無,最沒壓力要立即買房的族群,才是最受天氣影響的人,

怎麼會最不受天氣影響的族群,卻縮手最兇?
但最受天氣影響的族群,卻反而買最兇?



2.經濟"復甦"早在天氣嚴寒之前就已經衰退。
天氣嚴寒前就已經衰退,天氣嚴寒後繼續衰退。
這不是天氣的問題。

我們今天不是天氣好時,經濟數字好,天氣一嚴寒,數字馬上變差。
而是天氣好時,經濟就已經開始差了,
天氣壞時經濟也一樣差,甚至更差。
房地產不是天氣嚴寒後才開始轉弱,房地產早在去年年中(2013年)就開始萎靡不振,
房地產景氣轉弱的真實原因,小綠在"房地產長期隱形崩跌 固定利率房貸所產生之放空鈔票效果 稅率上升 才是房產致命大敵 利率上升 對房貸月付金額影響"
http://smallgreentea.blogspot.com/2013/09/real-estate-facing-invisible-crash-only_2.html
一文中就已經詳細解說,那時是2013年年中,那時天候有嚴寒嗎?


3.天氣嚴寒早就是已知,所有經濟學家們所預期的數字,早就已經將天氣嚴寒考慮進去了,
而出來的經濟數字照樣不如預期。
不如預期的部分,這不是天氣嚴寒造成的,
因為天候嚴寒所造成的經濟數據下降的部分,經濟學家早就已經扣掉了

比方說老師預期學生沒睡飽,所以學生會從本來80分成績下降到60分,
結果學生成績只有30分。
80分降到60分,這是沒睡飽的部分,老師早就已經考慮進去了,已經扣掉了,

學生說沒睡飽所以只考30分,這是虛假的理由,
因為這只能解釋為什麼沒考80分,這只能解釋考到60分,
卻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考到30分,
換句話說,只考了30分,另有其他原因。


同理,現在已經2月,而1月份天氣差,1月份哪一天天氣差,到底有多差,
有幾天天氣差,幾天天氣好,
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大家早就已經把天氣差的因素,考慮進去經濟數字預測了,
大家早就已經降低了預期值了,出來照樣比預期值差,
這怎麼會是天氣造成的呢?
天氣造成經濟數據變差的部分,分析師們不都已經從預測值中扣掉了嗎?



天候嚴寒造成買車下降?

[美車市以銷量論排名前3大的通用、福特及豐田,2014年1月銷量都較去同下滑,減幅分為12%、7%及7.2%,另本田、福斯也年減2%、19%。豪華車銷售逆勢成長,德國寶馬(BMW)2014年1月在美銷量年增10.5%,賓士(Benz)年增1.3%,福斯的奧迪年增近1%,福特的林肯年增近43%,但通用的凱迪拉克減13.2%。]

美國BMW、賓士車大賣,銷售大幅成長,賓士車銷售甚至還創下歷史新高。但中產階級的國民車如Toyota大幅降價促銷也泛人問津,銷售大衰退。[請詳下面參考資料:車拚市占率 美日削價競爭]


請問開豐田車的人,是比較會受天候嚴寒影響嗎?

開賓士車的人,都像是神經病一樣,天候嚴寒都照樣不怕死,拼命跑去賓士展示中心買賓士車,
而開豐田車的人,則都像是膽小鬼一樣,只要天氣冷一點,就不去豐田展示中心買豐田車了?
這合理嗎?

請問豐田汽車上的暖氣系統,和賓士車上的暖氣系統有差別嗎?
是因為豐田車的暖氣不會暖,而賓士車的暖氣很暖,
所以豐田車的車主不願出門,而賓士車的車主拼命出門,
是這樣嗎?

請問說天候嚴寒造成房產市況冷清,新車銷售數字下降的分析師們,
您們真的是在說事實嗎?還是只是在搞宣傳?
給廣大無知人群更多錯誤訊息,
給這個虛假的泡沫經濟,喝酒麻醉式的經濟"復甦"更多虛假的勇氣呢?


4.大家因為天氣冷不出門工作,但卻可以不受天冷影響,照常出門領失業救濟金?

[美國這兩個月(2013/12月和2014/1月)來就業增長人數是三年來最差。勞工部7日公布1月就業成長11.3萬人,不如市場所料,12月也僅成長7.5萬人。]

眾分析師解釋到,就業增長三年來最差,是因為天候寒冷,大家受"異常低溫和暴風雪"所困,以致於無法出門找工作。但另一方面,去領失業救濟的人,卻可以不受"異常低溫和暴風雪"影響,照常出門去領失業救濟。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卻沒有因為"嚴寒"而減少還反增。

[勞工部2月27日公布,截至22日止當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1.4萬人至34.8萬人,高於市場預估的33.5萬人。波動較不劇烈的四周平均申請人數,持平在33.8萬人左右。]

請問,"嚴寒"只會阻止大家出門找工作,卻不會阻止大家出門領救濟金。
天底下有這種"嚴寒"的,大概只有美國華爾街了。



4.若真的景氣有好轉,不會受天氣差影響,
而天氣差所產生的商機,會大賣。
請問天氣差所產生的商機,有大賣嗎?
請問美國暖爐有大賣嗎?冬衣有大賣嗎?還是有什麼天冷相關的商機有大賣?
好像沒有吧?


若東西真的夠便宜,或是大家真的有充足的消費能力,
嚴寒,只不過是改變了購賣型態(如從實體店家改成從網路購買),與購買品項(如購買戶外用品改成購買大衣暖爐)而已,
不會改變太多消費總額,
頂多也僅是遞延,如從嚴寒日的購買轉移到嚴寒後的晴天日購買而已。

真的想要消費的人,不會說因為天候嚴寒,所以消費從1月遞延到7月吧?


再怎麼嚴寒,總有放晴的一天,
等到天氣放晴的時候,大家將會發現,
怎麼會天氣都已經放晴了,但是消費等經濟數字照樣沒有好轉,
大家那時才會回想到,
這些華爾街的亂扯分析師們,他們這些股票啦啦隊,房地產啦啦隊的亂扯,有多麼離譜。



5.若要小綠說真實的故事,
小綠會說,消費不振的原因,不是天氣。

小綠個人認為,
大家才不是因為天候嚴寒而不消費,

真正原因是,沒錢!(精確說法則是沒有購買力!)

大家沒錢啦!
大家是因為沒錢了,所以才不消費。

不然大家可以試試看,百貨公司若故意選在酷寒之中,舉辦促銷下殺特賣會,
就算特賣會當天是暴風雪好了,
只要真的有特價,真的有便宜到,
您們看大家買不買?您們看大家搶不搶?您們看大家會不會拼命排隊人擠人?

百貨公司人擠人特價的時候,會受天氣嚴寒影響?
就算有,小綠相信也極為有限,
小綠個人認為,
華爾街鬼扯分析師集團們所胡謅的亂講瞎掰,
什麼美國經濟不振是因為天候影響,這些都絕對不是事實。


小綠相信,
消費不振不是天氣差的問題,
消費不振是商品價格的問題,是民眾購買能力的問題。

是房產價格過高,讓民眾買不起,
是民眾購買能力不足,讓民眾買不起,
才不是什麼天氣太冷,或是"異常低溫和暴風雪"等等因素造成房產熱潮退卻,消費下降。

美國,乃至於全世界,不是天氣嚴寒造成消費止步,
是大家沒錢了,所以才造成了消費止步,
是大家沒有購買能力了,所以才造成了消費止步,

小綠個人認為,
這整個"復甦"是QE不斷增加在維持的,QE後短期會經濟會high,會亢奮。
但實際上則是會惡化經濟,使得泡沫更加厲害,錯誤投資更加嚴重,
對價格過高的東西給予支持,使之更高,
對現在消費已經過多給予支持,使之更高,
但對未來消費(資本投資)已經過低給予傷害,使之更低。
物價上漲,將會對貧富差距已經過高,使之更高。
將會對政府權力已經過高給予支撐,使之更高。
將會對政府開銷占GDP比重已經過高,使之更高,
將會對稅率已經過高,使之更高,
將會對社會福利支出已經過高,使之更高,
將會對老百姓自由程度已經過低,使之更低,
將會對政府貨幣(紙鈔)已經被國有化程度(政府操縱其價格)過高,使之更高,
將會對有誘因使得某些企業家能與政府勾結的機會已經過多,使之更多,
……

小綠可以列出100條以上的理由,說明QE不斷在傷害我們的經濟體,
但美國等國的經濟卻是靠QE在維持,
而且更令人想笑的是,聯準會這群凱因斯經濟學家還真的以為經濟有"復甦",所以要退QE。

這一切,都在扭曲經濟體,使得經濟體質不斷地惡化,
2014年的經濟體,比2008年的經濟體差得多,
您們問問看您們身旁的中產階級的生活,問問看他們的感覺,
問問看他們有沒有變富有?問問看他們的生活壓力有沒有變小?
您們就能知道經濟到底有沒有"復甦??

但華爾街鬼扯集團們卻說我們現在是強勁復甦,明顯復甦,正在復甦,就是復甦。


QE要不斷增加,否則無法維持下去,
QE不增,當然復甦就會消失。
QE沒辦法做到維持不動,
更不要講QE要減少,然後還要讓經濟維持在虛假的泡沫狀態中,
這是全都做不到的。

美國豈止是經濟是泡沫,
美國連復甦也是泡沫,
美國這個虛假復甦,泡沫復甦,泡沫式復甦,QE是唯一,
QE就是那泡沫復甦的唯一。



Source:Bloomberg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4-02-28/economy-in-u-s-expanded-at-slower-pace-than-first-estimated.html


參考資料:


Darker U.S. homebuilder mood not just due to bad weather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2/19/us-usa-housing-builders-analysis-idUSBREA1I03Y20140219

The online real estate data firm Trulia analyzed weather and housing data for the past decade and estimated that severe winters have contributed at most a 2 percent downturn toward construction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Cold weather sinks U.S. home building in January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2/19/us-housing-starts-idUSBREA1I11V20140219

But there are some holes in the weather theory. The Northeast, which bore the brunt of the frigid temperatures and snow storms, saw groundbreaking hitting its highest level since August 2008. In addition, starts in the West, where temperatures have been a bit warmer, also fell.


Cooling U.S. Home Sales Only Partly Due to Weather: Economy
http://origin-www.bloomberg.com/news/2014-02-21/sales-of-u-s-existing-homes-slump-to-lowest-since-july-2012.html

Mercedes Sets January U.S. Sales Record Adding Entry-Lux Buyers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4-02-03/mercedes-takes-january-u-s-luxury-lead-as-entry-level-expands.html

Economy in U.S. Expanded at Slower Pace Than First Estimated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4-02-28/economy-in-u-s-expanded-at-slower-pace-than-first-estimated.html

U.S. employment fails to rebound strongly from winter chill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2/07/usa-economy-idUSL2N0LB1VN20140207



車拚市占率 美日削價競爭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2014.02.16 02:57 pm

美國這一陣子連番暴風雪和酷寒,造成國內汽車市場不振,大量汽車滯銷,汽車經銷商、製造商只好打起削價戰。
美聯社

連番暴風雪和酷寒,再加上生產過剩,導致美國國內汽車市場不振,造成大量汽車滯銷,引發汽車經銷商、製造商掀起大打折扣的削價戰,以爭取業績和市占率,連一向不喜打折的日本汽車製造商,此番也「下海」參戰,更藉著即將來到的總統日(17日)作為促銷名目。業界分析師指出,最划算的交易可能是購買福特汽車公司的2014年「Ford F-150」敞篷卡車及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雪佛蘭「Chevrolet Silverado」敞篷卡車。

但是,過去不大提供優惠的日本汽車製造商這次也把他們的中型家庭轎車大打折扣,不宜輕易放過。此型轎車與卡車一樣,銷售量因惡劣天氣受到重創。

本田汽車公司(Honda)頗受喜愛的「雅哥」(Accord)轎車,今年1月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4%,決定趁總統日在全美打折促銷。以紐奧良市「Premier Honda」經銷商為例,12日起已把2014年「Accord EX-L」轎車的價格從建議零售價2萬9060美元大砍3091美元。

今年1月銷售量大減27%的豐田汽車公司(Toyota)「冠美麗」(Camry)轎車,也加入折扣戰,顧客可以選擇零利率貸款、低租金租車,或多達1750美元的退款。許多分析師認為,折扣激增只是短期促銷,但汽車業諮詢公司「ALG」的副總裁萊曼(Eric Lyman)說:「這場折扣戰可能是汽車製造商爭市場占有率『武器競賽』的開端。」【2014/02/16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車拚市占率 美日削價競爭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488962.shtml#ixzz2tTJ270TG
Power By udn.com


異常低溫和暴風雪能夠阻止大家出門找工作 卻不能阻止大家出門領失業救濟金。請問,這是哪一國的異常低溫和暴風雪?

美就業跌跤 復甦仍不穩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2014.02.28 03:40 am

美國上周首度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攀升,反映就業市場復甦腳步不穩,1月耐久財訂單跌幅小於預期,顯示製造業正逐漸擺脫寒冬的陰霾。

勞工部27日公布,截至22日止當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1.4萬人至34.8萬人,高於市場預估的33.5萬人。波動較不劇烈的四周平均申請人數,持平在33.8萬人左右。

異常低溫和暴風雪阻礙房市與就業市場復甦,導致今年前兩個月的成長減緩,等到未來幾個月天氣好轉,將能帶動就業改善。商務部同日公布,1月耐久訂單經季節因素調整後比前月下滑1%,連續第二個月走下坡,為2011年以來首見,但跌幅小於市場預測的2%。

不計波動劇烈的運輸項目,耐久財訂單成長1.1%,增幅為去年5月以來最大。國防資本財需求暢旺,電腦與電子產品訂單也攀升,但機器設備、基本金屬和汽車訂單萎縮。耐久財訂單可作為經濟情勢發展的指標,但該數據經常波動劇烈。大體而言,耐久財訂單持續溫和增長,和一年前相比,1月耐久財訂單成長2.4%。【2014/02/2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美就業跌跤 復甦仍不穩 | QE秋季退場?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8515848.shtml#ixzz2ua9GwCKy
Power By udn.com



美國女酒鬼葉倫,也和華爾街喝酒大隊一樣,說經濟"復甦"受挫是受到"天候不佳"的影響。


葉倫:QE秋季完全退場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2014.02.28 03:40 am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
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27 日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表示,通膨低迷讓Fed有空間追求完全就業,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段時間仍很適當,但她也說,Fed的債券收購措施可能會在秋季結束。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盤初應聲小漲。葉倫說,在她11日出席眾院聽證會後,一些發布的數據都顯示支出比分析師預估還少,這部分可能反映天候不佳。但現在很難判斷具體影響。葉倫說,她和Fed官員未來數周和數月將關注數據透露的訊號,以了解復甦的進展步伐是否和她們之前的預期相符。

葉倫這場參院聽證會原訂13日舉行,但因暴風雪而延至27日。她說,只要經濟持續朝Fed預期般復甦,將繼續縮減買債規模,Fed也無意迅速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Fed不必出售資產,仍有許多其他可運用的工具。

葉倫這次預先準備的證詞跟11日出席眾議院聽證會時一模一樣,重申Fed可能持續縮減貨幣刺激規模,收購債券步調並未在「預設路徑」上,並預測今年經濟和就業將溫和成長。葉倫在證詞中表示,Fed在未來的決策會議中,可能以更為慎重的步調,縮減資產收購規模。

她也重申,只要失業率仍高於6.5%、通膨展望不超過2.5% ,Fed將維持低利率政策。她說,勞動市場復甦仍「遠未完成」,她和其他Fed決策官員都預期,經濟活動和就業今明兩年將溫和擴張,失業率將繼續降至長期可持續的水準,通膨未來幾年也將漲回2%。

葉倫也說,財政政策過去幾年都相當緊俏,也嚴重拖累美國經濟支出,財政包袱今年雖可望大幅減輕,但仍會產生部分壓力。她說,經濟正開始復甦,希望財政政策不要造成傷害。【2014/02/2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葉倫:QE秋季完全退場 | QE秋季退場?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E8%91%89%E5%80%AB%EF%BC%9AQE%E7%A7%8B%E5%AD%A3%E5%AE%8C%E5%85%A8%E9%80%80%E5%A0%B4-8515865.shtml#ixzz2uaAsG7pI
Power By udn.com





WRAPUP 1-Big cut in U.S. fourth-quarter GDP growth looms
Fri Feb 28, 2014 1:00am EST
By Lucia Mutikani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2/28/usa-economy-idUSL1N0LW2LD20140228
 
WASHINGTON, Feb 28 (Reuters) - The U.S. government is set to slash its estimate of fourth-quarter growth as exports and restocking by businesses were less robus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leaving the economy on a more familiar path of modest expansi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will probably be lowered to a 2.5 percent annual rate, according to a Reuters poll of economists. That would be down sharply from the 3.2 percent pace reported last month and the 4.1 percent logged in the third quarter.

"The revision to the GDP number will better reflect the underlying economic trend because the increases in inventories and exports that massively lifted growth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were simply not sustainable," said Harm Bandholz, chief U.S. economist at UniCredit Research in New York.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will release its fresh estimate of fourth-quarter GDP at 8:30 a.m. (1330 GMT) on Friday.

It is not unusual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sharp revisions to GDP numbers as it does not have complete data when it makes its initial estimates. In fact, the figures on Friday will be subject to revisions next month as more information is received.

If economists' forecasts are correct, Friday's revision will leave GDP just above the economy's potential growth trend, which analysts put somewhere between a 2 percent and 2.3 percent pace.

Trade is expected to account for a large chunk of the revision. A report earlier this month showed exports fell in December, leading to a bigger trade deficit in the fourth quarter than the government had assumed.

Initial estimates had trade adding 1.33 percentage points to GDP growth in the fourth quarter. Economists expect trade's contribution will be cut down to about 1.0 percentage point.

"This is still a sizable contribution to GDP growth and the largest since late 2010," said Ryan Sweet, a senior economist at Moody's Analytics in West Chester, Pennsylvania.

INVENTORIES GIVE LESS OF A BOOST

Inventorie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have risen by $127.2 billion in the fourth quarter, are likely to be revised down.

The reported increase in the stocks of unsold goods in the fourth quarter was the largest in nearly 16 years and followed a gain of $115.7 billion in the third quarter.

But economists expect the contribution to growth from inventories, which the government put at 0.42 percentage point a month ago, could be revised to just about two-tenths of a percentage point.

Downward revisions are also expected to consumer spending after data showed weak retail sales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Consumer spending had been estimated expanding at a 3.3 percent rate in the fourth quarter, the fastest in three years.

That could be lowered to a pace of about 3 percent. Consumer spending accounts for more than two-thirds of U.S. economic activity. As a result, final domestic demand is likely to be revised weaker than the 1.4 percent rat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loss of momentum appears to have spilled over into in the first quarter, with an unusually cold winter weighing on retail sales, home building and sales, hiring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Federal Reserve, which has been cutting back on the amount of money it is injecting into the economy through monthly bond purchases, views the recent soft patch as temporary.

Fed Chair Janet Yellen told lawmakers on Thursday that severe weather had played a role in the weakening of the data. She said, however, that it would take a "significant change" to the economy's prospects for the Fed to put plans to wind down its bond buying on hold.

Despite the first quarter's weak start, economists remain optimistic that growth this year will be the strongest since the recession ended almost five years ago.

"We may have the headline GDP number revised down, but I would not interpret that as a weakening in overall economic conditions. We just have some headwinds," said Adolfo Laurenti, deputy chief economist at Mesirow Financial in Chicago.

"I remain fairly optimistic about the outlook for 2014."

Government spending is likely to be revised downward, but the impact will probably be offset by upward revisions to investment i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nonresidential structures and business spending on equipment.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回顧日本QE歷史 所給我們的啟示 日本的QE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 減QE之後 等在前面的 只有泡沫大崩盤 準備印更多 日本QE時間一覽表 Looking back Japanese history of QE. The QE experience has already told us when QE withdraw, only bubble pops and print more. The Japan QE timeline

小綠前言:
聯準會先前早將QE所購債券之孳息,再度加碼購債及購MBS中。也就是說,QE早就不只是每個月850億,可能是每個月950億了。現在,柏南克於決策會議中宣佈,QE小減100億,這僅不過是將偷偷增加的QE減回去,並沒有真的減到原來的850億QE。但眾人欣喜若狂,好似美國經濟復甦已成定局,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持續相信聯準會的鬼話?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相信會退QE?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相信若QE退了之後,美國經濟仍然可以持續在高空中飄浮而不會崩潰?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相信美國債殖利率飆高,是因為聯準會要退QE的關係?

聯準會根本不會真的退QE,或是退了還能夠讓經濟維持在這裡,
聯準會根本沒辦法又要退QE,又要讓立基於QE的美國經濟仍能維持下去。
聯準會若真的退了QE,根本沒辦法維持,馬上,立即又得要加碼QE回來
殖利率飆高,是印鈔後必然的結果,是QE後不再繼續增加QE的結果,是酒鬼酒癮上身,要繼續喝更多的結果,而不是聯準會整天喊著要退QE的結果。

這次大文章距離上一篇文章,已經超過3個月將近4個月。但其實這4個月當中,回答讀者問題的小文章是從沒間斷過,(因為問題從四面八方湧入,從沒間斷過)。這樣的頻率挺不錯的,3,4個月一篇大文章,再加上中間比較密集的回答問題小文章。小綠的時間,實在是太緊了啊!先向讀者說聲抱歉!


[正文開始]

1. 聯準會雖然表面上小減QE。但其實同時也宣布將延長零利率的期間。柏南克表示,將大幅延成實施零利率的期間,比原先設定的零利率期間長得多!

小綠個人看法,伯南克又想要搞兩手策略,騙大家QE因為經濟好轉而減碼,但又不想要減QE後購債力量減少(或壓制殖利率上升力量減少),於是用宣布延長零利率實施時間補償之。問題是,實施零利率時間延長,力量並不足以壓制殖利率上升,若真的要使利率繼續維持低檔,甚至不要利率上升,只有增加QE一途。

不擴大QE,殖利率會狂飆。



圖1: 聯準會2013年9月不減QE的理由是,金融市場已經緊俏(意指國債殖利率飆升,10年期國債殖利率已經來到2.98%),但在現在,2013年12月26日,10年期國債殖利率突破3%,比9月還要高,換言之,現在的金融市場,比9月還要緊俏,可是聯準會卻減QE? 減QE後,金融市場將繼續更加緊俏。



2. 伯南克在會後表示延長零利率實施的期間,已經暗示了,小減QE是一種障眼法,是一種鼓勵大家,告訴大家經濟變好的暗示,引導大家經濟變好,讓大家能夠擴大借貸,使銀行能擴大貨幣供給,而不需要靠FED擴大貨幣供給。

這不會成功的。貨幣供給只有聯準會自己在擴大而已,聯準會越擴大,民間貨幣供給反而越加收縮,
宣布減QE,大家的確會一時盲目地相信聯準會,
以為聯準會一定是知道經濟變好了,所以才減少QE。
這都是錯誤的預期,柏南克若不是盲目無知,就是故意誤導大家,亦或是想要歷史留名,

柏南克將爛攤子交給葉倫,真正的小減QE,是交給葉倫去執行去了。
柏南克宣布,卻不是在柏南克任內去真正地施行,而是葉倫去做。

問題是,等到葉倫上任時,業倫會真的照做嗎?
若葉倫真想要Party繼續,股票繼續漲,房產繼續漲,美國泡沫經濟繼續下去,
葉倫要趕緊擴大QE,不擴大QE,這一切光靠柏南克減少QE,是不可能維持得下去的。

美國酒鬼的泡沫經濟,所需要的是真正的高濃度葡萄酒。
美國酒鬼不喝酒,光是減少喝酒,是不可能維持自己身體的清醒的。

葉倫應該比柏南克了解這一點。但是柏南克自己都要退場了,
留一個減少QE的"英名",但卻不是自己來執行,卻是給葉倫去執行。

柏南克這樣子的減少QE,與市場上眾人錯誤的預期,
就如同一場棒球比賽,美國0:10大比分嚴重落後中,
結果在九局上半美國隊最後反攻的機會中,美國隊開始有人擊出安打了,
開始有人站上壘包了,美國隊總教練柏南克卻在此時說,

「喔!可以了。我可以退場了。我們已經勝利在望了。」
「因為已經有人上壘了。(因為柏南克已經小減QE了)。」

且慢,我們有很多很多問題在後面,
問題1:請問,有人上壘等於有人回來得分嗎? 不一定吧?
問題2:請問,即便有人回來得分,能夠得10分,或是超過10分以上,把先前落後的分數追回來嗎?

應該還很早吧?

問題是,此時美國隊的總教練,已經要退場了。換人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目前全場的觀眾,都深信著目前仍然0:10落後的美國隊,只要有人開始上壘,就等於是贏球了,贏球是唯一的可能性,沒有其他可能了。所以,大家提早先慶祝美國隊贏球要緊,而完全無視於現在美國隊仍然是以0:10大比分落後當中。

差得遠了!差得太遠了!
若小減QE,美國酒鬼撐不住,又要喝酒了。所謂的QE退場就失敗了,又要繼續走回增加QE的老路。

若小減QE,美國酒鬼即便撐得住,但之後繼續再小減第2次時,美國酒鬼又撐不住。所謂的QE退場就失敗了,又要繼續走回增加QE的老路。

若小減了QE很多次,美國酒鬼即便撐得住,但QE減完了後。美國酒鬼準備將這麼多年來,聯準會帳上的4兆美元以上的國債賣出時,美國酒鬼又撐不住,所謂的QE退場仍然還是會失敗,還是要繼續走回增加QE的老路。

請問,還有這麼多步要走,QE要退場成功,只要上述其中有一個步驟失敗,整個退場就會失敗,QE減碼馬上就會結束,反轉成為QE加碼,

現在只不過從每個月850億印鈔,減碼為每個月750億印鈔,大家有什麼好高興的呢?




3.小綠個人的看法始終沒變,小綠的看法始終如此:QE只能增不能減。
以前柏南克沒宣布要減QE前,是如此。
柏南克2013/12/18宣布小減QE後,也依然是如此。
柏南克不論怎麼宣佈,小綠的看法都是如此。
柏南克不會跟大家講實話的,柏南克怎能開口說,QE根本不可能會有效。
柏南克怎能開口說,美債註定要變成史上最大的呆帳。
柏南克怎能開口說,美國現在的狀況,比2008年還要糟得多,
柏南克怎能開口說,2008年到現在,已經復甦了6年,照時間算一算,下次的經濟衰退,也差不多快來了。但下一波經濟衰退,利率是從零%開始衰退,是從印鈔每個月750億美元開始衰退(上次衰退是完全沒有印鈔),失業率是從7%以上開始衰退,勞動參與率是從197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開始衰退。股票融資餘額是從歷史最高點開始衰退(目前的美國股票融資餘額,是歷史最高點,比2000年網路股泡沫還要高得多)。

又或許柏南克啥也不知,就如同聯準會對上一波經濟大崩盤一無所知一樣。這點小綠就不做猜測了。


小綠的看法始終沒有變,若QE真的有效,早就有效了。
日本不會QE多年,仍然不斷擴大。
美國也不會有機會QE這麼多輪,才開始見效。
美國的見效,根本不是經濟真正的好轉,
這是葡萄酒的酒精發作的效果。


4.我們來研究一下QE祖師爺,日本。
全世界第一個QE的,是日本。日本在2001年3月首創"革命性"的QE。

全世界第一個退QE的也是日本。(日本當年可不是像現在可笑的從850億小減為750億,是真正的QE退場),

日本在QE了5年後,於2006年3月退出QE,是不是跟美國現在很相像?

美國從2008年11月開始QE,到現在2013年12月,也是差不多5年。

日本QE時間一覽表(Japan QE timeline)

圖2:日本QE時間一覽表(Japan QE timeline)

日本在2001年啟動QE,五年之後,2006年經濟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事後來看全都是虛假的復甦)。2006年3月退出QE,而且同年7月還甚至結束零利率,開始調升利率。結果呢?

日本在2006年可是將QE整個退出,甚至還調升利率!結果日本早已酒精中毒的經濟體仍不免整個崩潰掉,於是被迫QE加碼得比原來還多。

而美國現在才從QE了850億,小減到QE 750億。美國現在的情況,日本在2006年都發生過,而且2006的日本做得比美國多太多了,狀況也比現在的美國好太多了。日本都不免崩潰,請問現在日本呢?現在日本在幹嘛? 準備增加QE啊!何況是美國?美國現在才僅不過是減QE的第一步。

日本在2006年已經在棒球比賽中,從0:10落後追到9:10了,最後仍然是慘敗收場。

美國在2013年的棒球比賽中,只不過是連續敲出2支安打,有人上壘而已。觀眾們就已經開始高喊著目前0:10落後一定能夠逆轉勝,柏南克可以安心退場,大家已經股市創新高,全部觀眾與啦啦隊都已經歡欣鼓舞、慶祝比賽已經勝利。這些慶祝活動,會不會太早了些呢?

日本在2006年從0:10狂追分,已經連續追到9:10,最後仍不免慘敗收場,回到瘋狂QE的老路上,那為什麼美國現在可以大聲地說復甦會持續?不需要在進一步QE?難到不需要再退幾步看看,經濟體能不能撐得住第一步減QE 100億之後,經濟體是否能承受得住再說呢?

而且美國即便一切都很順利,也要這樣一直不斷地減QE,減到QE全部減光光,然後再等到經濟體都承受得住。再開始零利率結束,然後再開始調升利率到0.5%。這些事情對現在的美國來說,恐怕需要很多年吧?恐怕要非常久吧?

但這些事情日本在2006年通通都完成過,結果還是慘敗。美國想要完成2006年日本所完成的"壯舉",還早得很。而且美國即便完成了2006年日本所完成的所有"壯舉",也難以超越日本在2006年之後的遭遇。

日本在2006年QE退場後的境遇,已經將美國現在的困境,說明得清清楚楚了!



圖8:退QE有什麼樣的下場? 依照日本的經驗,股市會先有一個月左右的慶祝行情,然後馬上快速崩跌,在一個月內迅速崩跌至最低點,然後橫向盤整來來回回一年,最後是以特大號的超級崩跌作結束!


2006年3月,日本退出QE後。日經股市大漲1個月慶祝,日經指數漲至17563點。但好景不常,才一個月之後,2006年5月就從17563點崩跌到14045點,崩跌了21%。

崩跌了21%後,並沒有繼續擴大跌幅。取而代之的是一年左右的橫向盤整。約略從2006年8月盤整到2007年8月。最後,最恐怖的來了,超級大崩跌!從18297點崩跌到6994點,崩跌了61%!

簡言之,退QE後的走勢大致是這樣:慶祝行情1個月→快速崩跌→橫向盤整一點時間→超級大崩跌。
您們看到這裡,再看看現在的美國股市,您們有什麼想法呢?
現在美國股市是不是在上演慶祝行情呢?
那麼,接下來呢?
有些問題小綠不便把話說完,答案在您們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
這裡不是強迫大家接受小綠想法的地方。

看完了慘痛的過去經驗,我們回來現在,回來主題,

就小綠個人的看法,務必別被聯準會所騙,QE當然一時可減,畢竟一時要減或不減,隨聯準會主席個人高興,他(她)要減就減,隨聯準會主席個人主觀決定。但長期來看QE只會更多。QE越多,經濟的扭曲與顛倒越嚴重,就越需要更多QE來救援的。

現在的美國呢?QE全部退光光了嗎? 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小減,現在仍然還是每個月750億QE。


本圖取自: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8/chart-day-taper-perspective-and-what-we-learned-today
圖3:黑線是原先聯準會印鈔850億時,聯準會資產增加的速度。而紅色虛線是每個月印鈔減為750億時,連準會資產增加的速度。印850億和印750億兩者幾無差別!增加的斜率仍然非常地陡峭。

美國現在的小減QE,就歷史上來看,通通不是新鮮事。美國不是第一個退QE的國家,日本才是。而美國的下場如何,請看現在的日本。

即所謂:「欲知美國因,日本受者是,欲知美國果,日本作者是。」日本就如同美國的前世今生一樣。



4.小綠以前說過。小綠認為聯準會不會小退QE的原因是。
小綠以為聯準會是足夠聰明的,
因為這整個泡沫經濟,整天用嘴巴講講說要減QE,但一直都沒減,
這樣才能給聯準會最多時間,才能讓泡沫拖時間拖最久,才要繼續下一輪的擴大QE。

換言之,只有不退QE,一直騙大家要減,但始終不減,這樣,QE的酒精麻痺效果,才能夠維持最久撐最久。但聯準會竟然傻到以為經濟真的開始復甦,於是減少QE,這樣表示,聯準會下一輪擴大QE,將會更快來臨。

就小綠個人的看法而言,若小退QE,這樣未來反而會需要QE更多,這樣聯準會擴大QE的時間點,反而會提早來臨。
這對黃金不是壞事,但這對經濟或許是好事吧!

因為,
這樣泡沫經濟能早點破滅,然後聯準會也會緊接著用錯誤的方式去刺激經濟,即擴大QE來更加破壞經濟,於是也代表美元美債早點完蛋,泡沫經濟早點結束掉,一切能早點重頭來過,

聯準會小退QE,非常地不聰明。這樣對維持泡沫經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而一但泡沫經濟維持不下去,反而要擴大QE擴大得更早,更兇。

這樣不是反而印鈔印更兇?



5.為什麼小綠說,柏南克說減QE全是在說謊。柏南克很早以前就表示,QE是data dependent。意即QE是依照最新的經濟統計數字來決定增減。換言之,經濟統計數字若變差,則QE是隨時會馬上地增加回來的。

是故,現在的小退QE,都只是他要給大家經濟變好的預期而已。並不一定是經濟真正的變好,所以聯準會才減QE。

還記得九月份時,全市場都預期,都認為聯準會將要退QE。但聯準會沒退QE的理由是:因為金融市場已經緊俏了。聯準會的意思是,殖利率已經飆得很高了,為了不讓殖利率飆得更高,因此不要減QE。那現在呢?現在的殖利率,卻飆得比九月份還高,換言之,現在的金融市場,早已比九月份沒減QE時還要高,而聯準會竟然開始減QE。這不是表示聯準會不怕金融市場更加緊俏,這是聯準會將減QE視為一種引誘大家產生錯誤預期的武器。聯準會希望讓大家產生經濟正在好轉的預期,然後持續不斷地供應這種"預期",這樣就能夠讓經濟自己走回正常軌道了。

就小綠個人看法而言,金融市場的確就是越發緊俏當中,金融市場目前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因為整個泡沫經濟體嚴重地需要QE。但現在不但不增QE,還反減。在不遠的前方,股市、債券、所有的泡沫很快就會一起破裂。當然,不用多久,聯準會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很快就會提供泡沫經濟所必需的高濃度葡萄酒了![美國酒鬼、高濃度葡萄酒比喻出自於小綠以前的文章"美國酒鬼的故事"]



[P.S.]太多經濟沒有真實復甦的證據,目前的"復甦"都是印鈔壓低殖利率的假象。簡單舉例如下:
1. 美國2013年11月成屋銷售數字從10月份的512萬棟減少為490萬棟,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期值。而且特殊的地方是,11越的成屋銷售數字是連續29個月的年增率增加後,將近2年半來,第一次減少。金融市場老早就開始緊俏,房產市場明顯地已經緊俏了。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existing-home-sales-tumble-post-first-annual-decline-29-months-day-after-taper-begin
圖4:成屋銷售年增率是近2年半來,第一次減為負值。

更令人恐慌的是,美國目前市場上的購屋交易。有超過6成的購屋者是全現金,全額付現購屋,沒有附帶任何房貸。僅有40%的人是真正要買房,真正背負房貸的中產階級購屋者。換言之,有6成的購屋,是投機客,投資客,或者是避險基金要吃聯準會買MBS的豆腐才來炒房的虛假購屋,過半的房屋交易皆並非自住,純為投資(投機),而且投機時間極短,這些全現金購屋者,不可能會承受房產下跌的波段的,只要房產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這些投機資金,將全部鳥獸散。


2.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暴增,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值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initial-claims-worst-9-months-bls-blames-holiday-volatility
圖5:2013年12月13日截止當周,首次申領失業金人數暴增1萬人到37.9萬人。遠遠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值33.6萬人,此數值也是2013年3月以來最差數字


3.勞動參與率繼續創新低,已經來到1978年以來最低點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initial-claims-worst-9-months-bls-blames-holiday-volatility
圖6:勞動參與律從63.2%的新低,繼續向下創低,來到了1978年以來的最低點,現在已經來到了62.8%。想找工作或願意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全賴給政府養


4.2013年11月,連續2個月,美國能工作的人口,有將近100萬人不找工作了,變成無業遊民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initial-claims-worst-9-months-bls-blames-holiday-volatility
圖7:2013年10月,美國退出勞動力人口的數字是91萬人。而2013年11月,變本加厲,退出勞動力人口的數字,來到93.2萬人。連續2個月,每個月都有將近100萬人不找工作了,變成無業遊民

以這種速度繼續下去,美國光是還能找工作卻不去工作的人口,4年後就能超越正在工作的人口。

而最近這幾個月以來的400萬退出勞動力的人口,光是僅僅這些能工作卻不工作的人口增加,其他條件不變底下,就可以讓失業率足足減少至少0.5%。

美國失業率不斷下降,是這樣子來的,骨子裡其實失業問題不斷地惡化。
[有關失業率的虛假下降,詳見小綠"美國經濟復甦全是虛假 企業不是新增工作 而是"分拆"工作 官方失業率計算嚴重脫離真實世界 小綠的真實失業率(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率)"一文,這裡不贅述]。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房地產長期隱形崩跌 固定利率房貸所產生之放空鈔票效果 稅率上升 才是房產致命大敵 利率上升 對房貸月付金額影響Real Estate facing invisible crash, the only valuable part: 30 Year Fixed Rate Mortgage Tax rate will really pop the real estate bubble. Interest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mortgage monthly payment


[圖1]

大家別驚慌,我們的經濟已經準備好要落底了!
Humpday Humor: The Bottom Is Close?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06-05/humpday-humor-bottom-close


[小綠前言]
小綠從小杯綠茶還沒來google blog開站以前的文章,就已經不斷再強調,
"QE 絕 對 不 可 能 會 減,QE 只 能 增 沒 辦 法 減",
這次整理了小綠曾提出過上述表示的日期、所在發文,及所持之理由,供大家參考。

美國最近股票跌,房產跌,特別是國債跌特凶。
這些,市場上分析師說,這是因為QE要退場造成的。

小綠會跟您們說,完全不是。

因為第一,若是,那黃金為何沒跌?

第二,難道聯準會今天才突然喊要退場嗎?喊三個月以上了。
三個月以來大家在股市房市國債等,都完全沒感覺QE要退場,
就只有黃金自己感受到QE退場感受很深,慘遭QE要退場的重擊。
然後三個月後,突然一瞬間,大家才突然感受到印鈔要退場喔?
根本是瞎掰!

股票債券房地產跌,真實原因是,
通貨膨脹來了,經濟要衰退了,有人要倒帳了,不印又有金融危機了,
美國酒鬼的酒癮又發作,口渴難耐,又開始在期盼更多高濃度葡萄酒了,
這才是最近走勢真正的原因!

小綠個人對房地產沒有太多興趣,不喜歡寫房地產的文章。
但是小綠發現好像大家對房地產的文章比較有興趣。
小綠自去年(2012年)九月以來,沒有再寫過房地產的文章,現在再次分析。

小綠個人是trader出身,用短期中期技術分析。操作股票、外匯、期貨等各種標的。
我很了解短期中期技術分析的能耐與特性,因為我是以此出身的,
不過不管怎樣,小綠有一個原則,
一但行情結束,無論賺賠,
小綠絕對賣得乾乾淨淨,一點都不留,
小綠對交易、操作或投資,不抱任何期待,也不懷抱任何感情,
我向來對操作很冷酷,沒有個人情緒!

是故,小綠明明靠著股市交易與相關外匯,期貨賺取一點本錢,
多年後,小綠現在名下卻連一張股票也沒有,
這反映出我的原則,
小綠對任何資產,是不帶感情的,
買進必有理由,理由沒變前,不會賣,
重點是理由結束後,
無論個人感情怎樣,一律徹底出清乾淨並離開,
是故小綠離開任何市場,無論賺賠,
必定乾乾淨淨,不留任何部位與"紀念品",


您們之中的許多人,
或許以前操作過股票,於是現在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股票,
以前操作,或投資什麼,現在手上就或多或少有些什麼,

小綠知道很多人,操作過越多檔股票,
手上就會有越多檔股票套牢,於是就有越多檔股票留在手上當"紀念品",
操作過越多檔基金,就有越多檔基金套牢,就留有越多基金,
時間一長,手上的投資猶如一間理財雜貨店一樣,或根本就是一個理財垃圾場,
整個投資組合中,全都是一堆垂死掙折、不長進的理財垃圾標的,

小綠對停損砍倉這件事,絲毫不含糊拖延,
若小綠不捨停損,
小綠現在應該早就可以開始營業理財垃圾場,甚至已經開好多間分店了,
小綠若看錯,絕對會停損,一丁點都不會留,

黃金四月五月六月拉回洗盤後,
小綠比以前更加看好黃金,長期部位,當然不停損,還會加碼,

而且小綠還會告訴不認同小綠長遠眼光的人,
不要說看錯不留,
小綠就算看對,等到黃金結束的時間到了,
小綠也一樣,一公克黃金都不會留的,
就如同以前一樣,看錯不留,
看對,有耐心地慢慢等,上漲過程中的洗盤拉回不予理會,
但等到時間到了,一樣,也是不留。
買也有時 賣也有時 任何資產 無所謂好壞 全部都是時機而已!

現在的黃金,根本就還沒開始漲,
您們若在1100,1200, 1300將黃金停損出場,就長期投資來說,
您們可能將犯下一生中最嚴重的錯誤!
不過損失最為巨大的,是那些放空黃金白銀的人,
他們之後所將面對的場景,那才是有得瞧的曠世巨作!

另一方面,小綠對黃金沒有任何情感,也沒有任何偏好,小綠根本不是個金甲蟲,
小綠是trader出身的,沒有任何黃金背景,也不是黃金愛好者,
我的家族中,也沒人是金甲蟲,很抱歉!
罵小綠是金甲蟲的人恐怕是罵錯了。

但小綠卻比金甲蟲們還要更加看好黃金!
小綠卻比金甲蟲們對黃金還要更有信心,
當黃金在4月份以來1550拉回至1180,
金甲蟲們都還會怕,小綠卻反而不怕。
這真是怪事一件......

這篇文章很長,房地產小綠很少寫,明明只打算寫一篇,
後來寫到了第三篇去了,這篇前言也是合併了兩篇前言而成,故前言就很長。
小綠有時真的很怕寫文章,往往一寫就欲罷不能,花太多時間,影響到其他工作。


[前言結束 正文開始]

從2013年6月以來,新聞媒體出現很多東京房產的消息,許多人轉戰東京投資房地產。

2013/06/25 日幣貶 台灣人積極赴日買屋
http://tinyurl.com/qcst2xn

2013/08/06 東京房價變便宜 亞洲人搶買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94811#ixzz2d4WHPPGL

2013/8/25 台北購屋 比東京貴千萬 日本3房不到2千萬「都想移民了」
http://tinyurl.com/l67pmkj

內文提到:台北人辛苦程度可能超越過去被視為全球生活最辛苦的東京人!台北買房大不易,甚至超過東京,比較薪水、購屋成本後,可發現台北人為當有殼族,付出心力也超過東京人。難怪有民眾會大嘆,寧可到東京住(蘋果日報)


小綠早在去年(2012年9月9號)分析了台北的房產,提出"買台北不如買東京"的看法。 
小綠在當時,在該則文章的討論區中,也提出了很多房地產的投資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綠發表的原文在
黃金 葛洛斯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和股神巴菲特不敢跟你說的事 股債平衡這種資產配置行不通你知道嗎?http://tinyurl.com/q296337

底下的討論區中:

以前有人問我買房的事情,我都會說,要買台北房產不如買東京房產。
別誤會我,我並不看好東京房產。

因為東京比台北更地狹人稠,東京比台北更寸土寸金


台灣的生育率也比日本還差,


而且價格上,東京的房產已經崩盤跌過了,台北還沒,


租金報酬率,東京也遠遠勝過台北,收租穩當


地震,日本的施工品質,也不比台北差,而且它們已經經歷過311大地震,

台北還沒經歷過311大地震,若哪天台北來311地震怎麼辦?
地震的風險來說,買東京也比買台北有保障

台北未來是確定會有實價課稅問題,東京則是不一定有(但也說不定也會有)。


就算堅持要買房產,東京都比台北占優勢!

真的一定要拼房產,也要拼能賺比較多,虧比較少的。
想買房產的,買台北不如買東京,
但若各位連日本東京房產都不想買,
那為什麼會想買台北房產呢?

(再次提醒:小綠並不看好東京房產,只是用東京來提醒各位,台北比東京更不適合投資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京房產,是跌勢已經反應了一段後,被政府印鈔給暫時支撐、得以暫時懸空漂浮,
這是一個離破完還很早的泡沫,後面還有得跌,泡沫還有得再破,
小綠並不看好東京房產,別搶反彈,長期崩跌的東西,別貪小利,

但若拿東京房產,相對比於台灣房產,
台灣房產,比日本房產糟太多了,而且還是個持續在吹空氣進去的超大泡沫,
台灣房產,泡沫比日本大,現在還正再吹,且還沒破,
是故,以後將還會破得比日本還要慘!
再怎麼說,至少日本房產泡沫,也已經破了一部分空氣出來,雖然小綠不看好日本房產。


不過,大家別以為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方式,是用價格崩盤的方式修正!
不一定,要看印鈔印的速度,而印鈔機運轉的速度有三種可能性,
(1)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此時房產價格跌價能從名目價格中會顯現出來,
(2)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此時房產價格持平,
(3)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此時房產價格不跌,還會反漲,

所以房產,名目價格上不見得會跌[精確的說法是,會大跌,但是大跌還是會漲回去],
要看印鈔的速度如何而定。

另外,

全世界媒體皆全面性的報導FED QE會減,從2013年四月以來,到現在已經超過了三個月!
這些全都是非常離譜的錯誤分析,
小綠已經強調了無數次,印鈔規模永遠不可能縮小,而且印鈔規模必將擴大,
FED永遠不可能Taper,而且還會增加規模,

我們將時光來回到去年2012年,
小綠在QE3還沒有眉目,市場上還在那邊可能推QE3,可能不推QE3,可能延後推QE3之時,推QE3推出機率30%,機率50%時,小綠在2012年7月7日時,連QE3的宣布日期都預先推測出來了,[請見Facebook 2012年7月7日貼文]

小綠在2012年9月6日歐洲宣佈無限量寬鬆之時,
小綠也在2012年9月9日的文章中預言,美國的QE3也會跟進無限量寬鬆[請見該連結],
http://tinyurl.com/kwjnq5r

結果2012年9月13日,FED宣佈無限量QE3。

小綠在2012年9月13日,聯準會宣布QE3一開始,
小綠就馬上分析預測,美國接下來,一定會有QE4。[請見Facebook 2012年9月,10月貼文]
這絕不是機率問題,這是比定律還要更肯定的事!
眾分析師還在那邊30%機率QE4,50%機率QE4,60%機率QE4,
結果2012年12月12日,FED宣佈擴大QE,變成大家口中的QE4。


以上這些,您們眾目共視,鐵證如山,
小杯綠茶網站及FB,都有真實確切的貼文可資證明,

同樣的事情,現在又來了,
小綠不是預言家,小綠能提出這些分析,全都是根源於對古典經濟學的深入了解,
從小杯綠茶2012年4月最早期文章,就一直發文強調,
"QE 絕 對 不 可 能 會 減,QE 只 能 增 沒 辦 法 減",
[請見此篇文章]
長期利率絕對壓不住 黃金轉換成新貨幣時 爆發力更大
http://tinyurl.com/n4c9uuc

(此篇文章為小綠在google blog尚未開站以前文章,小杯綠茶是2012年5月20日才在blogger開站的)

今年(2013年)三月(3月10日)又發文重申,
[請見此篇文章]
黃金價格走勢分析: 黃金不會崩盤 但黃金會把信心不足者洗下車

(在該文底下的留言版,懶得找留言者,小杯綠茶Facebook都有轉貼。)

2013年四月(4月3日)也發文重申,
[請見此篇文章]
黃金價格走勢分析: 黃金不會崩盤 但黃金會把信心不足者洗下車
http://tinyurl.com/l5gmj5x

(在該文底下的留言版,懶得找留言者,在小杯綠茶Facebook都有轉貼。)


2013年五月(5月23日,5月31日)再發文重申,
[請見此篇文章底下討論版小綠的發文,或是Facebook也有轉貼。]
黃金期貨價格下跌拉回 賺的是黃金大買家 傷的是期貨投機客 價格洗盤 實體籌碼反而更加鞏固
http://tinyurl.com/kxpyx64

(在該文底下的留言版,有回應SHE的答覆文。懶得找留言者,在小杯綠茶Facebook有轉貼。這篇回應SHE答覆文,點出了一個要點,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是美國泡沫經濟的阿基里斯腱。)

2013年六月美國酒鬼的故事,小綠也強調,所謂的QE退場,是柏南克自己要退場,而非QE會退場,

從還沒有QE4退場的聲音開始前,到QE4退場的聲音已經喊到魂驚魄惕,鬼哭狼嗥
小綠始終如一,小綠還是要截鐵斬釘的大聲高喊,

"QE 絕 對 不 可 能 會 減,QE 只 能 增 沒 辦 法 減",
"世界各國經濟體,全都已經染上了重度酒癮,QE 就 是 酒 ,酒 是 絕 對 治 療 不 了 酒 癮 的",

您們一定覺得小綠發瘋了,跟全市場分析師的看法作對,
小綠卻只能跟您們說,小綠的眼睛明明就清清楚楚看到,就如同強烈颱風就在我眼前一樣這麼明顯地看到,QE絕對不可能會退,
想嘲笑懷疑的人,您們儘管嘲笑吧,懷疑吧,
看是小綠及極少數人是對的,還是幾乎全市場的分析師是對的,

主流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經濟學家大肆宣揚QE Taper,
QE Taper在全世界似乎形成了集體的強烈"共識",
從至少是今年(2013年)四月以來,
持續到現在,已經持續了至少三個月以上,

這些近數度數非常深的"專家",目光如豆,千差萬錯,
終於有視力比較佳的專家,看到了一點點東西了,
主流媒體的"專家",
昨天終於有人開始提出QE不會退了。
在這些近數度數非常重的專家之中,終於有人近視沒那麼重,
終於有人能提前看到了,FED九月不會Taper,甚至今年都不會Taper了,


No Fed Taper Until New Year Means New Highs: Fahmy
http://finance.yahoo.com/blogs/breakout/no-fed-taper-until-means-highs-fahmy-112341315.html

Zor資本:Fed今年不縮減QE,美股年底前可望創高
http://tinyurl.com/lo36ja5

Joe Fahmy表示,預期在柏南克任期結束前,聯準會都不會縮減QE,而且不只9月不會,在11月或12月也不會有些許縮減QE的行動。
(小綠提醒,該分析師Joe Fahmy美股年前可望創高看法請特別小心,小綠雖不反對股票名目價格上漲,但小綠不贊同此時投資股票!)

這些"專家",沒有遠見,但是倒是很滑頭,見風轉舵向來很快!
這些專家他們會先慢慢改口,
先改口說,喔!九月尚不明朗,可能會晚一點退,
過幾個月又改口,喔!年底前一定會退,
再過幾個月又不斷地改口,喔!明年年中前一定會退。

您們若知道美國的困境,乃至於全世界印鈔愚蠢地支撐美元而QE,將來必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怎麼會看到中國愚蠢支持美元而QE,這些為不要升值的QE所導致的災難,
卻看不到災難的主角,是美國自己呢?
您們為什麼會有人寫中國喝酒是災難,
卻沒有人看到美國才是酒攤的主角,中國,乃至於全世界,都只是和美國酒鬼陪喝的呢?
您們難道不知道,酒攤結束時,雖然全部人都會很淒慘,
但是,美國將會是最淒慘的那一個人嗎?

因為美國必須喝酒,其它國家,他們沒有必須喝,他們全都是陪喝的!
因為美國必須靠其他人養,但是其他人,自己可是正在辛苦地養活自己當中,
美國對全世界各國,是沉重的負擔,當這一切結束時,
是現在正在享受的人要完蛋,而現在正背負著沉重負擔的人,卻可以得到解脫,
(雖然一開始,是大家一起完蛋,幾乎分不出來誰會好一點)。


您們知道小綠的美國酒鬼那篇故事中,酒是什麼嗎?
美國酒鬼的故事及美元霸權:由美國加上全世界印鈔機所撐起 全是虛假
http://tinyurl.com/mv9ovpa

酒,就是QE!酒,就是通貨膨脹,
(很抱歉!小綠的通貨膨脹定義是貨幣供給增加,而非政府的CPI上漲)
小綠深信,通貨膨脹定義就是印鈔票,而印鈔票不一定會馬上發生物價上漲,
而非如主流凱因斯經濟學家所稱,通貨膨脹定義是物價上漲,而印鈔票不一定會馬上發生通貨膨脹。

小綠從最早最早開始以來,就一直不斷強調,QE只會增加,QE絕對不可能會減少,
全世界分析師都說QE會減,就小綠及極少數有遠見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說QE會增加。
全世界都說QE會有效,贊成QE。就小綠及極少數有遠見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說,
QE將會惡化骨子裡的病因,於是泡沫經濟將更加糟糕,
現在不停QE,以後印到利率狂升,通脹失控完蛋時,還是得停QE,只是那時候會非常悲劇,

那時候惡性的財富重分配,已經沒辦法迴轉,
那時候投機耍詐的人,賺到了大筆財富,而認真打拼事業者,卻虧損破產,
政府權力將會擴大到無可復加,經濟自由將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回來房地產,
房地產未來走向,最有可能的,是以不漲,或是漲比其他資產少的方式"崩跌"!
啥?這也叫崩跌?就名目價格來看,這不是崩跌,而是長期緩漲或緩跌。

真正唯一在價格上能看到崩跌的,是紙鈔,債卷,及銀行定存,固定收入年金等權利。
這種領取未來固定本息收入的投資,是未來最大的犧牲族群,
這些人的辛苦積蓄,將會被"徹--底--消--滅",
很可憐,這些辛苦積蓄的人,多半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這些人,將會如同在沙灘上突然遭遇海嘯的觀光客般,慘遭嚴重通脹給滅頂!
這些人,不像是年輕人,財富滅頂後,能夠再來一次,
他們被滅頂後,就真的是徹底沉沒,永遠都不可能再浮出水面了。
小綠真替他們難過,希望他們之中有人能看到小綠的文章,提早作應對。

年輕人比較沒關係,他們還沒達到儲蓄了很多錢的程度。
之後的幾十年,他們或許都還有機會能賺到自己的財富。
但是已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
他們將是我們的未來,損失最慘重的一群人,他們從年輕到老年,所儲蓄下來的財富,
將毀於一旦,將毀於通脹,
而且更慘的是,他們將沒有機會翻身,
他們不會再有另外一個二十年、三十年的機會去把損失給賺回來。

年輕人,整個經濟大翻盤,您們的機會來了。
但是中年人老年人,您們若不懂得做好嚴重通脹的避難準備,
您們將會一無所有,結局淒涼。


回來原點,
真正唯一名目價格上,及價值上皆會大漲的,是紙鈔的替代品,如黃金白銀(白金也不錯,但沒白銀好),還有糧食、汽油這兩種民生必需原物料。

至於股票,及房地產,則是會發生隱形的崩跌,
名目價格上不見得會崩跌,
但相對於原油、糧食及貴金屬的相對價格比值來說,則是大崩跌!

房地產投資者,及股票投資者,他們不一定感受得到崩盤,
股票及房地產是用不太漲的方式"崩盤"的!
但也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崩盤,此種崩盤反而更加可怕!
這些人將持續傻傻地在不會漲的地方不斷地攪和,
在沒有超額利潤的標的上殺進殺出,直到慢慢失血過多而亡為止。

所以,若有房地產看好者跟您說,房地產在名目價格上不會大跌!
對。小綠認為他並沒有完全說錯!只是他沒有把話講完而已,

小綠幫他把話給講完,房地產沒大跌,是因為鈔票購買力也大跌,兩者皆大跌的結果,
房地產名目價格當然能夠立定腳跟而不跌,
房地產不跌,但印鈔已經瘋狂印到糧食汽油貴金屬,皆瘋狂大漲時,
房地產,名目價格就能不跌了!


[圖2]

親愛的,您有看到我們的房產淨值嗎?我發誓它在一分鐘以前明明就還在這啊!


所以說,若有人說房地產不會大跌,不能說它錯。
上述的三種印鈔速度中,
小綠認為,(3)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故房產價格不跌還會反漲,是最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房地產不跌,但許許多多的東西卻會瘋狂大漲啊!
相較於房產,有許多東西將會漲得更兇,
在股市,房地產上面"隱形的崩跌"(或長期緩跌),
相較於水銀瀉地式的崩跌,其實還更糟糕!

在房地產的投資中,有一樣東西,可以讓您在通脹激烈發生後,在房地產上的投資損失減少很多,
那樣東西,就是固定利率房貸(Fixed Rate Mortgage),

使用高額的固定利率房貸,就相當於做空鈔票一樣,
在已經打算要買進任何資產的前提下,請"儘量"作空鈔票,意即使用固定利率向銀行借款,
(但請務必嚴控資金週轉風險,勿過度槓桿!)

一個30年期的固定利率房貸,對小綠來說,是整個房地產買賣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有了它,房地產或許才勉強有一點點值得投資的價值。
房地產本身並無投資價值,
有價值的,是高額固定利率房貸,它所展現之放空鈔票效果,
有了高額固定利率房貸,與房地產的組合,
在房地產上才能減少損失。

(但請務必控制風險,注意資金週轉失靈,無法還款之風險,
另外,請注意可能的失業風險,萬一失業,房貸付不出去,
這些投資策略都將失效,而房產則將被法拍!
別誤會小綠的意思,千萬別為了貪圖固定利率房貸,而故意去買房。
是已經要準備要買房者,儘量去使用固定利率房貸!)

千萬別使用浮動利率房貸(或是ARM),
高額ARM加上房地產,房貸占每個月薪水比重很高的新鮮人
這三者之組合,幾乎是保證房貸還不出來,被法拍(foreclosure)的完美搭擋,
特別是房貸占每個月薪水比重很高的新鮮人,支出已無太多餘力可以增加,
利率一但上升,
您的利息支出,將會快速地使您陷入巨大的財務災難之中。


第二部分 稅率對投資上的驚人影響 實體黃金好就好在這 豪宅糟糕也糟糕在這

房產價格若垮,就小綠來看,
不是真的因為其泡沫太大,或是價格太高而垮的,

小綠深信在房產上,未來一定會發生,房價在短期間內大幅下跌的劇烈波動,
但這種大幅跌價,房產不會真的崩盤,
因為此時,政府必然會施以更大的QE,用更大的印鈔票廢紙產能,
來掩蓋房產名目價格下跌,
並想辦法再繼續印更多廢紙,力拱房產價格,將房產價格再度拉抬上去,以免"通縮",

小綠深信,房產不是毀於房產泡沫破裂,
房產價格若垮,是毀於政府不斷調高的稅率,

房地產,是所有的資產中,最難避稅的!
因其不可能移動,房產死板板的釘在土地上,絲毫無法移動,
房產面積體積龐大,無法藏匿,沒有人可以藏匿或搬運自己的房地產吧?
且政府蒐集所有權資訊,及交易資訊最容易,


任何人要想搶劫,房地產也是搶匪們最容易搶得到的對象!
不管此種搶匪是真的土匪、或憤怒的勞工、憤怒的社會主義份子、憤怒的群眾、甚或憤怒的政府,

某個地區一但起了大變化,
房產是完全無法避開搶劫的資產!
若發生搶劫,房產若想逃難,想跑路,門都沒有,
房產只有賤賣的份!有時連賤賣都不一定來得及賣掉,


某個地區,出現動亂如敘利亞,甚或大地震、大抗爭,暴民搶劫,該地區房產倒大楣,
某個地區,沒出現動亂,但政府打算對人民搶劫如希臘,該地區也一樣房地產倒大楣,
某個地區,既沒出現動亂,政府也沒打算對人民搶劫,但該地區的人民窮人過多,富人過少,
窮人們用選舉,來要求富人多繳稅時,如法國
(這種狀況,您可說是窮人搶劫富人,或是多數搶劫少數,或是要求有錢人多付一點,公平正義,Pay the fair share),不管您怎麼說,這種狀況的經濟實質都不會改變,就投資來看,通通都是,該地區房產要倒大楣,


政府的稅率,會先從房產開始,稅額最大,課稅最容易,
接下來,會擴大至股市等,最後,連黃金也跑不掉。

但這一切的課稅,是漸進式的,當目前的高資產族群,財富多集中在房產時,
房產倒大楣,轉移到股市中,輪到股市倒大楣,
最後,連存摺黃金,ETF紙上黃金也會倒大楣,
紙上黃金,必須透過銀行系統交易,這些買賣資訊,政府清清楚楚。


是故,紙上黃金,避稅效果和股票一樣差(全都輕易可被政府掌握),
存摺紙上黃金,或是ETF,對稅率的規避效果都不太好,
存摺紙上黃金,或ETF,避稅效果勉強和股票打平,比房地產避稅效果好一點而已。
(買賣成交快速,變現性佳,且移動性能較好)
但實體黃金,對稅率的規避效果是所有資產中最好的!


實體黃金,在地下經濟中,通通都是現金交易,
實體黃金也沒有存銀行的問題,
反正實體黃金也不會生出利息,存銀行沒意義,
反正實體黃金也不必借給別人賺利息,自己本身就能保值,
是故實體黃金不必擔心借出去給別人被倒帳,
或擔心經過銀行系統做交易,留下記錄資料而被查稅,

地下經濟要避稅,全部都是現金交易,
但是現金若是鈔票,鈔票價值跌價很快,會被印鈔廠狂印鈔給搶劫,
現金鈔票既不能抱在手上(會被印鈔廠不斷輸出的通貨膨脹稅給搶劫),
也不能存到銀行去(政府會掌握交易資料,據以課稅)

只有實體黃金這種現金,不怕政府印鈔搶劫,而且交易又很隱密,很私人。
實體黃金,遠比現鈔保值,體積遠小於現鈔,又具備和現鈔一致的流通性,
實體黃金,可說是通貨膨脹底下,具備超級完美避稅性及流通性的資產了!


想躲避公平正義課稅,pay the fair share,或是政府搶劫富人,或是窮人搶劫富人,或是多數搶劫少數,
還有比實體黃金更好的東西嗎?
老實說,只要稅率開始不斷升高起來,
印鈔又繼續加速,經濟又要更加惡化,
大家努力勉強求自保時,
保管妥當、收藏良好的實體黃金,就是這種可怕年代,唯一可以倚靠的東西!

回到房產上,
豪宅,大坪數者。因其總價高。稅率對其打擊作用尤其大。
您們務必要看到可見的未來,未來五年後,十年後,
稅率將會遠高於現在,
而各國稅率多採累進稅率,這將使得總價高的豪宅,被稅率打擊的程度將遠遠大過小坪數住宅。
小坪數住宅,因其總價較低。稅率對其打擊較小。

累進稅率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印鈔廠製造通貨膨脹之誘因,
道理很簡單,原本房產100萬,因為通脹印鈔,房產變成200萬,中間賺100萬要課稅。
但若印鈔多印五倍,將房產拱成500萬呢?這樣中間就變成賺400萬要課稅了,
而賺100萬課稅若課20%,
而賺400萬課稅可能就要課40%,
等於是政府若製造通貨膨脹越兇,政府所能抽取的稅率就自動越高了!
印鈔廠會努力想辦法,讓大家產生名目的獲利,藉此將大家拱上去更高的所得稅率級距中(tax bracket)中,
印鈔廠努力印鈔,物價漲一倍,房價也漲1倍,所得稅率20%,
但若印鈔廠再多印十倍的鈔票,物價漲10倍,房價也漲10倍,
大家的所得稅率,就通通都變成40%,或是50%了,
其實大家把房子賣掉,購買力也沒有變得更多,但卻要繳更高的稅率。

換句話說,政府不給大家躲避通貨膨脹稅的機會,
別人存鈔票,被通貨膨脹稅課稅課很重,
您若因為知道躲避通脹,成功躲避了通脹,抱歉,您躲避成功的"利潤"(這其實不是利潤,這只是沒有通貨膨脹損失而已),政府或是所有不滿的人民,他們也要分一杯羹,


在五年後,十年後,
大家的財富,甚或實質購買力,都會比現在,再少個一大截,
這種情況下,現在能買得起30坪房子的人,五年後只能買得起25坪了,
現在買得起100坪豪宅的人,五年後十年後只能買得起80坪輕豪宅了。

若這樣,要投資房產,即便您目前是高資產族群,
也務必要考量到,未來您的客戶群,將比現在您所看到的客戶群,
還要再更窮一點,購買力再更弱一點,
他們所能買的坪數,會願意買的坪數,將會比現在再更減少一點,
即便您假設現在與未來的客戶群,是同一群人,
這種未來趨勢之演變,也沒有任何不同。

上面說到,購買房地產者,
即便您是高資產族群,也務必以您的客戶會變貧窮做考慮,
購買實體黃金者,卻恰恰相反,
購買實體黃金者,即便您目前是低資產族群,
您也務必以未來會向您購買者,是高資產族群會變多來作考量,

某人目前是低資產族群,稅率的規避效果對其就無關嗎?
錯!千萬別這麼想。

高資產族群者,甚或地下逃稅者,
他們若發現了實體黃金的隱匿性,匿名性,輕便可攜性,避稅性(不管是合法甚或非法)是所有資產中最頂尖者,他們會願意以高價,大舉購入您手上的實體黃金的。
即便您是一個低資產的實體黃金投資者,

即便我本人是一個奉公守法,反正我也沒什麼錢,避稅逃稅與我無關的守法公民,
實體黃金還是對我有很大的差別,
我自己雖然用不到實體黃金的強大功能,但別人很需要用啊!
他們會願意用更高價來跟我購買手上的避稅利器啊!

高資產族群、地下經濟族群、非法避稅族群,
稅率越高,他們就越有誘因轉變成合法(也可能是非法)避稅族群,合法(也可能是非法)轉移資產族群,

避稅族群自然越加擴大,而避稅族群越加擴大的結果,
他們的投資焦點,將會從自己要如何獲利更多,調整成自己要如何被拿走較少,
他們會發現現在不是要多賺錢的問題,現在是要如何不被搶劫的問題時,

他們對避稅投資商品需求,就越加急迫,越加殷切,

非法避稅者如攤販或洗錢者,很想要實體黃金,則實體黃金價格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您或許不需要這種避稅效果,但別人可是很需要,
投資,務必要用您未來客戶的角度與眼光去看事情。

[別誤會小綠,這部分不是要教大家逃稅,

只是要從經濟投資的角度點出來,
古今中外皆同,稅率越高,經濟體將越轉往地下經濟去,
地下經濟是好聽話,實際上,地下經濟就是避稅逃稅經濟。
地下經濟將會隨著稅率逐漸上升,而快速擴大。
小綠是點出此一歷史事實,而絕無任何鼓勵地下經濟的意思。
(地下經濟是因經濟誘因不斷增加而擴大的,地下經濟從不因任何人鼓勵而擴大,也不因政府禁令而減少,地下經濟是因為經濟誘因存在而擴大的)

小綠奉勸大家,
實體黃金交易若有獲利,請誠實申報納稅。
誠實公民切勿非法逃稅。

希望大家未來五年十年後,
用實體黃金賺到的錢,等美國所領導的各國印鈔廠倒閉後,
好好拿這些錢來重新建設,重新投資,對國家社會產生貢獻。]




第三部分 利率升高 將對房產造成致命打擊

小綠用以100,000元,30年期房貸,再不同利率底下,每個月本息攤還所要繳的期付金作成下表說明:
(小數點第二位以下,全部無條件捨去)
圖三


假設利率原為1%,使用30年期房貸,您所能買得起的房子是1000萬好了,
當利率從1%上升到2%,相同的期付金,您能買得起的房子,將從1000萬遽為870萬(即利率2%時870萬房貸每期本息攤還期付金,和利率1%時的1000萬房貸每期本息攤還期付金之金額相同)。
同理,
當利率從1%上升到3%,每個月支付房貸金額相同,您能買得起的房子,將從1000萬為763萬,
當利率從1%上升到4%,每個月支付房貸金額相同,您能買得起的房子,將從1000萬為673萬,
相同的計算,小綠就不重複,您們自己用上表即可求出金額。

這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小的利率變動,對於人們所能支付的房貸期付金,有大大的影響,而人們所能支付的每月房貸期付金,攸關於人們所能買得起的房產總價。
所以房貸利率從1%上升到2%,若人們能支付的每月房貸金額不變,人們所能負擔的房屋總價,將下跌13.05%。
房貸利率從1%上升到3%,若人們能支付的每月房貸金額不變,人們所能負擔的房屋總價,將下跌23.70%,
房貸利率從1%上升到4%,若人們能支付的每月房貸金額不變,人們所能負擔的房屋總價,將下跌32.62%,

這樣您們知道,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嚴重攸關性了嗎?利率長期維持低檔,是房地產價格能持續維持高檔的關鍵補給線!利率一上升,房產價格就沒了補給,斷了糧。特別是利率從低檔即便只是上升個1%,2%,也能讓房地產的可支持價格,下跌個23.7%~32.6%不等。

美國房貸利率已經在短短的兩個月,上升了超過1%,房產的補給線已經斷掉了,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虛假"復甦"了,補給線不趕緊再打通,所有的房產將士,美國經濟虛假的復甦就是靠這些偉大的房產將士在前線打拼啊!現在,房產將士們,全都無糧可吃,無彈藥補給可用,已經危在旦夕了,補給再不趕緊來,房產的前線將士們,可是會崩潰的!

美FED想taper QE,想都別想。若不繼續QE,國債利率、長債利率將繼續狂飆,虛假"復甦"戰場最前線的房產將士,將全面潰退。美國不但得要繼續QE,而且QE還一定會加碼!否則,僅就房地產的角度來看,房地產價格會垮!整個泡沫經濟體的其他部分,也全都會連環垮!


小綠的總結:
圖四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