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t Speedshare bar

從入口文章出發 最有效地吸收資訊

此為最快速最有系統地利用本網站!此入口文也會隨著新文章增加而經常更新!

全世界的股市走勢 不是跟美國走 就是比美國還弱

投資股市之前,請務必了解到一個殘酷現實,美元已將全世界股市綁在一起 美國以外股市皆程度不一地複製美國走勢 僅有少數國家可以例外

美股和全世界股市走勢連動程度 關聯度竟然高達93%

看盤與操作的觀念要因此而做調整,因為全世界股市都是跟著美股走,台股更是美股的落後指標。更多細節請看我.

印鈔票終將無可避免地產生通貨膨脹 糧食原物料大漲的真相為何

在糧食與原物料,通貨膨脹已經大到無法忍受,而經濟學家仍然在怪罪氣候異常、投機炒作,到底什麼是真正讓它們上漲的主因?請看

黃金已經即將整理完成 馬上要大漲 黃金最後的買進機會稍縱即逝

黃金的走勢分析,及目標價,2008年的拉回整理 現在又再次歷史重演,想讓手上的資產能真正的保值並成長的人,您不能錯過

顯示具有 理查鄧肯 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理查鄧肯 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理查鄧肯 李察鄧肯Richard Duncan的額外補充資訊



理查鄧肯的著作還有這一本,
美元大崩壞:深度解讀「美元危機」的成因、威脅與對策
·  作者:李察‧鄧肯/著
·  原文作者:Richard Duncan
·  譯者:李璞良/譯
·  出版社:早安財經
·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290325X


不過因「美元大崩壞」一書繁體中文版已絕版,各位若想看,可以改看簡體中文版的「美元大崩壞」,書名為



「美元危機 成因、後果與對策」









 



麥克馬隆尼(Mike Maloney)也曾經在其巨作
富爸爸買賣貴重金屬 Guide to Investing In Gold and Silver:Protect Your Financial Future一書中提及
李察鄧肯,從很多的地方可以看出,麥克馬隆尼(Mike Maloney)其經濟思維,也是根源於古典經濟學。





另外,以下這篇正好是鉅亨網昨天最新的新聞,一併轉貼如下:



(分析)信用爆炸惡果浮現 經濟大蕭條不遠矣?
取自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2-07-17



新一波經濟蕭條的風險─亦即持久、嚴重的經濟衰退,已令市場恐懼蔓延至核心,並持續主導這波金融危機以來已開發國家的貨幣政策。

「新蕭條 (The New Depression)」一書作者 Richard Duncan 周一 (16 日) 接受《CNBC》節目訪問時警告,目前全球處於「非常不幸的境地」,因為貨幣與黃金之間的連結已被打破,這也移除了信用擴張的一切限制。

他進一步指出,信用爆炸創造了我們現存世界;但現在看來,信用無法再繼續擴大了,因為民間部門已無能力償還原有債務。但若信用開始緊縮,則將導致落入新一輪「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的危險變得非常真實。

廉價信用爆炸,被許多人指責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過去幾年,包括美國聯準會 (Fed) 及英國與歐洲等地區中央銀行為了提振經濟,透過不同方法為金融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包括採取量化寬鬆 (QE) 措施及歐洲央行 (ECB) 的長期再融資操作 (LTRO)。但對於如何解決信用爆炸問題的爭議,仍無止息跡象。

Duncan 周一則預先警告,若這場信用泡沫破裂,將出現如此嚴重的經濟衰退,他不認為我們的文明還能存活。

RND Associates 經濟學家 Roger Nightingale 也表示,我們雖然能夠一直將經濟蕭條時間往後延,但這「只會鼓勵壞人」,利多於弊;因為蕭條無法避免。他並指出,歷史上的信用膨脹,例如 1980 年代的日本,便導致之後經濟長久衰退。

Nightingale 說,當將資金投入金融體系的速度,超越實體經濟需求,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舉債及消費。但「好人」不會照著這麼做,因為他們太謹慎;這時候「壞人」就會趁機進入。一旦各國央行發覺如此,而採取升息,便導致全球經濟頓時落入蕭條。

Duncan 呼應表示,政策官員真的相信,如果讓信用緊縮,將引發新一波大蕭條。政府債務增加,也讓整體債務水準上升;否則我們早就跌落負債-通貨緊縮的死亡漩渦裡。

 Duncan 指出,政府這麼做,雖然製造了巨大危險,但也帶來龐大機會。他認為,先進國家應該趁目前超低利率來借「大量」資金,投資再生能源及基因工程等新科技。好讓我們在這個信用模式瓦解之前,還能再享受 10 年的文明。







延伸閱讀:小杯綠茶對李察鄧肯的新書整理,

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 (1)

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 (2)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 (2)


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理查鄧肯 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
Hardcover: 179 pages
Publisher: Wiley; 1 edition (April 3,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1118157796
ISBN-13: 978-1118157794
Product Dimensions: 6.4 x 0.8 x 9.4 inches





此為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重點整理的第二集

理查鄧肯新書「The New Depression」重點整理第一集請按此





[(2)集開始]


  因為經濟成長是由債務所推動,於是美國的產業也因此而變得非常病態。美國的製造業嚴重萎縮,只剩下GDP12%,而服務業卻大舉蓬勃發展。美國的製造業萎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美國在1948年有1470萬個製造業職缺,但在2007年,美國製造業職缺竟然只有1400萬個。2007年竟然比1948年的製造業職缺還要少!美國的廉價信用,導致美國人可以輕易地用借錢的方式買到外國的廉價貨物,這樣的現實,嚴重地改變了美國企業做生意的方式,使得製造業在美國根本活不下去!

  美國對全世界最主要的出口,就是負債。美國出口負債到全世界。

  美國的這50兆美元信用放款餘額,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其他人的50兆資產。可是這種資產很容易變質。因為靠別人負債所產生的資產,並不是真正的資產!只要美國的週轉開始發生困難,全世界各國的資產也會開始憑空消失!

  美國的生產能力,越來越難以支應這種高額負債。只要美國還能繼續擴大債務,就還能拖下去,但若美國無法再擴大債務,一切就結束了!

  我們現在的世界,鈔票根本不是錢,鈔票只是信用,鈔票只是政府借來,或是美國借來,或是某某人借來而產生的信用而已。


古典學派的貨幣數量理論”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主張,增加貨幣數量只是單純改變物價,不會對經濟產生任何正面效果。另一位古典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在其著名作品”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在本書中,Fisher提出了其著名的費雪方程式。MV=PT

M:流通貨幣
V:貨幣周轉速度
P:物價
T:交易數量

      這個方程式道理如下,花費的金額一定等於所有買的東西的價格加總。所以花費的金額是金錢方,所有買的東西價格加總是貨物方。貨物方就是一個國家的生產。費雪提到,印鈔票只會使物價同比例上升,而不會改變貨幣周轉速度,而對交易數量T僅僅會有非常短期的影響而已。至於貨幣流通速度,根本就和流通數量無關。為什麼印鈔票無法幫經濟? 費雪解釋到,因為一開始印鈔票,會讓市場上某些商人毛利率會上升(賺錢速度快過利率、生產成本上升),於是短暫地讓交易數量T上升,但很快通貨膨脹也會跟著上來,於是利率及生產成本也往上拉高,這樣又讓商人的毛利率給下降回去,進而商人發現一開始的毛利率增加已然消失,商人接著把先前交易數量T上升的部分又給下降回去。等於是又回到原點。

      這個道理,不是只有講解印鈔票無效,其實也是經濟循環理論的核心原理。印鈔票導致M增加,一開始雖然會短暫使T增加,但到最後,只有物價P會增加而已,其他原本一開始增加的如交易數量T,到最後都會萎縮回去。於是費雪又提到,經濟循環總是短暫的,因為貨幣數量的增加有其限制。但費雪所不知道的是,我們2012年的現在,和1912年的費雪,時代已經大不同了,現在的央行,要印鈔票要多少有多少,要發公債要多少有多少;只不過,費雪告訴我們的道理,它的邏輯仍然沒有改變,這些多印的鈔票,讓當初的虛假交易數量T上升,最後總是會下降回來,而最後的物價P將持續高高掛在上面,來反映多印的鈔票,這個千古不變的硬道理經過一百年後,也將不會有任何改變。

    重點整理目前大概是這樣,先到這裡。

     各位可以從理查鄧肯的書中發現他的觀察及論點,全都是根源於古典經濟學、根源於Austrian經濟學。包含他提到的生產與儲蓄才是推動經濟的真正動力,而非消費和借貸,古典經濟學大師費雪的費雪方程式,甚至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之開場名言都是古典經濟學派歷來大師之經典格言。比如說,

Irredeemable paper money has almost invariably proved a curse to the country employing it. – Irving Fisher 不能兌換實體財貨的紙幣紙鈔,總是無可避免地詛咒使用它們的國家。

A credit expansion boom must unavoidably lead to a  process which everyday speech calls the depression-Ludwig von Mises 信用擴張的繁榮勢必導致新聞媒體每天焦點關注所說的經濟蕭條。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commands, the balance of trade obeys, and not the other way round- Eugen von Boehm-Bawerk 平衡貿易的付款做主,平衡貿易隨後跟之,而非反向。

The only cause of the depression is prosperity- Clement Juglar 蕭條唯一的成因就是繁榮。

     但令人非常驚訝的是,理查鄧肯所提議的解決方案,竟然是美國趁現在還沒有爆之前,能借多少錢算多少,然後拿這些錢去搞各種投資、公共建設。他曾經在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古典經濟學家的討論中說,我知道這些公共建設沒用,但趁世界毀滅之前,美國能繼續再拿多少,就拿多少吧!

    這就讓我想起一個比方,有一個吸毒吸得非常重的病人,他因為吸毒身體非常虛弱,而且他現在已經是重度上癮者,不吸也不行。古典學派醫生看到這位病人,知道他唯一的活路就是要戒毒,不戒毒,他必死無疑!而理查鄧肯這位醫生他自己也是古典學派,他當然也知道正確解救這位病人的方式,但他卻提出另外一種看法,反正他身體已經病成這個樣子,不戒毒也活不下去了,乾脆就讓他趁活著還能吸,能吸多少算多少吧!反正活不了了,就讓他吸個夠!

    我能體會理查鄧肯的看法,因為這次的信用泡沫是吹的如此嚴重,即便是古典經濟學家如理查鄧肯,也竟然會提議這種凱因斯學派的治療法,即便理查鄧肯知道這種根本不是治療,這種只是安寧療法,是拖時間,趁能撈錢趕緊撈的方法,但理查鄧肯也竟然因不忍病人發病死亡太痛苦,而顯得軟弱,寧願選擇此種安寧療法拖時間,我真是難過地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而另一方面,這位吸毒吸得如此重的病人,這位該死的病人,竟然躺在病床,還喃喃自語地開口說,若經濟有需要,我一定會QE”,這就好像是病人自己說若我的病情有需要,我一定會吸毒,廢話,你一定會有需要,而且你不吸,你會馬上掛掉!你現在就是靠吸毒當飯吃過活的,病人的瘋狂,與大眾的無知,真的需要我等輩人來喚醒了!

最後,本書提到許多古典經濟學大師的名字如David HumeJohn Stuart MillLudwig von Mises,這些偉大的古典經濟學家,當我看到你們的名字時,心中真是百感交集!David Hume曾說過國家若不消滅公債,公債必將消滅國家。言猶在耳,看到歐債危機,不知道眾多主流經濟學家,凱因斯及其信徒,你們能不感到慚愧嗎?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 (1)



 
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理查鄧肯 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
Hardcover: 179 pages
Publisher: Wiley; 1 edition (April 3,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1118157796
ISBN-13: 978-1118157794
Product Dimensions: 6.4 x 0.8 x 9.4 inches



    查鄧肯(或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他是先前一本財經暢銷書「美元大崩壞」的作者,這本"美元大崩壞"我非常推薦。他此次新作某種程度上算是"美元大崩壞"的後續更新。而理查鄧肯新書「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尚未翻譯成中譯本,此篇文章是我讀完他原文新書的個人重點整理。

    本書原文精彩片段如下:

Had the price of labor not collapsed, the world would have been beset by hyperinflation long ago.

Because credit growth now drives economic growth, the flow of funds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s in the U.S.

The glut that inundated the United States was a glut of fiat money created by central bankers intent on manipulating their currency in order to boost their countries' exports.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credit creation became the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industry and debt its principal export

There is a real danger that the amount of bad debt is so large that it will destroy all the capital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eased to be driven by saving and investment as it had been since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pitalism became Creditism,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This new credit-based economic system is now in crisis.

以下是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小杯綠茶的讀後重點整理,和各位分享:


本書大體分成
第一章:信用放款餘額(借貸)如何脫離約束,開始失去控制
第二章:鈔票如何開始滿天揮灑
第三章:美國如何成為病態的信用國度(理查鄧肯用"Creditopia"來形容)
第四章:信用的數量理論
第五章:政府為了要讓繁榮永存,蕭條永不降臨,如何錯誤地應對危機。包含紓困、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柏南克、貨幣刺激、貨幣寬鬆、財政政策。很明顯地,政府已經對救經濟絕望了。
第六章:我們的股票市場處在何種位置,既然我們目前的經濟體是由債務所推動,若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再承受更多債務,則經濟將無從成長
第七章:理查鄧肯對2012~2014經濟走向的預測
第八章:各種災難的假設情境
第九章:理查鄧肯對各國政府財經政策上的建議
第十章:美國將面臨無處可逃的惡性通膨,信用紙鈔在歷史上產生了無數次的災難,這次也將不會例外,美國放棄了誠實貨幣(Sound Money),開始改用法定信用貨幣(Fiat)的舉動,將使美國在政治上或經濟上,付出災難性的高額代價

      自從1971年,美國政府停止對所有的鈔票提供黃金兌換(即金本位制)之後,全世界的經濟體從生產與儲蓄導向,進而轉變成為消費與借貸導向。世界經濟從生產和儲蓄推動,轉變成為負債與花費所推動。信用創造(借款增加)取代了資本累積(Capital Accumulation),成為了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力量。

     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美國脫離金本位:1968年,美國總統Lyndon Johnson終結鈔票由黃金所擔保。強森總統說,美元鈔票並不需要我們給它價值,它自己就可以因為美國強大生產力而有價值。

       一但美元不需要黃金做擔保,做支撐,市場上流通的美元的價值就不需要由實質資產所衍生,反過來說,美元紙鈔沒有任何貨物價值(Commodity Value),美元變成法定信用貨幣(Fiat Currency)。美元是錢,因為政府說它是錢,至於政府想印多少,完全沒有任何限制,於是美元的印製報炸性的成長。

      一個世代以來,靠信用靠借貸所產生的經濟模式即將崩潰。私經濟部門已經無力再承受更多負債很明顯地告訴我們,這種模式已經超出經濟體所能容忍的最大極限。若信用開始反向收縮,其力量可能會非常驚人,如同1930年代之後的政治與經濟巨大災變。

      另外一個恐怖的事情是,除了政府印製紙鈔無限制外。銀行放貸所規定的存款準備率,已經低到幾乎無關緊要,因此也對銀行放貸的控制,起不了任何作用。

(1)銀行放貸的資金裡面,有太多完全不需要任何準備金的項目。如雜項負債(Miscellaneous Liabilities)。這種所謂的雜項負債已經佔到美國銀行信用放貸達17%的比重。
(2)淨交易帳戶,若其小於一千萬美元,0%存款準備率。
(3)淨交易帳戶,若其介於一千萬美元~五千八百萬美元,3%存款準備率。
(4)淨交易帳戶,若其超過五千八百萬美元,10%存款準備率。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reve Board)之所以敢這麼大膽地不要求銀行不需要存款準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聯準會要印多少鈔票就有多少鈔票,它可以隨時救援銀行,因此幹嘛要銀行有存款準備?

   信用放款市場的真相:太多借款者,但卻沒有任何準備金。

       Fannie Mae, Freddie Mac這兩個政府擔保的信用放款機構,讓銀行放款給民眾買房更加肆無忌憚,反正有政府擔保,沒什麼好擔心的。於是房貸餘額暴增,於是Fannie Mae, Freddie Mac這兩個美國政府機構,放貸餘額快速成長,目前已經是美國第三大放款機構,超越壽險公司。

     資產擔保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也已經成為新的信用放款提供者。光是Fannie Mae, Freddie Mac和資產擔保證券就已經提供了市場上將近24%的放款。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債上加債,在某種負債上面,在往上堆一層負債。

     葛林斯班和柏南克兩個哥倆好,總是怪罪市場上到處都是鈔票,是因全世界各國儲蓄氾濫所致。這完全是胡扯,市場上到處都是鈔票不是因為全世界各國儲蓄多,是因為全世界央行拼命印,銀行拼命放款所致。

     資本帳的概念:當兩國貿易產生逆差時,勢必要由資本帳所平衡。在金本位制底下,一個國家的逆差勢必要大量流出黃金,進而導致此種逆差無法長久持續,否則國庫必將空虛。但在信用鈔票本位制底下,這種貿易逆差不但會長久持續,而且還會越趨惡化!美國目前的此種巨額貿易逆差,在金本位制底下根本不可能會發生。

     美國印鈔支付經常帳赤字(主要是貿易逆差),而其他各國如亞洲國家印鈔為了要干預匯市不要升值,使得繼續維持高額順差。於是形成貿易逆差不但不會因為美國沒錢支付而收縮,反而會因為美國沒錢支付,反而各國印鈔支撐美元,讓美國得以繼續地印鈔支付。

   在金本位制底下,經常帳赤字的國家貨幣對黃金會貶值,而經常帳順差的國家貨幣對黃金會升值,因而自動平衡貿易逆差。但在無黃金做平衡貿易支付的情況下,貿易逆差國家印鈔,買東西是不得已,但貿易國家順差也印鈔,則是為了繼續保有其順差地位,使其不要因為貿易順差而貨幣升值!於是全世界都在印鈔!

    在2007年,美元占世界各國央行外匯存底(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的64%。要注意一件事情,若各國央行把這些外匯存底拿來投資自己國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一但投資自己國家,就勢必得要先兌換回本國貨幣,不是就又造成本國貨幣升值,這樣不就跟當初它印鈔票換匯的初衷互相抵消?所以各國央行沒有選擇,只能拿這些外匯存底,主要是美元,拿去投資美國公債。或者是拿去投資第三國,日本。舉例來說,中國可以投資日本,這樣可以一方面消化過剩外匯存底,另一方面使日幣升值,間接打擊日本出口,收一石二鳥之效。美國除外的世界各國,就是互相在這麼做的,藉由讓自己國家鈔票貶值來打擊對手國。

   更扯的是,美國每年大筆的政府赤字靠印公債周轉。但美國更大筆的貿易赤字,便成了別人的美元回來買自己的公債,但因貿易赤字大於印出的公債,所以變成美國公債不夠讓外國央行買,於是外國央行還要去買國政府去次級市場購買更早發行的美國公債。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公債越發越多,但質利率卻來越低(價格越來越高),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比政府赤字更誇張。

   亞洲各國不是拿多餘的儲蓄去買美國公債,亞洲各國央行是用額外印出來的新錢去買美國公債。這就是證明葛林斯班和柏南克兩個哥倆好在虎扯的最好證據。所以世界各國印鈔票之後,改變原本的經常帳資本帳恆等式,變成[(Savings + Fiat Money Creation) > Investment ] = Current account surplus。所以美國變成是[Investment>(Savings + Fiat Money Creation)]=Current Account Deficit

  由此可知,美國的貿易逆差印鈔票,政府逆差印公債,及其他國家的政府為了不想升值的印鈔,害死了全世界。

  自從2008以來,美國兩輪的QE已經印了2.3兆鈔票。這2.3兆鈔票已經進入美國財政部資產負債表帳上的"資產"。額外多印的鈔票是"資產"?美國人有多儲蓄了2.3兆存款嗎? 當然沒有!同理,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日本央行、乃至於中華民國台灣央行、還有很長很長一段清單的央行之資產來源,全部都是額外印出來的,不是真正存的!

   在1968年,信用放款餘額和黃金的比例是128倍。而貨幣供給和黃金的比例是2.4倍。在2007年,信用放款餘額和黃金的比例是4000倍,而貨幣供給和黃金的比例是6.6倍。這還只是最保守的官方估計!

   在1968年,信用放款餘額是美國GDP的1.5倍,但在2007年,信用放款餘額是美國GDP的3.4倍。

   在1964年時,美國的信用放款餘額才剛突破1兆美元大關。但在2007年時,美國的信用放款餘額已經突破50兆美元。43年裡面成長了50倍。這個爆炸性的金融體系放款成長,大大地改變了全世界。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