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t Speedshare bar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黃金期貨價格下跌拉回 賺的是黃金大買家 傷的是期貨投機客 價格洗盤 實體籌碼反而更加鞏固Huge pull back in Gold Future contract price: Winners the big buyers, losers future speculators. After wash out, physical holdings transferred from weak to Super strong hands



2013/4/14及4/15兩天,黃金以超過4.88 點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的大跌幅度來洗盤,就統計學上看,要4,70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事情,現在就發生在我們身上。小綠不相信,我們有這麼幸運,在無美FED及眾投資銀行骯髒手亂搞的情況底下,我們能遇到4,700年才發生一次的事情。


以下為小綠在四月份總結的分析,現在一併整理公開。


1.黃金在2013年四月份這次的下跌拉回,跟以往的拉回幅度相比,並未跌得特別厲害。
目前的下跌幅度,全都是在黃金過往的多頭市場中,正常的拉回範圍內。

2008年黃金價格從1033.9,"崩盤"到698.2(跌幅32.4%)
2008年黃金下跌幅度32.4%,那次的"崩盤",有終結黃金的多頭市場嗎?
2013這次"崩盤",從最高點1923到最低點1321(跌幅31.3%),可還沒有下跌到32.4%呢!
而在2008年黃金大幅拉回時買進的人,不論是在1033買,或是在698買,
現在即便到1400,都是大賺,不是嗎?

若說現在這次的跌幅是"崩盤",
那麼,2008年的黃金"崩盤"可就崩得更厲害了,
2008年黃金價格從1033.9,"崩盤"到698.2(跌幅32.4%),
但經過該次急跌洗盤,之後呢?
大漲近三倍,創新高!
當年黃金回漲的幅度實在是太驚人,完全掩蓋住了黃金曾大幅下殺的事實。
使得大家好像覺得黃金不曾大跌過似的。
就2008年來看,黃金仍然是漲勢,就好像黃金的大跌不曾發生過般,
於是眾人傻到以為,這次的大跌,是黃金頭一遭,

黃金每幾年就來一次大洗盤,
這次的拉回,無須大驚小怪,智者應把握機會,逢低買進。
沒有哪一個上漲行情是直線上漲的,上漲的過程中,
本來就一定會有洗盤,洗盤時絕對不能被洗走。
超級大多頭,當然會有超級大洗盤(洗盤幅度洗很深)。


2.
2013/4/14及4/15兩天,這次美國FED及底下眾投資銀行對黃金白銀期貨的突擊,
主要目標就是針對期貨市場中,於1530,1500整數關卡中設下停損單,
用1%, 2%停損空間,想賺上檔利潤的黃金短線投機客,
及虛弱軟手的黃金投機者。




1535一次,觸底反彈,
1523一次,觸底反彈,
1526一次,觸底反彈,
第四次,投機客一大堆,想在1530附近,撿一個現成的便宜,想在這邊以小搏大,[見上圖]
投機客一大堆,想用30元的停損,換它個200元利潤。
FED及底下眾投資銀行,猛力突擊,兩天內給您摜破,並讓您停損,





30元的停損單被吃掉,FED及底下眾投資銀行,他們要跟您說聲謝謝啦![見圖2]
黃金想投機,資本不雄厚,眼光不放遠,行不通。特別是愛用短線技術分析的投機客,請小心!
因為FED及眾投資銀行,最喜歡拿這些人祭旗吃點心。
他們在極短期,擁有極為可怕的價格暴擊力量,一定要準備充足資本,小心應對防範。


這些期貨投機者,用的這種典型技術分析投機與操作方式,
在1550~1500價位,這個兩年來黃金拉回整理多次都能守住的低點,
設下停損點後,進場投機,
正好給美國FED及底下的眾投資銀行們吃點心、吃午餐。
當然會被狠狠吃掉。
Goldman Sach等眾銀行,把這些停損單給吃掉,讓它們斷頭。
這些日子的賣壓,全都是裸空賣壓,都是賣紙合約出來,
並未有真實的實體黃金賣壓出籠。
就是這些期貨用技術分析操作的人,被屠殺了。


3.反對黃金的人,批評黃金沒有現金流量,黃金沒有利息收入,
是故黃金沒有價值,不值得投資。

但大家只想到銀行定存有利息,國債有利息,股票有股息,都有現金收入,
卻從不花力氣,從不花時間想一想,這些"利息",是打哪裡來的?

紙鈔放在抽屜裡,它自己會憑空長出新的紙來嗎?
國債只是紙,自己會憑空變出利息來嗎?
當然不會,這些都是廢紙一堆而已,

這些利息,全都要靠印的。
全都要靠在背後的政府擴大貨幣供給來的,
若沒有政府繼續不斷地擴大貨幣供給,鈔票的利息,國債的利息,股票的股息,
全部通通都不存在,不僅只如此,
是連您的本金,連您存款在銀行的本錢,國債的本金,通通,都拿不回來。
因為早就被不斷惡性繁殖的利息錢給吃光了。
債務會不斷惡性繁殖利息錢。
要靠政府或銀行體系不斷地提供擴大鈔票供給才行,停不下來,
一停,就全面性的債務崩潰。


3.賽普勒斯10噸的黃金。光是中國大陸一個月,
就從香港進口遠超過70~80噸以上的黃金。
(香港統計處周二(2013年2月5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香港2012向中國大陸出口黃金832.171公噸,較2011年幾乎翻倍)。
10噸,差不多是中國五天進口的量而已,給中國塞牙縫都不夠。
賽普勒斯可能賣黃金,西班牙可能賣黃金,
這些全都是藉口,都是黃金先跌了之後,
分析師替黃金價格下跌走勢所找的藉口。



4.黃金就是錢。
黃金已經當了人類的錢當了五千年。從古埃及到現在。
鈔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靠著政府不斷地印鈔才能維持的人為貨幣。

最重要的來了,
黃金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種錢,
是自由市場選擇的,
是老百姓選擇的,
而非法律強制的,
而非政府強迫老百姓使用的錢。

黃金,是最誠實的錢,
黃金它沒有利息,因為它不需要靠政府不斷地印鈔,就能維持購買力,
黃金,是自由市場眾多選擇中,透過競爭而脫穎而出的錢,
沒有人為,沒有法律強迫,沒有政府規定,
持有黃金的人,永遠不用像抱鈔票一樣,擔心變廢紙。
因為他永遠不會跌成零。

目前的美元,是1971年才誕生的,(1971年以前的美元,是金本位美元)。
目前的美元,才不過40年,就已經QE再QE,戴上人工生命維持器在維持,
一但拿掉QE,整場鬧劇全部破滅,



5.美國最近的經濟資料,一樣比一樣差。
請問,哪一樣可以告訴我們,美國經濟能停止QE,或甚至減少QE?

2013/4/12公布的3月份零售額下滑,月減幅大於預期,為9個月來最大減幅。
美3月零售額經季節調整後為4,182.8億美元,較2月減少0.4%,
遜於市場預期的減少0.1%,也遠不如2月經修正後的成長1%。
而密西根大學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則是由前月的78.6點降至72.3點,降幅遠超預期,降到去年7月以來最低。

根據發布的ADP報告,美國3月私人企業就業人數增加15.8萬,
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增加21.5萬。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3月份製造業景氣指數僅51.3點,
較2月份意外跌了近3大點,並是今年最低,顯示製造業景氣擴張力道趨緩。

美國勞工部2013/4/5公布的數據顯示,
3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8.8萬人,創9個月來最小增幅,
也遠遜於2月經上修後大增26.8萬人的表現。

換言之,2013年3月份美國"創造"了8.8萬個工作機會,但美國勞動力規模卻大減49.6萬人。
每一個創造的工作機會,在同一時間裡,竟然有6個人放棄了找工作,
開始吃免費的社會福利。

美國勞動力參與率下滑至63.3%,創1979年5月以來新低。
美國現在還有在工作的人,或有在找工作的人,是34年來的新低,
"34"年啊!
說美國復甦,所以不用QE,或是QE會減少的經濟學家,分析師,
您們說的復甦,是哪一種天方夜譚式的復甦,
是哪一種阿拉丁神燈式的復甦,
"復甦",還可以同時發生正在找工作或工作中的人口數,是34年歷史新低?

而每創造一個新的工作機會,
竟然就有6個人在同一時間乾脆放棄找工作了,乾脆不找了!
這是什麼東西?這樣也能算是經濟"復甦"?

這些事實,將會讓鼓吹QE救經濟的凱因斯經濟學家們感到非常沮喪,
他們將會鼓吹用更大規模,
要學日本一樣,用更可怕規模的QE來救經濟!
QE不但不會停,QE4還會繼續增加,變成QE5。
因為照這些凱因斯經濟學家的觀點,
做一件事情無效,不是該事情無效造成的,
而是"規模"不夠大,所以才無效!


既然QE4無效,照他們的瘋狂邏輯,那問題就是出在QE4實在是印太少了,
無法對抗"通縮",
是故依他們的看法,一定得要再繼續擴大QE規模,
這樣,才會有效。

而美國Fed資產負債表規模已達GDP 20%,
若聯準會繼續按照目前QE4量化寬鬆計劃來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規模,
預計其所持資產價值到2014年底時,在美國GDP總額中所占比例將超過30%。
QE進場容易,想出場,門都沒有!


6.從美元美債的角度來看,黃金這樣的大洗盤(或"崩盤")其實對美元反而很不利。
這樣子會把實體黃金從虛弱、軟弱的買家之手,
移轉到強悍、想長期持有的買家之手。
這樣子只是便宜了中國,便宜了俄羅斯,便宜了廣大不相信鈔票的強悍金銀大咖儲蓄者,
這些人,想買大量大量的黃金,卻苦無機會,
深怕在市場上大買會導致黃金大漲,
驚動大家,提早搓破美元美債的假面具,

他們最希望大買的時機,就是趁著黃金大跌,
美元美債大漲之時,來一個超級大換手,
把美元美債燙手山芋丟掉,轉換成黃金,
這時候轉換,大家都想買美債,趁此時把美債丟出去,絕對不怕市場上沒人要,
大家都要賣黃金,趁此時進貨黃金,不怕沒人賣,
在此時轉換,完全不會影響市場價格,
趁著傻瓜最多的時候,趕緊來個由虛轉實,將虛擬的紙財富轉成實體的硬通貨,


中國最怕黃金太早開始大漲,滿手的美元美債怎麼辦?
中國想買黃金,卻又怕大買黃金,將黃金價格給推高後,美元美債泡沫會破!
是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追高買黃金,但拉回逢低就拼命買。
這樣,美元美債就可以趁高賣,黃金趁低買,
既不會搓破美元泡沫,也不會拉高黃金,
等於是逢低買黃金,逢高賣美元美債。
天啊!美FED用這種方式修理期貨紙黃金,
反而幫忙了中國脫手美元美債,
這實在是美FED助中國,美FED助金磚四國啊!


大家都知道籌碼面很重要,籌碼在誰手上,差異很大。

黃金在短線投機客手裡,黃金沒有任何前途可言,小漲一下,這些投機客就賣出了。
黃金在大型投資者手裡,沒大漲是不會賣的,這時,黃金就有機會了,
但若黃金在中國等金磚四國的央行手裡,從美FED的角度來看,這下完蛋了,

這些實體黃金就再也不會再流出來了,
這些實體黃金籌碼完全被鎖住了,被鎖碼了,這些黃金將永不見天日,
它們就被深深地藏在某處。
根本不會有人知道,直到美元完蛋為止。


站在美元角度看,若想延續美元壽命,黃金不該來這種洗盤的,
因為這樣只是便宜了中國俄羅斯等國及金銀甲蟲而已。
這樣會將籌碼洗向最可怕的黃金持有者。


美FED若希望美元壽命能拖長一點,不應該讓黃金跌,
反而應該放手主動搓破美元美債,
將中國等國與美債大家通通綁在一起。
讓大家同歸於盡,


美FED最好的打擊黃金方式,應該是放手讓美元美債泡沫破裂,
直接賴帳,重新來過,把金磚四國及全世界等國綁起來,把大家一起拖下水,
要死大家一起死,
然後再用手上的黃金再重新對美元訂價一次來騙,
再騙它下一個四十年,美國再亂印廢紙惡搞世界,再搞它個40年,
這樣,才有機會再維持個40年美元霸權,
雖然用這種方式,黃金絕對會大漲,
但用這種方式,
黃金也絕對會"漲得最少",
對手國央行也一定會"賺得最少"。



結果美FED不是用上述方式,
反而是用修理黃金投機客的方式,
用連續幾天大跌崩跌的方式修理黃金投機客,
想修理黃金投機客太簡單了,連續三天崩跌,
這些三腳貓投機客全部躺平,血流成河,無一倖免。
不跑的大概也僅剩下半條命,


但問題是,金磚四國等對手國央行怎麼辦?
這些央行正好趁機大買黃金,脫手美債美元,
跟美國FED來個大對做,超級風火輪大換手,
金磚四國按地裡竊喜:「美元美債就還給您們,換我們來買黃金了。」


於是,美債美元的籌碼,從最穩的金磚四國央行手中流出去,轉給了虛弱的短線投機客。
黃金卻相反,黃金籌碼卻從最虛弱的短線投機客手中,轉給了鎖碼能力最可怕的金磚四國央行手裡,
FED沒有真的打擊到黃金,
FED這是打擊到黃金短線投機客,
卻反而招來了最可怕的鎖籌碼大戶啊!



7.這一年以來才新買進黃金的儲蓄者投資者,無需害怕,
任何東西,都是供給與需求決定價格。
實體黃金的供給,很有限,
您們有看到大規模的金山銀山被發現嗎?

黃金的開採有大規模的增加嗎?完全沒有,供給並沒有明顯增加,
而實體黃金需求的大咖們(中國為首的金磚四國央行),都在等著找機會大買。
需求卻不斷地大幅增加,
中國的黃金占外匯儲備,才2%,
巴西的黃金占外匯儲備,才0.5%,連1%都不到,
它後續可買的規模有多少?您們可以想像一下,


但是紙鈔的供給,只會持續的暴增又暴增,
為什麼?紙鈔不暴增,買國債各式債券的愛好者,銀行定存的愛好者,股票的愛好者,
他們的利息、股利怎麼來?
他們若沒有利息,絕對會鳥獸散,一定要不斷的利息又利息給灌上去,
他們才會待得住,
甚至要不斷地印鈔,他們的本金,也才會拿得回來。
不印鈔,不要說是利息,他們連本金都不會存在。


美元霸權再持續100年?再持續20年?
美元美債在過去100年中,賴帳了兩次。
1933年一次,1971年一次。
每一次對黃金重新定價,都是賴帳。
1971年美國才剛剛賴掉了美元對所有人答應要給黃金的承諾,
一次賴得乾乾淨淨,


美元美債有霸權?
若真的有這種"霸權",也是每40年就會把債倒得乾乾淨淨,
倒債賴帳賴到一點也不剩的"霸權"!
QE難道不是間接賴帳的一種?
QE稀釋貨幣,稀釋債權,這樣難道就不是偷偷賴帳?


1971年,中國根本還不是一個咖,
1971年,冷戰時期,美國是超級老大,您不是蘇聯幫,您就是美國幫。
全世界可以說都是美國的小弟,
1971年,那時可沒有歐元,美元的地位是世界無敵,美元連個潛在競爭者都找不到,
1971年,黃金,眾多經濟學家,甚至連貨幣學派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都預測,
當美元對黃金脫勾後,黃金不在是錢了,
將使得美元更加獨霸,
黃金會崩盤,眾多經濟學家皆預測,黃金會從當時每盎司35美元跌到剩下每盎司6美元。


結果呢?
美元有更加獨霸嗎?
黃金有跌到每盎司6美元嗎?
黃金不但沒有跌到每盎司6美元,反而飆漲到850美元。

若在1971年美國獨霸時,美元都沒有霸權過,
更何況是現在美國早已不是獨霸,
美元當然也不會有霸權。


美元若真有霸權,何須FED買債?
美國若真如同FED所說,
只要它敢發債,全世界就一定無限量的買,
那FED自己QE那麼多,FED自己買那麼多美國公債幹嘛?
美國應該要廢紙留給別人買才對啊!


美FED自己幹嘛買那麼兇,FED自己進場買了目前美債發行量的77%(詳見註1),
"77%"
這麼驚人比例的新發行美國國債,是FED自己買啊!
這不就證明了,美債早就不是真正的避風港,
美債的避風港,是靠美國FED自己買出來的,
這個避風港,是用印鈔機買出來的,不是真實存在的避風港!


日本已經將無限印鈔的規模,再擴大到將近是美國的三倍規模。
印鈔一但開始,就只能不斷擴大,
不然這些新印出來的鈔票利息錢要怎麼來?
要不是政府印,不然就是銀行擴大放貸印,
而銀行不願意擴大放貸印的結果,
就是政府自己還是要不斷地跳出來狂印猛印,


什麼叫做貨幣戰爭,就是只要有一國開始印,其他各國也會印。
日本目前暫時領先,很快地美國就會跟上的。
美國QE會停?不可能的,它一停,大家的利息錢,全部都要付不出來囉!


看衰黃金的人們,
您們不是都覺得黃金沒利息,而您們想要投資有利息錢的東西嗎?
您們的利息錢,全都是仰賴QE印鈔來的啊!
QE一停,您們,還有什麼利息錢可言?
不要講您們的利息錢全都將憑空蒸發,
連您們的本金,都可能會拿不回來啊!
先前還有人說超額準備怎樣怎樣的,
連超額準備的利息錢,也都是FED印的。


鈔票的利息錢是不會憑空變出來的,
美國FED絕對不可能停止印鈔,這一點一定要了解。
它的底牌就只能在期貨市場上,猛烈修理黃金期貨而已,
這樣子的確能夠修理到外行的菜鳥新進黃金投資者,投機客,

但是美國FED忽略掉了一點,
但這樣卻反而給對手國央行們(金磚四國央行)一個絕佳的進貨好時機,
卻反而給黃金來個洗盤大換手,幫助黃金建構堅實無比的底部,


崩盤,是跌下去之後,就永遠也漲不回來,
洗盤,是跌下去之後,加倍漲回來,
兩者一開始都是大跌,但大跌之後很重要,
大跌之後呢?
大跌之後到底會不會漲回來,才是重點!


我上月文章已經說了,洗盤不洗得很像是真的崩盤,怎麼洗得乾淨?
這次的"洗盤",只不過是眾多黃金洗盤的一次而已,
黃金現在會洗,以後漲上去也照樣會洗。
黃金洗盤,這不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
黃金洗盤,每兩三年就來一次,運氣差一點,每年洗一次都有可能。
每次洗個30%,(目前還洗不到30%呢!)
這是給黃金空手者的大禮物,
但卻是給黃金投機客的最大懲罰!
空手的人可以撿便宜,逢低買,
但投機押過多的人則斷頭陣亡,直接被幹掉!


現在任何財經報導,只要有"黃金"二字的文章,
絕對離不開"崩盤","崩跌","空頭市場","投機"等負面字眼,
您們冷靜想一想,哪一次看到市場真正的崩盤時,
報紙會寫著這樣的標題?


黃金不是崩盤,
黃金的真正多頭行情,
根本就還沒開始呢!

過去十年,雖說貨幣供給大幅度地成長,但物價上漲卻不明顯,
美債殖利率創歷史新低,(美債價格創歷史新高),
這些情況,通通都很不利於黃金,
黃金照樣可以漲十年。
何況是我們接下來的走勢。
1971年~1980年的黃金多頭,物價可是狂飆,債券可是大跌。
債券走了十年的空頭,
我們現在呢?
我們現在物價根本就還沒開始狂飆,
美國公債價格是在歷史最高點啊,美國公債連跌都還沒開始跌啊!

美國國債是黃金的死對頭,兩者走勢負相關程度超過90%,
美國國債這十年的大多頭,
黃金照漲不誤啊!
要等到美債開始不行,黃金的多頭,才會真正開始!


現在,黃金只是熱身而已。
現在,美債價格還在歷史最高點呢!
過去十年,只是先給大家預習預習,體驗感受一下,將來黃金的上漲,
大概是什麼樣的威力而已。


一年以後,三年以後,大家來見真章。
看某些人期待的美國QE會停,會不會發生。看是QE會停,還是小綠所預測的,QE將會更多。
看某些人期待的世界物價持平或下跌,會不會發生。看是物價持平,還是小綠所預測的,油價糧價上漲。
看某些人期待的黃金跌到500,會不會發生。看是黃金跌到500,還是小綠所預測的,洗盤完後就開始發動攻勢,
看某些人期待的美元升值,會不會發生。看是美元升值,還是美元貶值,


看您們期待的美債霸權,會不會發生。看是美債是避風港,還是美債只是另外一種賴帳的龐氏騙局。

看您們期待的日債霸權,會不會發生,看是不是因為日本債權人都是日本人,所以日本驚人國債無關緊要。
還是日本債務,正好因為債權人都是本國人,所以倒帳倒的都是自己人,沒辦法賴帳賴給外國人去,反而傷更重。


日本要印鈔貶值,請問日本國債殖利率要怎麼辦?
看是不是因為日本人持有國債,就可以違反人性,
日本國債利息2%,但日幣卻貶值超過22%,
這樣買日本國債是倒賠20%啊!


同理,買日股賺35%,但日幣卻貶值22%,

[註: 2013/4/4號日央行宣布將倍增每月購債規模至7兆日圓(740億美元),日股在四月初最低點11805~15942(35%)]。
日本人被貨幣幻覺耍得團團轉,還真的以為日股很好賺,
他們不知道,這是貨幣幻覺,日股名目價格的確大漲,
但這可不是日股實質購買力真的走長多,走大多頭啊!
印鈔機一停,Party就全停了!
日本不要Party停,所以印鈔機絕對不能停。
同理,美國也一樣。


因為日本人愛國,所以日本人買國債就可以倒賠20%也沒關係嗎?
看是不是因為是日本人,就可以沒有人性,
看看會不會因為是日本人是一種特殊人種,
所以賺錢時不會想要更多,賠錢時不會想要更少。


黃金跌20%,甚至是跌30%,您若是買實體,
若有資金控管,沒有融資槓桿過度,斷頭的問題。
根本無需害怕,更無必要殺低,
這時更是買進的好時點,
但小綠知道很多人嚇都嚇死了,
不但不敢買,更有一堆人只想趕緊保本,想趕緊賣,


這很正常,這就是人性,
人性就是貪婪與恐懼,
一但貪婪退潮了,剩下的,就只有恐懼而已。
只不過,當眾人恐懼時,您不需要恐懼。


當初買進黃金的人,您們的理由是什麼?
若只是想短線賺賺錢,您錯了,黃金不適合您,


若是為了真實基本面的理由買黃金,
請問,這些理由,現在是更加強烈了,還是更加黯淡?
這個問題,您們自己可以回答自己,
對小綠個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全都在以前的文章中可以找得到。


一兩年以後,看黃金是用技術分析的停損策略來操作厲害,
管您是用均線停損,百分比停損,甚至是Bollinger帶狀停損厲害,
還是用最簡單的Buy and Hold策略,即買進實體金銀,然後不予理會,技高一籌?

小綠遇到黃金,策略就只有一種,
"BUY AND HOLD, in PHYSICAL"!

黃金VS美元的戰爭,到今天黃金暫時敗陣下來,來到1400,
難道您覺得,美元可以大開慶功宴,
這兩者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嗎?


沒有,從美元的角度來看,
消滅黃金的戰爭,絕對不能停,也永遠不能停,
一定要把黃金打到變成零,打到什麼都不剩,才能結束。
美元不管把黃金打到1400,1000,或是800,400,
黃金根本就都沒有死掉,黃金還是隨時都可以發動大反擊,


這樣打黃金,只是讓黃金下一波反撲得更厲害而已。
因為黃金,永遠都不會變成零,五千年來永遠都不曾變成零。
但紙鈔,是"ALWAYS"變成零。
現在美元為首的法幣,是紙鈔永遠都會變成零的暫時特例,
雖然,他們的確還沒有變成零。


但是,它們才脫離黃金而誕生40年而已,
而且這40年來,它們的購買力,從黃金上面來看(從35美元~1400美元,
法幣紙鈔仍然早就已經受到了無可彌補的重傷了,永遠也回不來。)

黃金不管跌到1400或1000,這些傷,永遠都回得去。
但是紙鈔從黃金每盎司35美元以來,購買力損失的傷,
反而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小時候一支只要3塊錢台幣的冰棒,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一大包只要10元台幣的洋芋片,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一碗只要15元台幣的陽春麵,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一棟只要200萬台幣的台北市房子,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這些,通通都是紙鈔回不去的最好證明,


很明顯地,紙鈔目前可以不是零,而且還是投機客的寶貝的特殊情況,
只是暫時,從五千年的歷史來看,
都是特例,而且為時非常非常的短暫,
印鈔機每天每天大開特開,
再加上人性,歷史規律,古典經濟學原理,

這些目前看起來很像是特例的紙鈔,它們終究還是要變成零。
但黃金,只能壓抑它一時,壓抑不了它一輩子!

黃金,永遠都不會是零!
但紙鈔,總有一天會是零!
美元就算再怎麼強悍,
每年3~5%失血,變成趨近零,不用五十年,

不論是多麼愛美元的人,或多麼恨黃金的人,都無法反駁這一點!
黃金VS美元的戰爭,永不止息,
當然有人會說黃金現在敗陣了,
但是黃金的敗陣,永遠都是暫時的,


黃金永遠不會停止戰鬥,
黃金永遠不會停止用它的光芒,用它的材質,
檢驗著大家對點紙成金的虛幻夢想,
黃金永遠不會放棄打垮任何政府印出來之法幣的信念,
黃金永遠不會放棄打垮印借據借錢的政府,
黃金永遠不會會放棄打垮欺騙人民的社會福利,龐氏騙局,
黃金不管怎麼樣,會一直屹立在舞台上,給人民一個選擇,
一個除了政府強迫我們用的鈔票以外的選擇,


就如同電影劇情一樣,
黃金每次都被法幣傷得很重,
但每次都再度爬起來,狠狠地猛擊法幣對手,直到法幣對手陣亡。
宋朝開始的每一種法幣,每一種都被黃金KO擊倒,
今天黃金似乎遇上了一種"新型態"的法幣對手,美元。


說新對手,美元的確是黃金的新對手,
但若說美元能耍的招式,
仍然和過去的每一種法幣一樣,都是老招式。
黃金並不怕這些虛晃的招式,
但說不定這次的美元,
真的是黃金史上最強勁的對手,也不一定。

黃金和美元,
這兩者會一直戰鬥,直到有一天,黃金或美元,
兩者有其一,變成零,完全死亡為止。

這兩者的慘烈肉搏戰中,
黃金占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優勢,
那就是,黃金既是錢,它也是商品材料,工業材料,
既是珠寶,也是戰亂時的寶物,
既是寶物,也是地下經濟中洗錢避稅的工具,
(國民依法請誠實申報並納稅,切勿逃稅)


黃金若不當錢用了,黃金可以暫時躲到商品去,
不當珠寶用了,黃金可以暫時躲到地下黑市去,
黃金可以東躲西藏,黃金可以地上地下,鑽來鑽去,跑來跑去,
政府不用民間用,民間不用黑市用,東方不用西方用,西方不用,
外太空都還可以用。(黃金是重要的太空船零件材料!)


這些優勢,使得黃金不論怎麼潰敗,都有防線可守,
美元紙鈔,你能耐黃金何?

黃金就算被狠打到250,照樣可以衝上1000,
2008年被狠打到698,2011年照樣可以衝上1900,
美元紙鈔,你能耐黃金何?


但美元紙鈔,一但被黃金出手命中一次,
抱歉,一次,就足以讓美元紙鈔KO,完全躺平!再也不要想爬起來!
黃金所出的重拳中,只要一記能打到美元,
美元就立刻倒地不起!

但是美元呢?
美元若潰敗,有防線能夠防守嗎?

美元紙鈔若不當錢,美元能當廁所衛生紙擦屁股嗎?
美元紙鈔若放在櫃子,能不受潮發霉嗎?
美元紙鈔若泡水爛掉,拿起來還有人會當它是錢嗎?
美元紙鈔若撕破成兩半,一張一百美元可以變成兩張五十美元嗎?
美元若撕成千片萬片,美元碎片連自己都不認得它自己了,它只是廢紙一堆,

黃金若不當錢,黃金照樣有無限種用途。
黃金若放在櫃子,千年萬年絕對不壞,
黃金若泡在海水,永遠都會被人當成探險挖寶的對象,
黃金若切成兩塊,每一塊就是原來的一半價,分毫不差!
黃金若切成千塊萬塊,融化起來,還是同一塊,碎金融化後,還是黃金。


要記得,美元不論打倒黃金幾千幾萬次,黃金都會再爬起來,
但是黃金只要一記重拳能夠命中美元,
只要一記命中,一記就夠了,
美元,將隨即倒地,必死無疑!


因為真的錢,不管倒多少次,它,都會再起!
只有假的錢,才會一去就不回!



For the 12 months ending
Gross Imports
Gold Imports (tonnes)
Value of Gold Imports
Imports excl. Gold

(USD Bn)
(tonnes)
(USD Bn)
(USD Bn)
March 2012
1,772
546
32
1,740
March 2013
1,854
1,071
62
1,792
Change
82
525
30
52

Source: Bloomberg,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via Bloomberg),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 Hong Kong, Sprott Asset Management




2012年4月~2013年3月。相對照於前期(2011年4月~2012年3月),
中國從香港進口黃金量,從546噸暴增一倍到1071噸!進口黃金的增額,相當於520億美元,
而同期進口的增額為820億美元。
換言之,中國進口增額裡面的820億美元,竟然有300億是拿來買黃金!
這是37%的驚人數字。

中國大買,官方民間全都在大買。
黃金留到這些人手裡,對想惡搞黃金的美FED來說,怎麼會是好事?
相反的,美元美債籌碼從中國手上丟出來,變成虛弱的人持有,對希望美元美債千秋萬世的人來說,又怎麼會是好事?

美元美債,時間只怕不多了。




1:以下取自於
http://www.tollroadsnews.com/node/6220


Former FDIC head Shiela Bair says we're facing "the mother of all bond bubbles" WSJ interview


Shiela Bair,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Deposit (banking) Insurance Corp (FDIC) 2006 to 2011  was at the center of policymaking - one of the big four who also included the Treasury secretary, Fed chairman and chair of the SEC - during the subprime crisis and housing bubble. She is promoting a book 'Bull By The Horns: Fighting To Save Main Street From Wall Street And Wall Street From Itself.'

And according to Bair Obama treasury secretary Tim Geithner was the primary architect of the disastrous crony bailouts and the 'stimulus' spending that has failed to stimulate and which, she says, has made the financial system more vulnerable than ever.

We face huge dangers now, says Bair, of another financial crisis - this time from the  ballooning US Government debt and the Federal Reserve's vast support for that debt - nearly $80 out of every $100 of US Government bonds are now bought by the Fed.

We've made a transcript of Bair's most pertinent remarks as seen in the WSJ video:

"We know what the problems are. Entitlements spending is unsustainable. We should raise more revenues by eliminating loopholes and broadening the base. You could have lower (tax) rates and still pick up revenue. That was the direction Bowles Simpson (the commission on the deficit) was trying to go….

"The Fed is letting the Congres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f the hook by funding all this. 77% of the new (Treasury bond) stuff the Fed is buying. Didn't third world countries always do that. It ends badly. We say we're different. We're the U.S. We can get away with it.... (I-don't-believe-that tone.)

"If I thought the Fed's quantitative easing was helping the economy, creating jobs, I would be supportive. But it's not. It is just creating huge risk. We're in the mother of all bond bubbles. Any incremental benefit to the economy is very difficult to see.

(You can't spot bubbles?)

"Look at 2006, you (have) got the minutes of the FOMC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meeting, and Tim (Geithner) and others were saying 'Everything is fine.' They missed it. I'm fearful they're missing this (bond bubble) too.

"At some point the chickens are going to come home to roost. Can they get out before that (happens). Can they slowly exit this? I don't know. What is their exit strategy?

"I know when they tried to exit in 2006, they started bumping up interest rates, that's when we started to get the subprime (crisis) and that's when the bubble burst.

"No I don't think (they can exit it.) I think Ben (Bernanke) is doing it for all the right reasons but I don't see the analysis (that Fed funding the debt) is going to help the economy and create jobs. It is creating enormous risk and he's letting the congres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f the hook. They are the ones who need to fix this with fiscal policy, not (the Fed) with monetary policy.

(Would she go back in a policymaking role?)

"I look at government these days and it is so frustrating. I am staying out of the national elections. I'm very unhappy with both sides. The public trust and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 and its institutions is at an all time low.

"That's another part of the damage done by the bailouts. (You have as a result) the cynicism of regular people who would never dream of asking for their own bailout see these huge institutions getting all this government largesse. I think it is all problematic.

"John Huntsman was the only one I heard in the primary talking about public trust. We're just not hearing it, just a lot of wish lists. No I rather like what I'm doing, seeing a bit more of my family, I've got a Fortune column, I do some policy work at the Pew Trust, some public speaking, and frankly perhaps I can influence things that way.

TOLLROADSnews 2012-10-08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470 意見:

«最舊   ‹較舊   201 – 400 (共 470 個)   較新›   最新»

黃金可以抗通脹?天大的謊言!

“誰佔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

如果哥倫布活在當代,該如何向他解釋黃金市場發生的一切?在經歷了五月初的小幅反彈後,黃金近期遭遇八連陰,今年以來已下挫17%。

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黃金是不是步入熊市或將下跌多少的問題,而是到了反思這種金光閃閃的金屬到底有多大投資價值的時候了。

歷史經驗表明,號稱是避險、抗通脹的黃金並不總是安全的投資品。它有時能帶來讓人暈眩的收益,就​​像過去十二年的黃金牛市和1970年代末那樣。但1970年代的暴漲後面緊跟的是狂跌,實際價格降低了2/3以上。在1980到2000年的二十年期間,它又陷入了熊市格局不可自拔。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這是再長線的投資者都等不起的。”海通證券經濟學家李迅雷這樣表示。

和其他投資存在的暗箱操作相比,黃金市場的優勢是公開透明。特殊之處是,受到美元、石油走勢和各國貨幣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它又有著更獨立、複雜的走勢。

金本位主義在全球仍然很有市場。他們相信,如果發生戰爭、動亂,黃金將是最後的衛兵;當政府大量發行貨幣使他們的財富大幅貶值時,黃金是抗擊通脹的利刃。

期望用黃金賺一筆快錢的人可以聽聽以下幾個人的意見。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認為把現代工業財富和一種裝飾性金屬掛鉤是很荒謬的,雖然他同時也承認:“不要期待人們可以拋開偏見來處理這個問題。”

另一位著名的看空黃金者是巴菲特。他聲稱黃金是不下蛋的雞,無法帶來複利;即使金價跌至1,000美元、甚至800美元,他都不會心動。在1972年的投資生涯裡,他從來沒碰過黃金。“不管100年後的貨幣是以黃金、貝殼、鯊魚齒,還是以一張紙為基準,人們還是樂意每天花幾分鐘的勞動成果來交換一杯可口可樂,或一些糖果公司的花生糖。”

2010年就聲稱黃金是“終極泡沫”的索羅斯則在最近一次的公開評論中表示,雖然不能看到黃金的長期趨勢,卻認為黃金的避險地位已經被毀滅。“抗通脹功能”則更像一個傳說,尤其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假如你不巧在1980年時在高點850美元/盎司買入,通脹調整後相當於現在的2,300美元/盎司,而2011年底金價最高點也只有1,934.60美元/盎司,即使暴漲十二年,黃金顯然還是沒抵過通脹。

它的實用價值則更弱。除了少量用於工業領域,黃金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裝飾性作用,而這種裝飾性其實還是來​​源於古老的財富象徵。要看到的趨勢是,作為黃金大國,在中國,很少有年輕人是黃金的狂熱愛好者,而半個月前的搶購黃金狂潮中參與者也多為“大媽”級。長期看中國的實物黃金需求可能會趨於疲軟。

如果那些前不久搶購了實物黃金的中國、印度大媽是想把黃金當做投資品來抄底的話,事實可能會令她們失望。這種本身無法產生投資收益的金屬存儲不易、出售更不易,銀行、金行都為黃金回購設置了苛刻門檻,除了要收取一定的折舊費,還規定涉及實物金交易需徵收17%的增值稅,黃金零售又要徵收5%的消費稅,這些稅費都大幅壓低了黃金回收價格。

未來黃金繼續下跌將是大概率事件,而投資者也在加速逃離這一市場。4月初以來的黃金ETF持倉數據顯示,投資者持倉流出呈加速態勢。全球最大上市交易基金的SPDR黃金信託不斷減倉,重壓黃金市場下行。

市場沒有絕對保值或者安全的品種。儘管21世紀初以來表現強勁,但它仍舊是一個大起大落、喜怒無常的投資品,無論人們多喜愛它或超越理性地號稱它有多麼安全,但作為一種兼具商品和投資功能的金屬,更凶狠的下跌可能還在後頭。

你的幾個理由,都是不符合經濟原理的空想。資金成本零???你以為印鈔是免費午餐啊?市場上,所有的債券利率都以國債為準。美國是個以債養債的國家,利率提高,比股票大跌更可怕

我只相信未來黃金比美元值錢,這就夠了啦

所以你還是沒搞清楚,債券的殖利率不等於債券(票面)利率,也不完全等於市場利率。你根本就全部混為一談。殖“利率”雖然有利率兩字,但是它其實就是購買這張債券的“投資報酬率”,報酬率和你的買進這張債券的成本價格密切相關。

市場利率會直接關係到債券利率,只有在這張券發行上市的時候,也就是它發行時的票面利率,理論上就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利率來決定。國債的票面利率是固定的(除非是抗通膨債券那種利率變動型的債券則例外),但殖利率(報酬率)會隨着債券價格漲跌而隨時變化。

你要是還繼續混為一談我也沒辦法。還有我說Fed印鈔的資金成本是零,指的是Fed不花一分力氣,就白白創造出這些鈔票供自己及美國政府使用。但是我可沒説過印鈔是免費午餐,當然美國老百姓及其他持有美元的人會付出代價,但是這個代價是由美國社會及國外持有美元者支付,而不是由Fed及聯邦政府承擔。對它們自身而言,這的確是零成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及央行取得鈔票的原始購買力,貶值代價則由其他人支付,這有什麽不對?哪裡是不符合經濟原理的空想?

美國在1980年時,加息至超過20%。現在美國的市場利率接近零(0.25%左右),要升至高位未免還太早了些,你是在擔心什麽

美國公債從4月中開始下跌,到今天總共跌去1.3%,您説這是美債的大量賣壓、出現如雪球般效應的賣壓,美國可能進入新的金融危機?

我很好奇一件事,黃金從4月中到今天共跌去超過15%,白銀共跌去接近30%。按照您上面對美債跌1.3%就是崩盤的定義,金銀15%~30%的跌幅,我們又應該叫它做什麽?

我看到前面好多金甲蟲,諷刺那些不看好金銀的人,罵他們是短視近利、格局短淺、沒有慧根,只會看眼前幾周的走勢,然後説自己著眼在長期,看的是大格局。那我再問問,您憑著美國公債短短一個月,跌了區區的1.3%,就說美國進入新的金融危機云云,這算不算是用短期波動來預測未來?

相比之下,那些目光短淺的唱空金銀者,起碼還是因為看到黃金自高點下跌30%、白銀下跌60%,所以才會不看好。任何一種東西,不管是金銀還是公債或股票,價格下跌3成~6成,我想都足以叫做大跌、甚至説崩跌也毫不誇張。那麽,這些人的『目光短淺』,起碼還情有可原?至少,應該比跌1.3%就喊危機、崩盤的『目光遠大』者,要合理一些?

還有,我看到好多的金甲蟲,一遇到人家説金銀從2011年跌幅巨大,就大罵説這點(30%~60%)跌幅,比起2001到2012的整整12年多頭,算什麽?



那好,做人要公正。美債從1990年代至今,走了整整20年的多頭,最近一個月跌了1.3%,這點跌幅比起20多年的大多頭,算什麽?100萬的公債變98.7萬,就是危機嗎?比起100萬的白銀只剩40萬,或是100萬的黃金只剩70萬,哪個比較慘?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13.05.30 02:57 am



美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助長聯準會將縮減收購公債規模的揣測,使美國公債29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美國公債5月迄今則跌1.9%。

見樹不見林啊...看來有些人還是搞不太清楚利率怎麼操控的。想想現在跟2006多的氣氛...

美國,一個以債養債的國家,利率的上升對它具有毀滅性。當無法遏制利率上漲,方法就是FED印更多鈔票。更多鈔票造成更高通膨,更高利率,於是再印更多鈔票,如此印下去,最後到崩潰為止。歷史上的政府都是這樣幹的。

人的愚昧有時候很難相信。

如果一支股票下跌98%,早就被人當作垃圾了!

而美元的購買力也下跌了98%,竟然還有一批忠實Fans?

相信美元無敵,美元牛市?

人的愚昧有時候很難相信。

如果一支股票下跌98%,早就被人當作垃圾了!

而美元的購買力也下跌了98%,竟然還有一批忠實Fans?

相信美元無敵,美元牛市?

所以,每次我看到媒體和專家高喊美元升值,我得很想笑。

大學的經濟教育,教出了一批廢才!

難怪全球經濟一踏糊塗!

為何說經濟學家都是廢才?(極少數例外)



因為72行中,只有經濟學家會把自己的行業和經濟搞垮。



廢才的指責,不是偏激,而是事實!



經濟學家們,你們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問題在那裡?為何你們這麼廢?



雖然現在經濟學因凱恩斯的原因而成為顯學,但是你們的能力還是這麼廢?

先跟各位說一聲不好意思,我在文章上寫了個人證券投資上的一點點成績.
不是要炫耀,而是要透過這樣的表達方式,告訴大家小弟為何要離開好"賺"的股市.

面對諸多不嚴謹的言論,心中非常感嘆.所謂謊言講十次,就變成真話.如果小綠大,朱大科學與數字上詳細分析及深入但淺顯易懂的言論,尚不足以提點這些白馬非馬的詭辯.小弟則以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再佐以社會現象的觀察.務求把真理,真相帶給各位朋友.請不要語帶嘲諷來對待把真話告訴你的人.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或許解說不能盡如人意,但我認為是可以透過理性討論來讓事物原貌真實呈現的.
此刻的我們已經來到轉折點,歐洲各國的失業率已經離上個世紀的經濟大蕭條
數據相去不遠.中國也適度的調控來面對失控的經濟現象.日本則是向美國學習瘋狂印鈔以求擺脫經濟困境.不以製造輸出為主的世界第一大借貸消費經濟體美國真的可以帶我們走出困境嗎??美元再起??一個以印製精美鈔票的經濟體就足以稱霸全世界??
大家知道"錨"這個東西是做甚麼用的嗎??一艘航行在大海的船隻,啟航時,如果船上有"錨"的重量,可確保航行時可以抵減不少海上的波浪,可讓船員搖晃之苦減輕.當船隻想要停泊在某處時,拋下"錨",可以讓船隻固定於某處,不為海浪所隨波逐流.當你的船上有一隻錨時,你應該想的只是錨對你船隻的安全作用,而不是市場上最新的錨價.除非你要退休養老去了,不要船了.此時的錨價才會對你真正有影響.
我覺得黃金的作用很像錨,當你理財時,你必須持有一定比例的黃金.才不會讓你的理財方舟失去控制,隨大浪搖擺,甚至經不起洋流的衝擊,隨波逐流.持有黃金並保有實體,請不要短期買賣,一直是版上諸位所持有的基本論點.你可以選擇短期買賣,但我實在無法告訴你會賺還是會賠,我只知道此刻我還不想下船,所以買賣黃金對我來說不重要,我必須持有它,因為美國狂印鈔讓身處美元本位世界的我們無以自處.
自從1971年以後,全世界國家集體進入美元本位後,人類歷史進入新的一頁,過去從沒有如此大範圍的法幣系統背後的發行準備是信用而不是黃金.正因如此我們更要持有黃金,是各國政府的信用良好,還是天然的黃金信用良好呢??
我可以馬上舉出至少十個國家過去一百年因為法幣發行準備不是黃金,所以該國財政崩潰的例子,那誰可以為我舉出過去一百年,因為法幣發行準備是黃金,所以該國財政崩潰的例子??我可以告訴你,因為政權的崩潰,所以1949年的國民黨政權攜帶大量的黃金來台灣而不是自己在中國大陸發行的金元券紙鈔,1972年南越政府被北越攻佔後,無數逃離的南越難民帶的是黃金不是南越盾,誰可以告訴我當世界性的美元法幣系統出問題時,我可以持有甚麼??歐元??人民幣??然後低頭祇禱手上持有的紙鈔不要再發生問題!!是這樣嗎??
好多財經界的"財經奇才"挑明了告訴你,黃金不能吃,黃金是廢物.那些不是創造歷史的人,告訴你歷史上從沒有發生的"黃金無用論",然後憑著自己的名聲告訴你一堆歪曲的真理.請他們看看哥倫布時期的探險家,他們冒險涉海毀滅了印加帝國,帶走的可不是當地的土產,而是黃金.就算探險家們只是好玩所以隨手帶走那些黃金飾品回國炫富,留存至今,那些黃金飾品竟然變成了價值連城的印加古物!!黃金到底是有用還是沒用??真理不辯自明!!

我在《美元末日》用了一些信號說明,美元炒作的經濟泡沫,早在2000就見頂結束。但是,這是個結構性的大格局,所以很多看短期的人,根本沒有察覺美元是個不斷下沉的Titanic.......我也在《大通膨時代的黃金資法則》,引述dollarorg的對775個法幣的統計,紙幣平均只能活27年,最短1個月....歷史清楚證明,紙幣長期存活的機率是零。有無數的數據,經濟原理,規律和歷史的支持,但是還是有人不相信.....what i can do????   提醒他們未來的風險,得到的是嘲諷,但是我還是需要說,能幫幾個就幾個。。。。。

上次黃金牛市是1980年結束,距離現在33年...也就是說.....33歲以下的人沒有高INFLATION體驗......如果在考慮到即使在1980年前出生,但是還沒正式出外工作經驗,如此最低考慮再+17年....17+33=50......也就是說,50歲以下的人, 沒有真正感受高INFLATION的體驗,也沒有經驗.......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可以從歷史中獲得經驗.....但是讀了歷史,不表示可以活得其中智慧......甚至在平日生活中還是會說出無知的話......這就是為何多數人無法事先察覺.....美元本位已經是一個下沉的TITANIC的原因吧! .........當然,還要加上一個因素,就是幾十年被銀行家控制的經濟理論洗腦這個因素

各位不要覺得洩氣,在一個多元社會中,有不一樣的聲音乃是正常。有多頭就有空頭,有看好的就會有看壞的。如果改天市場一面倒的只有看多或是只有看空,那就代表市場走到這個多空循環的盡頭了。因為既然無人看空,接下來市場只能朝有人看空的趨勢走,因為市場不能沒有空方,否則就會shut down.

仔細看完大多數看空金銀者的理論,其實我發現,主要的key tone都是圍繞在金銀自2011年以來展開的價格修正(小綠大稱為洗盤)。平心而論,不管是修正還是洗盤,表現出來就是價格的下跌,所以唱空者稱這段期間的市場為空頭或熊市,其實並無不對,只是這種下跌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趨勢真的走空。

小綠大、朱大、以及許多其它網友,其實都把黃金的經濟基本面解釋的再清楚不過。為什麼還有唱空者持續出現呢?一言以敝之,就是因為近兩年來,市場的表現尚未跟上來!看空者存在,不是因為各位的分析不夠好、提供的數據不夠清楚,而是因為這段期間金銀價格的表現與它們的基本面表現存在落差,所以很多人缺乏信心,半信半疑。一旦金銀價格跟上來,只怕屆時難得遇到唱空者了。

我很感謝這段期間金銀的大跌,因為我發現,自己在這樣的跌勢中,意志變得十分堅定,情緒保持得十分淡定。以前的我,做過股票,看著股價上跳下竄幾毛錢,我的心就像坐雲霄飛車般上沖下洗。可想而知,我的炒股績效真是慘不忍睹。可是,自從買進黃金後,我明白了什麽叫做把眼光放遠,瞭解了如何去辨認大趨勢,更學會了不隨短期波動而搖擺自己的意志及看法。等未來股市再度出現如同1980年的美股投資機會時,我想,這次自己應該可以有機會去更好的把握它。

最後,我要說,不要太在意與自己看法不同者的質疑或嘲諷。因為還有其它很多潛水的網友,雖然沒有發言回應,卻或許已受到你的啓發,默默地買進金銀。有很多人上網,是不會發表意見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們不會受到你的啓蒙。我一直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小綠大、朱大、Morris大以及其它許多高手的文章,絕不會沒有發揮作用。我自己就是在去年,看了小綠的文章及朱大的美元末日,才開始買黃金的。只是我會在網上發言罷了。

我殷切期望這個論壇繼續欣欣向榮,有更多人參與討論,無論是看多還是看空。Facebook 可以引起埃及之春,網絡的力量何其大?美國政府可以掌控美國的Mainstream media,可以利用這些媒體作為傳聲筒,但是卻無法操控網路、無法控制小綠大、朱大啊!擁有金銀的人是如此的少,未來經濟卻是如此險峻,我們需要網路來啓發更多人的覺醒。

betty大說的很好,我很認同。人們幾乎不可能從報紙電視等主流媒體上得知這些重要的資訊,只有網路才是唯一不受政府及銀行家掌控的管道。我們的任務就是透過網路把真相揭露給更多尚矇蔽在主流媒體宣傳中的大眾。聖經有云:通往真理的道路上,總是充滿崎嶇不平。黃金是上帝賜予人類的貨幣,當然代表真理。要引領大眾邁向這條上帝指引的真理之路,過程中必然充滿撒旦(歐美政府及銀行家)的誘惑及挑戰。這是一種試煉,也是一種考驗。但是,只要信心堅定、相信經濟的自然規律,上帝一定會帶領信仰者走出魔鬼的試煉。

這個網站會被一些笨蛋鬧場,主要原因就是類似化學上定性分析,卻做不出定量分析,以致在歷史天價上還是喊進黃金,被有先見之明的技術分析者嘲笑。(至於那些食人餘唾,腦筋卡住的鬧場者,就不必理會了。 )
有聽到一句很笑的質疑,債券才跌了不到2%......是哦,2%代表什麼意義?
債殖利率本來就是反應市場當前的利率,市場利率漲1%,債券的殖利率當然就要跟著漲1%,不然套利空間馬上出現。 反過來看,長短期國債的殖利率走勢,也正就是當前市場的利率走勢。
最後問一個很好笑的問題組::
100萬年利率1%發行的一年期國債,最高可以漲到多少?
最低可以跌到多少? 此時市場利率是多高.......... ,跌2%很少?,哈,太好笑了。
(腦筋急轉變,如果利率從1%升到2%, 這樣利率到底是漲1%還是100%?)

世間萬物皆有其價值,當然,價值起於"人"的外顯偏好。
美金不是一張紙,而是在生活經驗中,確實可以換來各種其他財物的"特殊紙張"
其背後,固然有盲目的信仰,但也有實質的後台支撐,美元發行的儲備可不是全然的空氣,一樣是如山的金塊和可觀的強勢貨幣。美元在10年前,可以比喻成超強成長的宏達電,你看出它沒有1000元的價值,你敢放空,我佩服,完全無話可說。但是到了去年,金價到了6倍,宏達電也到了近六分之一,現在請告訴我,當時追空宏達電,追買黃金,對嗎? 如果對, 請給我理由!


現在 美元對黃金又回升了25%,那家公司反彈幅度也不小,
請問: 現在HTC已經沒有爭力了,不計價空就對嗎?
美元經濟已明顯走向長期衰退,黃金不計價,用力買就對了?
我沒有答案,請高手給我一個合理的"價格"和"理由"。

完全相同,我開始接觸也是一兩年的事,十多本書讀下去,竟然發現身旁沒半個對這些東西有深刻了解的人,我是抱著不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的心情,迫切想尋找一個討論空間,很幸運的找到了這裡,也學到許多知識。在投資中,重要的是留下了多少,因為這是對你本身投資經濟邏輯的一個驗證,不然就只是在那邊擲骰子拚機率而已。


反對者的言論是很有價值的,他可以考驗你自身經濟邏輯,並修正之。另外也謝謝小綠大的稱讚,我認為我還要多讀一些書才比較有底蘊。

【經濟日報╱編譯 劉忠勇】

至於公債殖利率上漲,大多數策略師認為這只是經濟景氣轉強、央行寬鬆自然發展的結果。Capital
Economics首席全球經濟師傑索普說:「這漲幅反映通膨預期升高,或許反而該視為成就。」



【2013/05/31 經濟日報】

大哉斯言!投資投資,其實重點不在交易單上的金額數字,而在於過程中你是否學習到紀律及心法。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者,才有機會在市場上成為真正的人生勝利組。而不明白這個道理者,就會像我以前的一位老師,曾經在80年代台股萬點時坐擁市值5000多萬的股票,隨後又吐光還倒賠2000多萬。光是買進黃金還不夠,你還必須學會拿住它。要拿得住它,就要學會堅定自己的意志、在修正時學會泰然處之而不動搖。要做到這一切,就要學會如何分析大趨勢、如何看基本面。你能在過程中學會這些,將是你未來歲月中最大的財富,誰也偷不走。

我給你的答案是:黃金還可以增加20-40%,而美元發行量還可以增加多少?你自己去估算....然後,用常識來判斷,最後到底是黃金勝利,還是美元?

公債殖利率上漲,到底是經濟好轉?還是公債泡沫見頂,開始逐步破裂?

也沒什麼好洩氣的
我買金銀也不是為了賭一口氣給看空者看的
是為了自己與家人罷了
買金銀的行為是因為相信天然的貨幣大於相信政府
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若未來我錯了,我也不會埋怨不會怪罪他人
如此而已

請教小綠大:
市面上的國富論有好幾種版本,有繁體版,簡體版,附圖解版...等
不知綠大推哪一版本供後輩學習
感謝指教 ^_^

小弟有幸,認識這個環境,聽得這些道理,看得真實分析
感謝網路上孜孜不倦地分享的各位前輩

記得好像是這本書吧(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錯了就算了
裡面講到一個發生在筆者身上的故事
筆者進入公司沒多久,每天問著他的主管,為什麼XXX股價會下跌*(上漲),他主管被煩得受不了,就跑到電腦前下了一筆大單賣出,成交的價位被硬生生地拉下了好幾個價位,筆者恍然大悟,儘管技術面基本面消息面...等均能影響股票價格,然而影響最有力的其實就是"籌碼",也就是"XXX股票的供給與需求"罷了
在過度恐懼或顧度貪婪的情況下,某項物品的資產價格總是被低估或高估,然而這不正是"供給過多需求過少"或"供給過少需求過多"的現象嗎??
"物以稀為貴"也是這個經濟學最基本原理(供需)的必然結果,買實體金銀也不過就是因為未來的某一天,會產生"供給的稀少",而這種稀少會導致價格大漲至"供需平衡",甚至嚴重的情況是,即使需求大增導致價格大漲,卻無法增加供給(不是稀少而是缺少),那是什麼樣的情況,人類的歷史到目前為止都還沒遇過


結論,我唯一的擔心就是哪處發現超級大金銀礦,導致供給真實的大增,需求面小弟一點都不擔心大減的問題,量力而為吧,繼續存我的金銀

以下為SHE的意見。

你的意見存在幾點誤區:

1)美國自2008年開始QE後,新發行的國債超過70%都是由Fed自己印鈔吃下,所以Fed才是美國國債的主要購買者和持有者,而不是一般散戶或華爾街金融機構。事實上,這5年來,Fed帳面上已積累極為大量的債券利息收益(國債+MBS債券)。所以。國債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其實它的影響遠不如你想像中的大,因為對Fed來說,它有債息收益補貼。再者,Fed是自己開動印鈔機(正確的說是在電腦中多key幾個零)來購買這些國債,資金成本根本就是零。這與你必需辛苦打工存錢才能投資是完全不一樣的!

2)國債殖利率上升,不一定等於市場(銀行借貸)利率上升。殖利率不等於市場利率,殖利率只是反應債券票面孳息相對於債券交易價格的報酬比率。假設債券發行時的票面利率是5%,價格是100元;當價格跌至50元時,殖利率就增加一倍到10%,代表用50元買進這張債券的人,可以獲得比發行時就認購者多出一倍的報酬。但是,實際上,大家都只能拿到票面利率5%的利息,只差在買進成本不同,故報酬率不一樣。所以,你不能?,啊!殖利率5%上升至10%,就是央行升息一倍,這根本是兩碼事兒。

目前國債殖利率上升,是因為美債債券價格下跌所致,而不是Fed升息造成市場利率上揚。兩者不好混為一談,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3)對於債台高築的美國,要控制的其實是市場利率(聯邦基準利率),而不是國債債券的殖利率。雖然,理論上,債券跌價、殖利率上揚,會造成往后美國要新發國債時,必需調高票面利率到至少不低於當前的舊國債殖利率(否則大家買舊債就好,誰會買新債),這會不利於美國政府未來舉債。可是,前面說過了,現在美國國債幾乎都是Fed自己印鈔吃下,所以,這一點就沒什?值得考慮了,因為美國自己印鈔“借”給自己用,只是左手“借”給右手,反正自己一定會“借”給自己,根本不會去考慮什?新債的票面利率要高於舊債殖利率之類的事。

所以,殖利率上升(= 債券跌價)跟美國進入新的金融危機,其實短中期內,兩者未必能畫上等號。

4)最近國債跌價很可怕嗎?那要看為什麼跌。最近國債跌價,主要就是因為美股大幅走升,已經連漲將近3個月,幾乎每天都是創新高,吸引越來越多資金從債券、黃金等避險資產流出,大舉進入美股(及部分流入美國樓市)。所以,黃金白銀一直崩盤,美債殖利率持續上揚,而股市就一直上漲。這個局面何時結束?只有天知道。反正在它沒有結束之前,美債殖利率還會逐步上升,當然,金銀也會跌跌不休。

債券的殖利率不等於債券(票面)利率,也不完全等於市場利率。你根本就全部混為一談。殖“利率”雖然有利率兩字,但是它其實就是購買這張債券的“投資報酬率”,報酬率和你的買進這張債券的成本價格密切相關。

SHE的第二則意見:

所以你還是沒搞清楚,債券的殖利率不等於債券(票面)利率,也不完全等於市場利率。你根本就全部混為一談。殖“利率”雖然有利率兩字,但是它其實就是購買這張債券的“投資報酬率”,報酬率和你的買進這張債券的成本價格密切相關。

市場利率會直接關係到債券利率,只有在這張券發行上市的時候,也就是它發行時的票面利率,理論上就是按照當時的市場利率來決定。國債的票面利率是固定的(除非是抗通膨債券那種利率變動型的債券則例外),但殖利率(報酬率)會隨?債券價格漲跌而隨時變化。

你要是還繼續混為一談我也沒辦法。還有我說Fed印鈔的資金成本是零,指的是Fed不花一分力氣,就白白創造出這些鈔票供自己及美國政府使用。但是我可沒?過印鈔是免費午餐,當然美國老百姓及其他持有美元的人會付出代價,但是這個代價是由美國社會及國外持有美元者支付,而不是由Fed及聯邦政府承擔。對它們自身而言,這的確是零成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及央行取得鈔票的原始購買力,貶值代價則由其他人支付,這有什?不對?哪裡是不符合經濟原理的空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SHE在上述兩則意見中,提出了非常多的詭辯,
SHE的每一項觀點,反映出了各式各樣荒唐分析。
這種包裝精美的詭辯,我們身旁處處可見,

小綠相信,若有一千萬個人,經濟學,就會有一千一百萬種詭辯,
大家若連這種詭辯都看不穿,怎麼談正確的分析經濟呢?
小綠對這些詭辯逐一回應。

1. 從QE開始後,FED是主要的"新增"國債的購買者與持有者。但您忘記考慮到了過去已經發行,流通在外的國債,這些流通在外國債,FED並不是主要的持有者與購買者。是故,FED能控制新增的國債發行,但過去已經發行的債券,世界各國及所有市場參與者,才是主要的持有者。美FED不要說是購買新發行國債的77%,美FED就算購買新發行國債的150%,200%,還不一定能夠控制得住全世界央行與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賣壓。

當然,到最後,美FED要成為市場上唯一一個購買者,不論是新發行,或是舊有已流通在外國債的買家。通通都要FED買。這樣,您才能說,FED能控制住所有的國債。但是FED買全部已發行國債,那就代表著,這個市場,已經死掉。全部國債都是FED自己買,若果真走到全部國債都是FED自己買,那就代表全部新印的鈔票,通通都具備貨幣乘數效果,這些鈔票一新印出去,就全被拿去花掉,而且重點是,這表示著,無人願意持有美元鈔票。

2.殖利率低被人為壓低,被印鈔壓低,是所有美國泡沫經濟能撐在這邊的唯一基礎。也是美元泡沫,國債泡沫,美國經濟種種泡沫還能撐著,並不斷繼續吹大的最主要力量。您說FED有債息補貼,哪是見樹不見林。我借給您一百元,您還給我一元。我能說我賺了一元利息嗎?當FED印鈔印一年一兆美元撐住債券價格,此種情況下,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債息,會計上面入帳能當成是利息收入嗎?若沒有這一兆美元的國債買盤,國債價格會暴跌,到時不要說是數百億美元的債息利息收入會憑空消失,甚至連國債帳面價值上的損失,美FED都會去跟美國財政部追討。您所提的空中樓閣般買債"利潤",將瞬間變成巨額虧損。

3.SHE提到:「FED電腦中多按幾個零,所以成本是零」。所以您自己都已經支持了,美FED會無限印鈔寬鬆,印到成本高到無法在印為止。沒錯,您既然已經知道FED印鈔成本是零,經濟學您應該知道吧!供給價格是零的東西,需求量會怎麼樣?需求量會無限!需求量會無限的結果是什麼?您來告訴我!

沒關係,我回答您,小綠最喜愛的老話就能告訴您,"什麼東西一但免費,就一定會越來越貴"。

至於SHE說的,「資金成本根本就是零。這與你必需辛苦打工存錢才能投資是完全不一樣的。」有非常嚴重的問題。您又只看了會計方程式的一邊,忽略到了另一邊。FED將資金成本是零的鈔票,交給了美國財政部花用。財政部拿出來花用的鈔票,和您辛苦打工存錢的鈔票,購買力有沒有不同?形狀樣式有沒有不同?上面印的面額數字有沒有不同?拿去花費用掉時,商店接受度有沒有不同?

通通都沒有。商店根本無法辨識出,這張鈔票是FED多印的,還是您打工存錢來的。所以,怎麼會完全不一樣? 鈔票在花用時,是完全一樣的。您只看FED新增鈔票出來,卻沒看到美國財政部印國債跟FED交換,鈔票是被美國政府拿去支應各種開銷的。又是只看一邊,沒看另一邊。

4.再來,SHE在利率的觀念上,問題實在是太多。小綠回應就很累了。(接下則)

4.再來,SHE在利率的觀念上,問題實在是太多。小綠回應就很累了。
一項一項來。

(1)SHE提到:「國債殖利率上升,不一定等於市場(銀行借貸)利率上升。殖利率不等於市場利率」

荒唐鬼扯。國債殖利率,就是市場上,最具有市場性,最具有指標性的市場利率。市場上所有的其他借貸利率,房貸利率,消費信貸利率,車貸利率,學貸利率,信用卡利率。通通都是以國債殖利率去做風險加碼。因為國債的發行人是政府,政府有印鈔機,是故,政府沒有倒帳風險,政府的國債利率,就是該國的市場指標性無風險利率。所有其他任何種類的利率的計算,通通,都離不開國債殖利率。市場上所有任何種類的借貸,通通都有倒帳風險(因一個國家只有政府有印鈔機),若無足額擔保的借貸,通通都有倒帳風險,就只有政府沒有倒帳風險。是故,政府債券的殖利率,就是市場上,最具指標,也是唯一具備指標性的市場無風險基準利率。

現在來說說"市場利率"。什麼叫做市場?就是它每天交易,每分每秒在波動。這才具備市場性。殖利率每天隨著市場資金寬鬆緊俏程度不同,每天做波動,每天做交易去調整。這是規模最大,交易參與者最多,影響最廣的市場利率,SHE說這不是市場利率?


SHE大概把市場利率,當成是Federal
Fund Rate,抱歉,那不是市場利率,那是被央行綁死規定的利率。既然被央行控制,怎麼會有市場性?Federal
Fund Rate那是銀行跟FED間借貸的利率。但銀行跟FED借貸的利率,參與者只有銀行跟FED。但國債市場,參與者包含除了銀行與FED外,還包含美國政府財政部,全世界央行,全世界的銀行,全世界的投資者投機客。

國債殖利率,市場參與者是全世界,波動性是每分每秒。當多種利率一起在市場上出現時,何者具備真實的市場性? 要看何者具備最多的參與者,何者具備最即時的波動性,誰就是市場利率,不是嗎?

SHE還可以說,「國債殖利率上升,不一定等於市場利率上升」。
這樣的謬論,若真的無人指正,以後別人來這邊,
恐怕會對這邊的留言者程度,打上大大的問號了。

回到原點,那政府的國債殖利率,有什麼風險?它只有一種風險,購買力風險。也就是通脹風險。政府的國債,因政府有印鈔機,政府的國債上說要還給您多少鈔票,就一定還得出來。您要擔心的問題是,或者說購買國債的風險是,是政府還給您的債券本金+利息,它屆時購買力縮水的程度。

(2)SHE提到:「殖利率只是反應債券票面孳息相對於債券交易價格的報酬比率。假設債券發行時的票面利率是5%,價格是100元;當價格跌至50元時,殖利率就增加一倍到10%,代表用50元買進這張債券的人,可以獲得比發行時就認購者多出一倍的報酬。但是,實際上,大家都只能拿到票面利率5%的利息,只差在買進成本不同,故報酬率不一樣。所以,你不能說,啊!殖利率5%上升至10%,就是央行升息一倍,這根本是兩碼事兒」

SHE又提到:「目前國債殖利率上升,是因為美債債券價格下跌所致,而不是Fed升息造成市場利率上揚。兩者不好混為一談,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又再一次鬼扯。國債殖利率,是國債價格標示的單位。美債價格下跌,不是國債殖利率上升的原因。兩者是同一件事。

殖利率就是國債價格標示的單位。
就像股票用"元"標示單位,國債是用殖利率做價格標示下標競價的單位的。
某一個公司股價從100元跌到90元,我能說公司股價元的下跌,是因為公司股價下跌嗎?

這不是詭辯,這是邏輯有問題。

國債價格,為什麼是用殖利率來標示。用殖利率來下標競價呢?
這要從債券的三元素說起,本金,利率,期間。
當一張國債新發行時,它的利率(票面利率)與期間已經是固定了,
唯一還能夠彈性調整的,就是本金部分。
是故,用本金來將後手(購買者)與前手(賣出者)做一個價格的交換。


而用殖利率做標示,因為票面利率與期間均為已知且固定,
是故殖利率可以用本金折現與債息折現,而回推原債券之價格。

殖利率,就能夠推得債券之折現之現值。殖利率,就是國債的市場利率之折現值。

不是"國債殖利率上升,是因為美債債券價格下跌所致"。
您這兩者,是同一件事。
殖利率就像是股票市場中的"100元,90元",是國債的計價單位。

就是因為市場利率隨著資金寬鬆緊俏程度而定,
是故,今天若資金較緊俏,則今天買進國債的人,在"本金"上面要做讓步,
(因票面利率與期間在發行之初已為固定,無法調整)。
而國債市場上是用殖利率來標示這種"本金"上面的差異,
也就是國債透過殖利率折現,即可得知該國債的目前帳面價值。

故SHE完全錯了,殖利率不是反應債券票面孳息相對於債券交易價格的報酬比率,
殖利率是反映透過殖利率折現的國債實質價格。
殖利率,就是所謂的Effective Interest Rate,
這就是真實的隱含利率。
任何債券的價格計算,通通,都要用Effective Interest Rate去做折現的。
沒有人拿票面利率Coupon Rate再折現的。

用Coupon Rate折現,不只完全沒有反應真實隱含利率,
就算是在會計記帳上,也是不符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

但是看來SHE是拿票面利率去折現的,
歡迎等到殖利率奇高無比的時候,我會拿國債用票面利率跟SHE折現,
既然SHE是用票面利率,或是用Federal
Fund Rate來折現的,
SHE到時候可千萬一定要讓用票面利率或是聯邦基準利率讓小綠折現,
不能拒絕小綠喔!

您拿票面利率去折現,會笑掉全世界的大牙。
任何債券只有發行的第一天,會有可能用到票面利率去折現。
(因發行日可能是參考當日市場殖利率)。
其他任何時候,都是用有效利率去折現的。
既然任何時候,都是用有效利率去折現,
殖利率,當然就是市場基準利率。
其他種類的市場利率,通通都是以殖利率做加碼。
不是以國債的票面利率做加碼,沒有人會管國債的票面利率的。

而殖利率上升一倍,不是央行升息一倍沒有錯。
因為央行什麼也沒動啊,
但是當國債殖利率上升一倍,這就表示著市場願意借錢給政府的利率,
也就是市場利率,已經上升一倍了。
故殖利率上升,不是央行的利率上升,
殖利率上升,是市場借給政府的利率上升。


歐債危機時,歐洲央行有升息過嗎?
但歐豬各國的殖利率不是照樣狂飆特飆。
市場的利率,是殖利率,而央行的利率,若不跟進殖利率,
要不就央行開印鈔機借給政府,(因市場要求的利率高過央行的利率,大家會跟央行借,然後借給市場),

要不就政府升息跟進。(待續)

(4)SHE提到:「對於債台高築的美國,要控制的其實是市場利率(聯邦基準利率),而不是國債債券的殖利率。雖然,理論上,債券跌價、殖利率上揚,會造成往后美國要新發國債時,必需調高票面利率到至少不低於當前的舊國債殖利率(否則大家買舊債就好,誰會買新債),這會不利於美國政府未來舉債。可是,前面說過了,現在美國國債幾乎都是Fed自己印鈔吃下,所以,這一點就沒什?值得考慮了,因為美國自己印鈔“借”給自己用,只是左手“借”給右手,反正自己一定會“借”給自己,根本不會去考慮什麼新債的票面利率要高於舊債殖利率之類的事。所以,殖利率上升(=
債券跌價)跟美國進入新的金融危機,其實短中期內,兩者未必能畫上等號。」


原來,SHE認為的市場利率,是聯邦基準利率。
上面已經提到,聯邦基準利率,是政府綁死,定死,政府決定的利率。
也是銀行向政府借貸的利率。
不是市場上的參與者,所決定的利率。

若假設國債殖利率3%,但聯邦基準利率是1%,存款利率是1.5%。
則沒有人會存銀行,買國債就行了。
這樣會產生無風險的套利機會,買國債+放空銀行存款(向銀行借錢)。
國債的發行單位是政府,信用比銀行還要好。政府有印鈔機,銀行沒有。
但國債利率卻比銀行高,這樣誰會想存銀行?

大家都會跟銀行借錢,然後把錢轉進國債。


FED若遇到殖利率比Federal
Fund Rate高很多的情況發生,

只有兩條路,
第一條:Federal Fund Rate升,也就是升息。讓Federal
Fund Rate跟進殖利率。
第二條:印鈔買國債,把殖利率壓下去。

不用講,FED一定會採用第二條路,
FED得要不斷地印更多鈔票出來,
壓制這股力量,讓想借到錢的人,都有錢可借。
來了,印鈔壓通脹(或印鈔壓殖利率),最後只會引爆更多的通脹,
更高的殖利率。
換言之,印鈔壓殖利率,或印鈔壓通脹,
永遠不可能會成功,
這會是永遠不可能辦到的惡性循環!

世界上並不存在又要印鈔壓低殖利率,又要通脹不來的可能性。
因為印鈔壓殖利率,就是通脹,
而殖利率會飆高,也是通脹的結果。

當殖利率一升高,就是所以的泡沫要一起破的時候,
所有的利息錢,通通都要用值利率去折現。

殖利率一高,利息錢,股息錢就又要再更高,大家才會待得住,
哪來這麼多鈔票?
加油,印吧!

印鈔壓殖利率,印鈔壓通脹,
就如同用通脹對付通脹一般,是無濟於事的。

日本,美國現在的困境,想印鈔壓殖利率,是永遠也不可能行得通的。
若要勉力為之,只有越印越多一途。

去年小綠四月的文章就已經提到過了上述情況。
長期利率絕對壓不住 黃金轉換成新貨幣時 爆發力更大
http://smallgreentea.blogspot.tw/2012/04/blog-post_14.html#.UagwXdLIs4c

(5)SHE提到:「當然美國老百姓及其他持有美元的人會付出代價,但是這個代價是由美國社會及國外持有美元者支付,而不是由Fed及聯邦政府承擔。對它們自身而言,這的確是零成本的資金來源,政府及央行取得鈔票的原始購買力,貶值代價則由其他人支付。」

國外持有美元者,都是因為殖利率能不斷被FED印鈔壓低而來的。全都是短線客,投機客。
沒有任何持有美元者,會想要跟美國一起死,
他們之所以沒有離開美元,才不是想要幫FED支付印鈔的成本,
全世界是不會有人想幫FED支付印鈔的成本的

SHE您會嗎?


會想買美債,都是因為殖利率FED還能不斷地壓低,美債價格還能不斷走高,
這些人都在吃美國的豆腐,想著美國要買美債,我就早一步買,
然後之後有賺頭,再賣給美政府。
都在刀口上舔利潤,
所有人當美債價格上漲(殖利率下降時),大家當然可以不賣,
因為明明還在漲,說不定還有更多利潤,幹嘛賣?

但等到殖利率壓不下去時,再壓,也沒辦法在更低時,
換言之,投資美債沒有利潤了,

美債價格開始下跌(殖利率開始上升時),

誰會想要待在這邊去幫美國FED付任何成本?

在投資言投資,沒有人買美債是為了付美國的成本的,

若出問題,大家跑得比誰都快。





看到SHE的這篇亂扯大集合,竟然還有這麼多人支持,
小綠真的很想等看看,
有沒有人能夠提出有效論點,強力反駁,
小綠很希望大家能好好思考精進,不要讓我孤單。

嗯!沒關係........

您們來的人,可以常常回去看過去小綠的文章。
您們會發現,不論是認同者,或是想應付反對者的反駁,都可以在小綠過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小綠很希望是我越說越少,不是我越說越多。
能夠用過去文章反駁的留言,小綠一個字也不會說。
讓大家講吧,我要保護反對者。
小綠只會回應如SHE這種深具誘惑性,一般人難以反駁的亂扯。


另請參考,
美元和美國國債泡沫破裂 危險通脹爆發 在2013年開始進入危險期 最慢也很難拖過2018年

http://smallgreentea.blogspot.tw/2012/12/2013-2016-us-dollar-bubble-and-treasury.html#.Uags2NLIs4c

好的經濟學家,能看經濟流程過程中的每一邊,壞的經濟學家,永遠只能看到清楚可見的一邊,其他陰暗隱晦處,卻通通看不到。(對SHE回應結束)。

謝謝小綠大大替我回答,我也是看到SHE的話,不懂要怎樣回答他,因為要打太多字,很懶的打,所以乾脆選擇不出聲囉

根據usdebtclock的數據,美國一年整體利息開支是2.9兆美元。這還是FED蓄意印鈔和人為壓低利率的結果。。。。但是,印鈔不可能永遠讓市場利率維持低位,如果美國10年期公債上漲一倍至3-4%,美國整體利率大概漲幅也會相當,美國一年的利息開支就會漲到接近6兆美元(粗糙估算)。。。。。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爆發時,一年的利息開支約4兆

小綠大好有耐心,這套理論我其實在其他地方見過,他們就是硬要搬票面利率不變所以對政府不會有啥影響來說,可是卻不看背後還有更多的東西,債務...等。

票面利率不變????哈哈,當利率上漲,融資成本就提高,正常情況下當然沒事,但是對以債養債的美國就大件事>>>>票面利率不變,但是價格下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一項就需要WRITE DOWN,還不會出事???

羅傑斯近期一直公開説黃金遠遠跌得不夠,底部還早得很。前幾周他說預期金價會在1000美元左右打底,現在説還要再繼續跌3-4成,那不就剩800-900美元?巴菲特也說他就算金價800美元也不動心?

商品大師羅傑斯三大心法:股市別久待、農產品可期、金價底部未到

商品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近日在接受印度最大財經媒體《the Economic Times》專訪時指出,走了十二年牛市的金價早就該進入修正,理論上來說金價一兩年內會再向下修正三至四成,之後才會反轉回升;金價底部還沒那麼快到。月中羅傑斯接受美媒訪問時也做相同表示。

羅傑斯表示他現在保持觀望,倘若金價能再低,會考慮買進。

當被問到原油價格走勢的看法,羅傑斯表示,雖然外界稱美國頁岩油氣產量提高、且其它產油國計劃增產恐使未來油價下跌,但羅傑斯指現今大部份油田產能正在下滑,即使對應市場需求減少,未來供需仍望持平。投資人該注意的反倒是歐洲經濟災難恐引發油價大幅變化。

至於近期新聞焦點,也就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上周在國會稱不排除讓量化寬鬆(簡稱 QE)於經濟轉好時逐漸退場,消息引發市場震撼。羅傑斯並未感到焦慮,他認為目前從媒體報導看來,美貨幣政策決策成員對 QE 退場一事無共識,他們其實也沒有頭緒接下來該做什麼,但至少柏南克表明低息政策到 2015 年之前還不會結束。

對於農產品前景,羅傑斯表示看好,儘管目前諸如咖啡豆、玉米、黃豆、白米等農產品價格在今年初創下高點後便不斷下滑。羅傑斯認為目前農作物庫存逼近歷史新低,加上全球從事農耕人口不斷萎縮、或農業勞動力高齡化等可能引發供應面問題,因此對農產品價格走勢「極為樂觀」。

今年五月全球股市漲聲四起,全球主要股指頻創新高,惟近一週股價回檔,那麼此時是否值得逢低買進?羅傑斯表示現在不會買進股票。羅傑斯透露過去買進不少日股,但兩週前就賣掉大部份的股票,算算羅傑斯閃過日股崩跌災難。

羅傑斯表示,他對股市前景並不非常樂觀,看看日股在 23 日一天就重挫 7.3%,顯見市場對量化寬鬆的期待有多深,一旦股民察覺到央行有縮手念頭就會驚慌失措,那麼就不好玩了。

我看的國富論,是這兩本。內容比較完整。

國富論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500068984&lid=search&actid=wise

國富論II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500086834&lid=search&actid=wise

另外,圖解的這本我也很喜歡。有很多歷史插圖。對初學者比較容易了解。

圖解國富論(彩色):海鴿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500123607&lid=search&actid=wise

美國一舉一動對全球來說動見觀瞻,這個不難理解,因為它是最大的經濟體,有很大的影響力。可是,這裡不是探討黃投資的論壇嗎?但我看各位的焦點幾乎都聚集在美國的債務?

因為美國無法償還它欠下的龐大債務,所以我們應該立刻去買黃金?!
這個邏輯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美國欠債最多就是美國破產,美國人民自然很可憐,因為經濟會蕭條,
不過這跟我們必須買黃金的關聯性是?

如果不買黃金,把錢拿去買房地產或,又會有什麽差異?

只要我們買很多很多的金戒指或金幣,美國的債務就不會爆破嗎?
還是説,我們買了夠多的黃金,經濟就會開始慢慢繁榮?

想必你是初到此論壇, 先看看這裡面的文章, 你自然就會有答案.

5月殺美債,看起來好像是殺真的,現在網路都在談殖利率,市場是本尊,市場消息《談論焦點、因果關係》是影子,如影隨形,身子在前面,影子跟在後面。

四月小弟在綠大園地留言,提到危險的不是黃金而是美國的股市和債市,如果6月美債繼續走空,美股跟著原始反轉,黃小玉黃金恢復多頭線型,那麼預言就不幸成真了,當然,要等6月確認才算數。

我是根據經驗、基本分析、波浪理論為主軸這樣研判,也不知道是對還是不對。給您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health-888/article?mid=2924&prev=2926&next=2923&l=a&fid=28

綠大和大家的文章更為精闢,您ˊ可多多參閱收穫可期。

今天上來看見小綠對SHE的債券問答,不禁為之眼睛一亮,太精彩了!太經典了!
SHE的某些觀點,我在報紙、週刊、其他網站等看過類似的說法,如果上鉅亨網看外電編譯,幾乎天天都能看見一堆類似的詭辯。我記得,前幾天還看到一位華爾街的分析師,對記者説,近期美債殖利率上揚,是因為美國經濟領先全球復甦,所以投資人不需要再買進公債、黃金這類避險資產,故而賣債、賣金、買股。所以殖利率上升是好事,大家根本無需擔心,並預測道瓊三年內會漲到26000點。



我不知道,這位華爾街分析師這樣説的動機何在,是真的如此認為,還是心口不一?不過,我相信,必定有不少讀者,真的會相信媒體刊登的這些crap。須知,像小綠大、朱大等理解經濟的高手,是相對少數,絕大部分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是經濟專業,要嘛完全不懂,要嘛一知半解。


所以,我一直認為,有越多像SHE大的發言,其實真的很好,因為一定有很多的人,也是持有類似的誤解或錯誤的概念。SHE大提出誤區,小綠大給予正解,其他網友看完茅塞頓開,我等也多上一課,這實在是利人利己,功德無量啊!


小綠大辛苦了!向您致上敬意!

我想請問黑大您在大馬買白銀的實際成本是多少?(請換算成美元)
以台灣來說,台灣買銀幣的實際成本約28美元
銀條成本約26美元
美國應楊銀幣溢價最多,要31美元
(以上價格根據銀價較低的T牌網路實體商店)
現在的銀價22.2,金銀比約62,但實際能買到的實體白銀價格已經相去甚遠...(台灣的白銀關稅要課徵5%)
而且現在想買銀幣,常常缺貨。
另外有其他海外的大大可以提供自己買到的銀價來比較嗎?

羅比尼專欄/金價 下探1,000美元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 2013.06.03

近年來金價節節攀升-從2009年初的每英兩800美元漲至2011年秋的每英兩逾1,900美元-在在顯示金市浮現泡沫。如今,黃金也像其他與供需基本面脫鉤、價格飆漲的資產一樣,泡沫開始破裂。

金價攀抵高峰時,看多者曾喊出後市上看每英兩2,000至3,000美元,甚至5,000美元的價格。但此後金價多半呈現跌勢,4月時逼近1,300美元水準,幾乎自2011年的頂峰回跌30%。

有許多原因能解釋黃金泡沫破裂,甚至可能繼續下探,預估到2015年將跌至每英兩1,000美元。

首先,金價通常在全球經濟遭逢嚴峻的經濟、金融和地緣政治風險時飆漲。金融危機就是轉進金市的時機。

但即使在市況最低迷時,黃金的表現還是不佳。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高峰期間,金價曾數度重挫。由於市場信用極度緊縮,以槓桿融資交易的黃金遭到拋售,造成金價在危機高峰期間上下劇烈波動。

第二,黃金俱保值功能,在通膨有竄升風險時表現最佳。但即使各國央行採取激烈貨幣寬鬆措施,全球通膨率仍徘徊在低檔,且正進一步下滑。

理由很簡單:雖然基礎貨幣供應增加,貨幣流通速度卻急降,因為銀行提撥超額準備金囤積流動性。民間與公部門持續去槓桿化,已導致貨幣市場供過於求。

如此一來,企業定價力將因產能過剩被限縮,高失業率也將壓制工人的議價能力。

同時,工會勢力持續衰退,全球化也導致勞力密集的產線移至中國和新興市場,傷害先進國家工人的薪資和就業前景。

工資幾近停滯不太可能帶動物價上揚。此外,大宗商品價格正因全球成長疲弱而節節滑落,金價也正隨著實質與預期通膨降溫而走跌。

第三,黃金不像其他資產能帶來收益,只能仰賴資本增值。由於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包括股市和房市等資產將提供更高報酬。的確,金價自2009年初飆漲後,美國和全球股市表現遠超過黃金。

第四,當實質利率因連續量化寬鬆(QE)轉成負值時,金價會大漲。現金和債券的實質報酬率轉負才是買進黃金的最佳時機。不過,美國和全球經濟前景撥雲見日,意味聯準會和其他央行的QE和零利率政策終將退場,屆時實質利率將上揚而非滑落。

第五,有些人主張主權債務危機將促使投資人湧入金市,因為公債風險升高。但現在情況相反,許多高負債國囤積大批黃金,可能選擇拋售以削減債務。據報導,4月時賽普勒斯政府出售一小批價值5.2億美元的黃金,造成金價挫跌13%。倘若義大利等擁有大批黃金的國家跟進,金價恐將繼續下探。

第六,部分極端政治保守人士宣稱,唯有擁有黃金才能避開政府密謀剝削私人財富的風險。他們也認為,隨著央行採取寬鬆措施造成貨幣貶值,進而引發惡性通膨,恢復金本位制將無可避免。然而,政府密謀是無稽之談,加上通膨降溫與黃金無法當成貨幣等理由,這些主張站不住腳。

結論是黃金仍是凱因斯口中的「蠻荒時期的遺俗」(barbarous relic),缺乏內在價值,多半只能用來抵擋非理性的恐懼和驚慌。

縱使未來幾年金價可能短暫攀升,行情波動將十分劇烈,且會隨著經濟復原而走低。黃金熱潮已正式告終。

金價成本平均1400美元一盎司,怎樣跌到1000美元?我以前因為羅比尼看到金融危機,以為他很有料....但是,他始終還是活在紙幣次元世界的經濟學家,雖然他比不少人來得好.....但以紙幣次元看經濟,終歸有限

在馬來西亞,如果你買SILVER BAR,價格比SPOT PRICE高13-22%,看牌子,公司和大小而定.....但是若買SILVER COINS,因為有17%稅,所以比SPOT PRICE高33-34%.....這就是我少買銀幣的原因>.....如果是金....比SPOT PRICE多4-10%,看大小而定

我以為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應該是支持黃金,看到這篇很驚訝,怎麽末日博士轉性變成樂天派。話說回來,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報導都是在唱衰黃金,市場空頭氣燄沒有什麽改變。

http://tw.myblog.yahoo.com/health-888/article?mid=1928&prev=1992&next=1833&l=f&fid=28

大師的預言可信度有多少?我們請證據說話:

有趣的大師論戰

分類:經濟金融

2009/12/10 07:24



分享FacebookPlurkYAHOO!

分享在我的 Facebook

分享在我的 Plurk

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這兩篇文章是過去的預測文章,檢驗過去的預言比迷信未來的預言還有趣,也更有意義。

理論永遠存在著二元或多元對立,不管是政治、社會、經濟、金融、哲學、宗教......任何領域

真理是當下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所創造出來的產物,當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發生新的變化的時候,真理也會跟著轉彎,一如斯多含之梅花也會跟著轉彎

已知的因果關係大多不是關鍵的因果關係,真正的因果關係大多不是能被世人輕易看出的隱性,我們卻習慣傳述渲染膚淺周知的因果論斷,背後的,不是眼前的才是決定的力量

市場反應的是不可知的未來,我們卻耽溺於已知的現在,如果牛頓沒有站在伽利略的肩膀,近代科學近代史仍然停滯在中古社會的黑暗世界。

末日博士Roubini:資產價格大跌為時不遠 不信黃金還會大漲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10/26 23:29

分析師Nouriel Roubini相信,大筆的資金正追逐著
所有的資產,然而一旦經濟使得預期大失所望,各類資
產價格便將大幅下跌。

對這位末日博士而言,黃金並非理想避險處所。

他指出,儘管此時暫時出現了資產泡沫,其實卻仍
是一片通貨緊縮景象。一旦經濟成長停滯,各類膨脹的
資產價格便將下跌。

Roubini指出,黃金並不可信賴。黃金僅有二種上漲
理由。一是通貨膨脹,然而這卻是一個嚴重通貨緊縮的
世界,因為產能過多,需求疲弱,而且勞工市場不振,
在所有先進國家,失業率均突破10%。所以,沒有通貨膨
脹,短期內,也不會有。

在通貨緊縮情況下,黃金要走高的唯一另一項理由
,便是大蕭條。但是這項風險,已經規避。

所以那些說黃金會上漲至1500或2000美元的分析師
,全是癡人說夢。沒有通貨膨脹,或沒有大蕭條,黃金
根本難以上揚。

的確,黃金可以突破1000美元,但是要再上漲20%至
30%,則需有通貨膨脹或另一次的大蕭條提供支撐。暫
時,這兩種可能性均不存在。

或許三年或四年後,這兩種可能性又重新出現。但
是短期內絕無可能。

+++++++++++++++++++++++++++++++++++++++++++++++++++++++++++++++++

羅傑斯:金價10年升破2000美元 魯比尼:胡說八道



羅傑斯:金價10年升破2000美元 魯比尼:胡說八道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11/06 08:12

黃金價格前日一度升至每盎司 1098 美元的歷史高位。
「商品大王」羅傑斯 (Jim Rogers) 與「末日博士」魯
比尼 (Nouriel Roubini) 也為金價升勢爭執不下。羅
傑斯揚言黃金價格 10 年內將倍升至 2000 美元一盎司
,指魯比尼的「黃金泡沫論」錯誤;後者立即反擊,斥
羅傑斯的金價預測「絕對是胡說八道」。

香港《文匯報》報導,魯比尼早前表示,黃金和新興市
場股票出現泡沫威脅。羅傑斯前日接受 Bloomberg (彭
博) 電視台訪問時,直指魯比尼的言論錯誤,他預測金
價在 10 年內將上升 1 倍,意味將升至 2000 美元大
關。

魯比尼不甘示弱,同日稍後在紐約一個有關商品的會議
上,指羅傑斯預測黃金升至最少 2000 美元的看法「絕
對是胡說八道」,認為沒有通膨或「接近蕭條」的因素
能推動金價飆升。

他說:「如果嚴重的蕭條即將來臨,投資者會購買罐頭
食品存起來。在這情況下,或許你希望購買一些黃金。
金價可能會升至 1100 美元左右,但 1500 或 2000 美
元是胡說。」

魯比尼並重申,資產價格已升得「太多、太快」。

這傢伙有寫一本末日危機經濟學,看過就知道他為何會這麼說我依稀記得裡面有一句(幸好一切通膨都得到控制,我們該弄出全新的金融監管法規)看到這句我就笑了。這人說法有時也反覆

我們不需要新的金融監管法規,只要廢除中央銀行,回歸100%準備金制,一切讓市場決定,這就是最好的監管

生活在台灣,果然幸福啊
不僅實體金銀溢價相對不高
連證券的資本利得的幾乎課不到稅
我們真的要好好加油,學習啊

全球央行在金价大幅回落时,不断趁低位买入黄金,表明央行仍选择黄金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

這表示什麼?

就是這些大咖玩家,已經對美元不信任了!

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感謝提供。或許數年之後,再回頭來看小綠這邊的網友評論文章,也會一樣有趣。

原來看多黃金的是麥嘉華,我一直只記得“末日博士”這個稱號,卻不曉得原來擁有此一稱號的經濟學家不止一人。

誰是這世界最大的泡沫?









一盎司黃金平均成產成本$1400,現在售$1400;



一盎司白銀平均成本$25,現在售$22;



一桶石油平均成本$30,現在售$100;



一磅銅平均成本$2.80,現在售$3.33;



一噸鐵曠石成本$40,現在售$130;



S&P500的Robert Shiler P/E是24倍,長期平均是15%;



背負16.8兆債務和50兆隱形債務的美國政府10年期公債殖利率是2.13%;



債務是GDP的240%的日本政府10年期公債是0.88%;



iProperty統計,90%的大馬人買不起房屋;



一張100美元鈔票生產成本9.1美分,卻當$100來用?



一兆美元的電子貨幣成本是Zero,卻當$1,000,000,000,000來用?







你能告訴我,現在是什麼被高估?什麼被低估?



什麼是泡沫?最大的泡沫是什麼嗎?


http://ckfstock.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4343.html

在一片看跌聲中獨自看漲,您不只要有眼光,還要有勇氣。


至於對以技術分析為主的操作投機客而言,他們會停損。這是很正常的事。技術分析停損,並非無敵。他們仍然會面對兩樣困難,1.反覆停損 2.區間盤整被來回夾殺。


若是沒有眼光與經濟分析,純粹地操作,反覆停損與區間盤整被來回夾殺。是該種操作法無可避免的風險。換言之,天下沒有無敵的操作法,只有因時因地因情勢制宜,也只有自己的運用能夠保證您自己能度過一切風險與危難了。

留言設定測試。Test Test Test

剛剛調整留言設定,減低國外莫名其妙過來的垃圾留言的數量。
雖然調整留言設定後,剛剛小綠自己有測試留言,
但若仍有人遭遇到留言發生困難者,請至FB或Google通知一聲。

測試留言。Test Test Test

厲害....果然是有真材實料的回答
SHE這些問題我之前也有看過
其理論之觀點讓我之前有一陣子信心動搖

(因為找不出問題點,尤其是沒買過國債的我)
加上那陣子金銀大跌
不過我沒有因此賣出真金白銀托離戰圈

反而一直繼續定期每月慢慢買

因為一直有一個信念一直告訴我
這種無止盡借錢印錢怎麼可能完全不用代價
這些代價怎麼可能會輕鬆取消
國債發了,錢就拿到手了,去拿去發薪水發各樣投資
這些東西能當成沒發生過嗎?自己買自己的債?
那就算把國債燒掉,那些發出去的錢能不用代價利息白白收回來?
白白多出的錢不會追逐物質嗎?

不過現在看了小綠的逐字回答
我心中總算有個定心針了
不然但靠這種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觀念來催眠自己
還繼續不間斷拿一半薪水去買金銀當成未來的退休金
還真的有點心虛

ADIEMUS大大,如果你仔細算,台灣的銀條也沒有比較便宜,26/22.2=1.18(大約值),大概也比現貨價格多18%

我個人只買白銀,要不是我肯定白銀會在將來帶來數倍
報酬(理由小綠大以及黑大的部落格都有說明),這將近20%的溢價不可能讓我無視。

為了刺激拉抬股市、債市、房市,政府的法寶真是多不勝數,就像哆啦A夢的百寶袋。看來,股市泡沫在未來五到十年,大概都沒有機會破滅。而隨著股市第二輪上漲,才剛緩過一口氣的金銀,又要悲慘地開啓第二輪崩跌,整個情況就是日本自去年11月安倍經濟學開始,日股一路狂漲、金銀一路崩跌的翻版啊!只要Fed再從旁火上加油,三不五時喊出不排除縮減QE,金銀下探1000及18是大概率的事件。這就像是惡性循環,不知何時才是金銀夢魘的盡頭!
#################################
安倍救經濟 退休基金將買股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2013.06.05 03:11 am 知情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即將要求利用逾2兆美元的公共退休金基金,加碼投資日本股市和海外資產,最快將在日相安倍晉三5日發表成長策略時一併公布。

這將是安倍政府第一次有意動用日本龐大的儲蓄,帶動經濟成長。此舉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因為當資金從政府轉移到民間,可能推升利率。

投資人獲悉日本退休基金將擴大持有除了國內債券以外的資產,日經225指數4日收盤勁揚2.1%,日圓對美元盤中貶值0.7%,至100.26日圓兌1美元。

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好了
代表我們可以再買5~10年
錢不夠的更有時間準備了
不過怎麼感覺日本在玩七傷拳
不顧一切先試看看再說
看到這裡我只能說當日本的普通百姓真可憐

未來像白老鼠一樣

123大,銀幣,銀條小弟都有買
當初在30-34美金的時候也是買一堆
4月大跌的時候,本想撿便宜再買一些
發現"現貨"根本比期貨抗跌,沒有跌那麼多
坦白說...這算好消息,雖然沒能買到很便宜的實體銀
但這表示...現貨和期貨價格已經越來越分道揚鑣
期貨價格已經越來越不具備參考性了
這也表示,實體銀是真的稀缺
經濟學的供需啊~物以稀為貴
非常認同您最後一句....要不是可預期的報酬,這種議價實在是偏高啊

別想太多
為什麼我會用這癒療系論點呢
不就是因為我相信金銀的"長期"未來
所以你不需要單單只用"失敗"的例子來催眠我
因為"成功"的也有過不少
崩跌之後反過來過來上漲好倍
當然我"相信"和你"相信"本來就不一定一樣
歷史上也沒有全部都是贏家
只能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就這樣,懂嗎^^

而我本來下定決心就打算把金銀常成長期定存了
成敗當然是我自己的事

實體黃金,房產,和股票有根本性的差別,這傢伙根本沒搞懂。答案就在上述的文字裡。

倒是我之前關於金銀價格溢價方面的留言不見了..

一次性買入?帳面虧損妄圖低買做所謂的“攤平”只能證明你在交易方面尚無經驗。

奇怪。小綠沒有殺您的留言啊!若留言被小綠殺掉,小綠一定會在該則留言處註明原因。沒有人的留言會被小綠不明不白殺掉。

是故,您的留言若"不見",一定要趕緊再發一次。不要懷疑我,應該是您留言沒成功之前,您就跑掉了。

事實上,我好像不記得最近有曾看過您有留言。您下次留言後,若不放心,可以自己在自己的留言處,按下reply再貼一次。最好養成留言後要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留言成功的好習慣。很有可能根本沒有留言成功,您就離開了。



建議您可以申請Disqus的帳號,不要用匿名或是亂掰的email留言,這樣別人追蹤您的留言,或是您自己想追蹤自己的留言,都會更便利。

如果能把這種『小資女孩向前衝』的樂觀傻勁用對地方,比如在職場上或是求學上,真的會有很大的成功機會。可惜,卻是把這種傻勁用在拜『金』上。我只能説『樂觀可以殺死一隻貓 』。然而,拜『金』者的虔誠使他們竟然認為『黃金跟其他資產不一樣』。

1989年東京地價可以買下四個美國時,日本的『土地公』們也是101%地堅信『日本土地跟其他不一樣』。結果事實上,地球上從來沒有任何資產『跟其他資產不一樣』。大家通通都一樣!泡沫破了就是崩盤,黃金白銀也不例外,1980~2001的20年大熊市就是殷鑒。

不過,我想,小資女還是會嗤之以鼻吧:『黃金跟土地是不一樣的 』!『這一次跟1980年是不一樣的 』!嗯,就深深祝福她吧!但願上帝真的會單獨讓黃金脫離自然規律,只漲不跌、跌越多=賺越多。阿門!

感謝江邊月,

江邊月這篇羅比尼2009年在黃金在1,000時看空黃金與石油的原文,來自於Bloomberg。當時石油每桶70左右。後來飆漲至114,黃金更不要講,兩年後飆漲至1923。

Roubini Says Rogers’s $2,000 Gold ‘Utter Nonsense’ (Update1)

By Asjylyn Loder - November 4, 2009 16:11 EST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OfwpkHV2clM

最近,Roubini這位黃金空頭"大師",又出來喊話。
這位在黃金與石油上看法每每皆嚴重錯誤的荒唐大師,
最近又提出黃金下看1,000。
他還看好全球經濟復甦,上一次他出糗還出得不夠大,
這一次,這位"大師",他到底是真是假,將可以得到更多驗證了。
Roubini Sees Gold Falling to $1,000 by 2015 on Global Recovery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6-03/roubini-sees-gold-falling-to-1-000-by-2015-on-global-recovery.html

Gold prices are heading towards $1,000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the gold bubble is deflating, and why gold prices are likely to move much lower by 2015

http://www.guardian.co.uk/business/economics-blog/2013/jun/03/gold-bubble-bursts-nouriel-roubini

他就跟索羅斯一樣,是令小綠更加放心的反指標。
既然看目標價如此低看到1,000,距離現在的價位,
空間相當大,別光說不練,
歡迎他們進場放空黃金,好好掌握黃金"崩盤"的"大行情",
他們越喊,小綠就越放心。

現在活在紙幣體系的經濟學家,大多都是有知識沒常識的人。

要了解經濟,叫roubini去做生意看看。

看他怎麼回答,平均生產成本1400美元的黃金,怎樣跌到1000美元?

摩根大通库存黄金创历史最低水平

http://ckfstock.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5.html

We've been fed with the "COMEX default" story or "JP Morgan default" story for years already but it has NEVER materialized. In fact, not only we generations but our grandparents were fed with the same absurd hypothesis in 1970's. It's really exhausting to read such kinds of story day by day since no any default ever occurred in reality and of course it won't happen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Could anybody tell us if the COMEX stocks or LBMA inventory make any sense? I can read from the chart that gold inventory today is the same like 4 years ago and it’s even larger than 5 years ago. The chart is also quite deceptive, we’re not approaching zero, as it’s perhaps trying to appear.

Gurus trumpets shortages year by year, but the only shortage that can be occasionally proven are based on limited mints’ capacity to make finished products (coins, bars, medals) from massively plentiful of crude gold.

哦,小綠大我不是說懷疑你刪了,可能我表達的不好吧
我之前貼了3條連結給下面問銀價溢價的版友,回覆方法跟上面的一樣,可能disqus或者那晚網路有點問題吧

再回一次吧..之前的留言莫名其妙的消失了orz
以下是香港其中三間網路有報價的實物白銀零售商的報價
https://online.kitco.com.hk/silver/index.html

http://www.goldbar.com.hk/?m=products

http://www.lpm.hk/buy_silver.ews

小綠有打算再寫一點關於白銀的新文章嗎?雖然前面已有幾篇,不過時間上也過去了1~2年,我也不確定目前整個白銀投資環境是否有新的改變?

貴金屬部分,我自己一直只有買黃金,好像在台灣都是習慣買金。不過,我實在已累積很多的黃金了,希望分散到其它金屬,可是我看了白銀的價位,才22塊多美元,怎麽比30年前還低啊?30年來物價都漲多少倍了,不知道白銀是否出了什麽問題?希望小綠有機會談談。假如白銀還不是時機,其它貴金屬(鉑金)值得投資一些嗎?

洋人也看得懂這邊的討論?

這個洋朋友是在抱怨,所謂的COMEX、LBMA或摩根大通快要交不出實體黃金的違約“故事”,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餵”給大家,卻從來也沒有真正實現過。至多也就是實金供應吃緊,而這個所謂的吃緊,也不過就是那些加工金幣、金條的鑄幣廠,產能無法馬上趕上成品訂單的量,但用來生產這些金幣、金條的原料金,數量多的很,從無斷料之虞。洋朋友也質疑,談論COMEX或摩根庫存無甚意義,那些一直拿違約故事“餵”大家的人,想要引導大家認為庫存就要變零,但這其實根本是牽強附會的硬掰。現在的庫存至少還比2008年多。原文大意就是如此。


其實,他説的不無道理,部分情況也屬實。但庫存一直下降也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解讀就看個人。

良藥苦口,很多人肯定都不愛聽這些真話,因為這是人性。可是,金玉良言雖然苦口,卻是持盈保泰的唯一解藥啊。

高報酬伴隨高風險,如果白銀存在讓人獲利十幾倍的潛力,就代表它同時伴隨讓人虧損90%的風險。人性總是只想看見幾十倍獲利的美好未來,但是“忘記”虧損90%的風險卻是可怕的。

1980年銀價從50美元一路跌至2001年4美元,跌幅92%。一直到2013年,還停在低於23美元,33年後卻連當年高點的一半都不到。這個現實的白銀走勢,說明了上面的高報酬伴隨高風險的道理。當您想像着白銀變成230美元的美好未來而笑出來時,不妨也做好跌至低於23美元時該怎麽辦的心理準備。世事無常,投資尤其如此。

白銀是工業貴金屬消耗品, 也有其生產成品, 這些因素都需一併考量.

更正, 是生產成本, 非生產成品

最可怕的,莫过于鼓吹『白银将是你这一生中,再也不可能遇上第二次的赚取最大暴利机会』的言论。2010~2011年白银急涨的那段时间,这样的言论网上随处可见,还有喊出白银目标价剑指2300美元的疯狂管家。随后,白银就崩盘了,那个管家从此消失。莫说2300,一路跌至现在连23都站上不去,留下一堆错愕的银虫被套在高位,日夜苦等解套的一天。


发文大谈白银如何稀缺、如何有暴涨潜力的『千载难逢获利机会』时,拜托,请不要忘记也顺便提醒白银的暴跌风险。把1980~2001这20年间,银价一路走跌超過90%的历史加在文章内,给读者一个提醒!这才是负责任的表现!

你應該是看過關於推薦白銀投資的文章,所以產生興趣?樓下的阿修羅等大大有提到,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這是自然的規律。我不否認這些看好白銀者提出的論點,他們說的有一定道理。只不過,投資一定要考慮方方面面,在你心動未來有機會賺幾十倍機會的同時,更要先考慮好如何面對、以及是否能夠接受白銀投資的高風險。

可惜的是,這些文章為了保持看多的一致性,都只強調白銀的多頭論點,卻幾乎絕口不提它的風險。事實上,當你回頭去檢視白銀的歷史走勢,你就會明白,天底下沒有白吃的投資午餐。白銀在1980年代最高漲到50美元,現在即便經過美國4次的QE印鈔、西方國家+日本的競貶貨幣,也只回到22塊多美元,還不到30年前的一半價位。我想提一個蠻有意思的假設性問題:假如沒有美、歐、日的QE,現在的白銀會是多少價格?還能有22美元嗎?白銀是否真的像那些看多者所描述的,未來只有一片美好光明,得要你自行拿捏判斷了。

要是閒來無事,你不妨去 youtobe 搜尋,找一則2011年的白銀新聞視頻,説有個大戶豪擲1300萬元台幣,買入銀磚。雖然新聞沒說這個大戶當時買進的價位是多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白銀光是今年以來就已經下跌超過35%,而當時的白銀價格遠比今年高,所以大戶的損失絕對不會少於四成。換算下來,最少虧損520萬以上,而且這還不包含回售給店家,要額外損失10%~15%的價差(白銀店家的利潤),加起來就是600~650萬的帳面損失。



你自行評估看看,如果可承受這樣的風險,當然就可以投資白銀。不管怎樣,負擔高風險,就有高報酬的機會。

1979~1980年時,台北市的平均房價(新成屋)大約是每坪5萬元,而當時的白銀價格最高來到約50美元。經過33年後,2013年6月台北市的平均房價(新成屋)大約是每坪90萬元,而白銀價格不到23美元。

也就是經過長達33年的時間,台北市房價上漲1800%(17倍),同期間內,白銀卻下跌55%。一來一回,換算白銀相對房地產的購買力,就可以看清白銀的『實質購買力』暴跌的有多嚴重,這已形同大貶值。所以,我不能認同 “白銀抗通膨、白銀保值” 的論點。你也可以拿石油價格來計算白銀購買力,得出的結果完全一樣。



我要強調的是,33年絕對是夠長期的時間,可不能狡辯説只是 “短期” 效應。對於一直不斷強調白銀抗通膨的說法,完全經不起長達33年的時間檢驗。這根本就是誤導。

謝謝熱心的各位給予老張建議。特別要感謝kiwi,老朽正好就是在民國69年(1980年)買房子,所以你提出的數據對比,給我特別特別深刻的點醒。難怪黃金還是最多人的最愛,這是有其道理的。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3:2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3:3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3:4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3:5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3:6 寻梢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3:7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3:8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這些東西本來就不是給你賺快錢的,真正的投資者須要自己做好一切的判斷,而非盲從跟風,與賭博無異。

每個藥都有人說是良藥
那個藥沒害死人過?
但我只知道一件事
哪裡人多,哪裡一定危險
歷史的規律,別人恐懼我貪婪
實體黃金白銀從來都沒有人多過
就算2010年也沒人多過
問問身邊的人都知道XD
根本沒幾個人真的去買實體黃金
台灣的未來你有相心我可沒信心
我可不想到時才像某些國家人民被逼到只能搶黃金
很多人都笑說哪國的大媽賠錢狂買
卻不了解他們身邊的環境逼著他們只能買這些東西
物價漲著飛快.....不買留著當廢紙嗎

還是那時要當那個排了隊還什麼都買不到的下場
悲觀嗎?但是台灣未來的發展的確有機會走到這一步

如果沒有打算移民的
我勸你們最好多留些硬資產
沒有借貸的硬資產
不要到時搞到什麼都沒有
只看台灣就好
你還覺的台灣能東山再起嗎?
會走上坡還是會走下坡?
聰明的人早就開始分批把錢用各種形式藏起來了
有人說笑說希臘慘,一直要花歐盟的錢
卻沒想過背水一戰的台灣未來真的有比他好?

以下有網友對(白銀越跌越買,越跌越是機會)提出反對言論,
我想若是短線投資,你們的說法正確無誤(適用於任何金融商品,包括金銀)。
但這種投資方法用在黑大、小綠大等輩的長線投資上,並不適用。
相反的,短線投資方法很容易被洗出場。
因為以目前的價格波動,不管價格起伏,長線投資者不會輕易賣出,而且還會持續買進,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分析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商品上漲太快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壞事,因為他們能買的量少了;而若該商品跌價,能買的量多了,反而是好事。不管漲價或跌價,他們不會在短線賣出,因為他們只在乎到終點時有多少商品可以賣出,既然如此,他們便會希望在終點之前能多買些商品,所以跌價對他們來說反而更開心了。

人家kiwi大提出33年的數據了,你還在說"短線投資"? 白銀經過33年的時間,相對其他硬資產的購買力, 是這樣的重跌, 33年是"短期"嗎? 或許真的有人認為33年是短期,因為他預期自己可以像彭祖活到800歲吧!

我這篇可不是回應kiwi的。
可不要隨意對號入座啊!!
況且kiwi所舉的例子非常極端,試問台灣房地產從1980年到現在經過幾輪漲跌了?
白銀50美元的價位維持多久?難道大部分買白銀的人的平均價位都是50美元嗎?
而這裡的黑大、小綠大,是從1980年開始建議大家投資白銀的嗎?

看到有幾位板友一直就白銀在過去33年的購買力數據,認為長線投資這資產上並不可取,同時藉此揶揄小綠大、黑大這種長線投資,愈低價愈買愈高興的投資法有問題,這種邏輯思維實在奇怪。

重點是,我們是在何年何月開始投資黃金白銀?是在1980年開始嗎?很明顯是在這幾年內,這幾年白銀價格曾低至9美元,又曾升過到49美元(也就只有兩天),事實上這幾年白銀大部份時間也在15-35美元的區間內上落,就價格而言,今天的22美元銀價你並不需大驚小怪。況且,為何要用1980年的50美元來說,而不用1970年的1.6美元?然而,問題重心並不在於其價格,而在於整體的邏輯上。

你說白銀過去33年很差,因此我們這種長線投資有「前車可鑑」,所以必死無疑。你完全忽視了一點,就是隨著時間的演進,世間多種事物的基本面也會改變,其實上世上萬物皆如是,即使天體運行也會隨著千萬年時間,在軌道上有所改變。

你對白銀這種說法,就好像我說這位老伯伯今天88歲了,活了88年也很好的,你看看過去的紀錄,身體不知多麼壯健,在我看來未來也會如此,多活過88年有多難?

人的體質會隨時間老化,大至身體機能,小至每個細胞,也會隨著時間而自然老化。

白銀的存量會隨時間減少,白銀的需求及消耗卻隨著科技需求而激增及微型化(即回收更困難了)。大至整體存量的極限值,小至每件電子零件的消耗量,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時間的細微流動也會對事情有著不可抗拒的演化,包括其供給與需求,兩者反映出來的,就是價格。

即使抽象如經濟,其本質也如是。

印鈔印了42年了,世界經濟還很好的,再印過42年也不難吧?是嗎?看清經濟體的真實一面,觀察其細微改變,你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演化,這種經濟結構必定會趨向滅亡。就如人的生老病死,這種印鈔經濟也有其興衰起落。

時間點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在30年前投資白銀,卻忽視白銀的存量及可開採量,單憑白銀價格大升便作長線投資,愈跌愈買,結果絕對是個悲劇。同理,我在那位老伯20歲時,胡亂賭他很快會死,說不定我死了他還未死呢。經濟也是一樣,42年後的今天,時間點已經很接近了,今天賭印鈔經濟崩潰,與40年前賭印鈔經濟快要崩潰,是完全兩碼子的事,也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要看小綠大、黑大及更多板友(包括小弟)的看法及做法對與否,請不要用倒後鏡來看,要看對未來的分析,這種分析在邏輯上的對與錯,嚴謹與否,才是重點。要反駁的,請用對未來的分析,你對未來可以有不同看法,但分析嚴謹與否則是另一回事。用過去的硬數據來告訴我們在誤導人,實在有點兒膚淺,不是嗎?

之前就有網友針對郎咸平那篇房地產黃金論作分析,沒想到還有人拿相同論點來說。看看就好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家生病了,您用強心劑,他可能會腎衰竭;您用腎上腺素,他可能會心臟衰竭,國際經濟進入老年期道理相同,這便是一個人、一個經濟體無解的宿命。

Koyuki Tang大用年齡來比喻分析的時間軸,如同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的時間軸,所謂時間軸就是我們所在的時間位置。空間軸是我們所在的區域位置,對時間、對空間、對歷史條件、對社會條件有著系統的條理釐清,才能透視真相不被誤導、蒙蔽。

當代經濟社會從崛起、振興到步履蹣跚已經400多年了,從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開始,古典經濟學一直運作到1929年。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引發慘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凱恩斯學派為了救亡圖存改造了古典經濟學,直到70年代金本位完全消失。

今天的經濟困局,不是人謀的得失如何如何,而是不得不然的宿命,任你我任何人當美國聯準會主席都必須走上相同的道路,宿命是無法改變的。

借用NEW AGE影集星艦迷航的一句話:不要反抗,反抗是沒有用的,命運會在前面等你。

一個有志之士,念茲在茲的不是身家財富,不是要做首富富可敵國,您以一個年輕的生命,午夜夢迴思索金錢的意義,這樣的意義本身超過金錢本身的意義數千數萬倍。

重要的是,我們正在面對怎樣的時代形勢,我們要為怎樣的社會付出怎樣的心力。能否正確解讀、深刻理解,是我們正反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即是理。您說,我們將面對一個光明的時代,還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呢?

我在facebook寫金銀和貨幣體系的問題,被人污衊,謾罵,套帽子,搞莫須有....老實說,我被罵的很happy....因為這是證明黃金白銀嚴重被的低估的最大證據!

我在facebook寫金銀和貨幣體系的問題,被人污衊,謾罵,套帽子,搞莫須有....

老實說,我被罵的很happy....

因為這是證明黃金白銀嚴重被的低估的最大證據!

為何特地去給人罵?

原因有三:

1.當作修行!

2.可以讓多一個人明白,就儘量多一個。這是福德。

3.無聊!找娛樂!老實說,我寫文章雖然被人讚時好事,但是我最大的樂趣還是在於給人踩!

很多人對黃金白銀的非理性排斥,認為股票永遠比黃金好,卻忽視了循環規律的存在。

送上聖經一段: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3:2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3:3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3:4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3:5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3:6 寻梢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3:7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3:8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我雖然是佛門居家弟子,但是不排斥聖經,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有容乃大,萬法歸一。

之不入耶教,只因教規不適合我脾性而已。

不然, 你覺得kiwi大應該用多少價位時的白銀來比對,才會讓你感到滿意? 1美元嗎? 白銀的歷史最高價位就是50美元, 這是打從美元成立以來, 白銀所能出現的最好價格, 而且為時都極為短暫, 這說明了白銀價值的什麼問題呢?

而且我不懂, 人家kiwi大是以1979~2013年, 這33年的時間, 來比較白銀對其他硬資產的相對實質購買力, 這跟"大部分買白銀的人的平均價位都是50美元嗎"扯得上什麼關係呢?


kiwi大講東, 你在那邊扯西, 如果你對kiwi大提出的數據證明不滿, 那你應該提出數據, 證明白銀在這33年來對土地, 對石油升值啊?

五窮六絕七翻生....銀價下跌600年,也到頭了!2001年開始,銀已經進入萬里長征的道路上了!途中雖然有曲折,但是前景光明

結果,我還是沒有看見有誰提出具體可信的統計數據,證明白銀在1979~2013長達33年的時間中,對房地產、石油、小麥等其他硬資產的實質購買力升值,從而反駁kiwi大提出的佐證數據、並證明自己一直宣傳 “白銀是抗通膨及保值” 是真的?

看來看去,只是説些類似 “過去不代表未來”、“過去崩跌不表示未來不會漲”之類的話?尤有甚者,竟然還有引述聖經作為答覆?這是暗示我們,花錢買白銀,是要把未來損益交給上帝決定嗎?賺賠皆由Jesus Christ的旨意替我們決定?

真難以置信。

就算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至少過去表現可以作為該投資目標的可能風險參考吧?因為,白銀購買力在過往33年大跌是已發生的事實,既然已發生過,當然就表示白銀跌起來、就是可以跌這麽多!要鼓吹別人去買,難道不該給讀者提醒風險?這跟銀行理專當年推銷雷曼債的做法有何區別?

PS 我剛看了最新銀價。21.66美元

我對於你的幾個問題,做如下回答:
(1)為何要用1980年的50美元來說,而不用1970年的1.6美元?
OK! 我就依照你的要求,比較1970年~2013年,這43年來,白銀對房地產的實質購買力變化!

1970年(民國59年),當時白銀價格就以你說的最低價1.6美元為準,到2013年的今天,銀價是21.66美元,總共上漲1354%(漲幅12.53倍)

1970年(民國59年),台北市的平均新成屋房價是每坪新台幣1萬元,到2013年的今天,台北市平均新成屋房價是新台幣90萬元,總共上漲9000%(漲幅89倍)

如果你同意房價不會自己上漲,它會漲價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那麽你就可以看出,房價反映43年來的台灣通膨率是9000%,可是白銀只上漲1354%,這是嚴重的購買力貶值。不止是房地產,白銀對石油也是一樣的結果,你有興趣請自行算一遍。

就算從對白銀最有利的1970年1.6美元開始計算,時間跨度拉長到43年,你也可以清楚看到,白銀所謂的 “保值、抗通膨”是站不住腳的,是經不起時間檢驗的。白銀只能在某一小段時間,比如1970~1979年,顯現保值,但時間一拉長,就完全破功。白銀在1929~1937美國大蕭條期間,更是幾乎崩盤,與黃金走勢完全背離。

(2) 你的老伯伯比喻,我不能説完全不對,但也無法認同。你認為,過去的歷史重不重要?我看到有幾位朋友,其發言似乎不太認同過去的歷史,因為他們認為過去不代表什麽,過去就只是歷史,與未來無關,所以白銀就算長達43年都表現如此差,也不值一提,也不代表未來。

那我要提出一問:既然過去是過去、未來是未來,沒什麽參考價值,那這邊一直提倡黃金才是真貨幣的言論,也就沒有任何可信度?各位憑什麼説“黃金才是真貨幣”?不正是從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黃金一直擔任誠實貨幣而得出的結論?假如你要否定歷史,你要鄙視我分析客觀歷史數據得出的結論,那你更不該相信“黃金才是真貨幣”的理論,因為它也是從過去歷史中總結得出的結論!

不過,我不太喜歡辯論這種東西。我寧可去看客觀的數據。白銀在過去43年以來,就長期的表現來看(雖然在某一小段短期間內可以,比如70~79年),就是無法抵禦通膨,這是客觀的歷史事實所告訴我的。白銀的實質購買力在過去43年都貶值、無法保值,你要讓人信服它在未來43年會突然華麗變身,勢必要提出更具體、更有力的客觀數據。

(3)大部份看好白銀的部落格或文章,他們看的都是至少十年八年的長線投資。

我的歷史數據分析也是長線,無論是過去33年還是43年,我相信比你提到的十年八年要更加長期。



最後,雖然我的文章可能看起來很像是在唱空白銀,不過我其實沒那樣説。白銀未來到底是漲是跌,我不信有誰可以拍胸脯保證,除了上帝。我只是要提醒,不要忘記白銀在過去數十年來表現出來的風險,投資之前請記得先考慮好這些風險,然後才做決定。先想好風險,再來考慮獲利,這是面對無常的投資市場,賴以存活的唯一靠山。

又一位高手出現了,精彩!

看來還是要相信阿公阿嬤的智慧,囤金才是王道啊!

我之前在銀磚投資上重跌一跤,賠了數百萬,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何白銀無法像那些看好者所説的表現,所以還是會來這邊看看別人的討論,冀望能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直到今天看到您的分析,我才真正恍然大悟,原理自己是因為在錯誤的時間,買進錯誤的東西,所以我付出慘烈的代價。當下真的很痛,但也總算能瞑目了!

我想小綠和K大應該沒強調白銀可以抗通膨,他們只說這是避開下一次金融危機的好標的,所以你用(抗通膨)來反駁,沒有實益。
我記得小綠大說過,如果央行不要亂印鈔票、亂搞金融秩序,他完全不看好黃金白銀。
你舉的房地產,我不想在這討論區開岔討論,因為房地產的漲跌輪動順序是另一套分析方法,需要花費很多篇幅討論。商品的漲跌都有他們各自的理由,但你不去討論備後漲跌的理由,只隨意取兩個時間點來分析投資的風險,這不是跟簽大樂透去參考之前開了什麼號碼來作為之後開獎的參考依據一樣嗎?

台灣房地產從1980到現在大概經過兩次大跌,好像是1990和2003吧,他不是一直都抗通膨。
另外你的房地產平均價格為什麼不是全台灣而是台北市?光以台北市為力恐怕不客觀吧。
最後,我要說的是,小綠大開部落格的重點,就是全世界央行狂印鈔票,將致使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發生,在此之前可以買實體貴金屬保護自己資產。其他很多理由都是煙霧彈,要混淆視聽的。狂印鈔票而不從實體經濟增長著手,要怎麼恢復以前的繁榮?這點從沒看過有人提出有力的論證。

你別激動麻!!
我本來這篇就不是回應kiwi的,所以他講東,我講西,本來就是兩碼子事。
問題是你幹麻硬要把我的回應和kiwi扯在一塊?
看文章不要那麼一廂情願麻!!

他寫這篇應該主要是要提醒人不要見風就直接投入。


房產都有其地域性,是財富的容器,會因為寬鬆資金或經濟發展而有升跌,一次都市重劃很可能就使房產暴漲,而挑不同地方來講有會有不同結果,我認為拿薪資來做比較或者是說勞動力來衡量或許會有更廣泛的立論基礎,不過這又要參考很多東西了。


無可否認,現在白銀作為商品的屬性成分比較大,所以其價格會隨著用量而有供給需求上的價格變動,波動性也較大,也日益稀缺,看漲看跌很多理由,而這些都是要被考慮的,就通膨而言其本身也有不同面向要去探討。也有人說黃金不能抗通膨,股票可以等等,在不同時候卻可能都有不同結果,真有所謂一直抗通膨的東西?有時而為之罷了。巴菲特也曾因為白銀而大賺。


另外,黃金是貨幣不只是歷史結論,還有其特性使然,使人們一再的選擇它,否則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沙之中,而不會到現在幾大央行都持有巨量黃金。


最終還是要回到基本面去探討,才比較有意義。

PS通膨的第一個定義是貨幣供給量的增加

很多人都乎略一件事
包含你
歷史作為一個參考
但是還要代入現有的因素和實用性
30~40年前這些物資還沒有那麼多的用途
30~40年前這些物資還沒那麼缺乏
但是你有提到一個重點,為什麼這段時間價格都沒反應出
是有人打壓還是當時稀缺度還不夠
沒錯,會投資這樣東西的人就是在"等待"這個機會
等待這東西出現嚴重稀缺的機會(用途增加.和可挖掘量的減少會加速)
你可以說這些人是痴心妄想


歷史也是由人所創造的
白金以前也是很不值錢的
現在居然比黃金還貴,有趣吧
歷史可以參考,但也別完全當成聖經來讀
如果有些基本變數和歷史有所差異
你們是不能期待這些資源會走向和歷史走上同一種道路
尤其是在有限的資源下
一旦這些資源逐一用盡,只能以回收管道取得
這些情況可都是在歷史上找不到參考值的
更別說那時白銀工業用途性如此的"低"

KIWI大發表的論述小弟認真拜讀,如同先前AP大和APPLE大的論述,我覺得任何一位金甲蟲都要虛心接受,像這樣理性邏輯化的反面論述是很有價值的。網路文章作為另一種形式的公共媒體,自然有其社會責任,KIWI大的許多意見小弟誠心受教。

國府來台後,台灣基本上政治安定,作為圍堵共產主義的重要島鏈,美國全力協助台灣發展經濟,這樣的條件是其他國家地區所沒有的。加上二戰結束後,國際經濟基本上終結了30年代的大蕭條,再加上戰後嬰兒潮努力拚經濟,房地產60年來的榮景是時也命也運也。

過去的60年,就以投資報酬率而言,誰與爭鋒?一如股市的投資報酬率 ,誰與爭鋒?過去60年,買房買地都是對的,因為,就國際經濟和台灣經濟而言,是處於青壯年期的時間軸,今後呢?台灣經濟體和國際經濟體是要進入怎樣的時間軸呢?

30年前,婦產科炙手可熱,選牙科會被譏笑,今天牙科門庭若市,婦產科門可羅雀;30年前公園看不到輪椅,今天的公園滿是是外籍看護朋友和風燭殘年的老人。

不一樣的時間軸位置,它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是完全不一樣的。

識時務者為俊傑,世界已經在改變了,時局已經在改變了,過去的思維和分析方式可能並不適合現在。一如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終結了封建王權,因為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的巨變是會改變人類社會的。

捻亂回亂不能撼動甚麼,義和團太平天國也不能撼動甚麼,武昌起義就不能終結大清王朝嗎?第二次世界大戰不能撼動甚麼,70年代的巨變也不能撼動甚麼,明天的世界真的就可以高枕無憂嗎?

我們都不是上帝,沒有人可以鐵口直斷明天的世界,波浪理論就是研究人類社會的“道”,小綠、朱大和各位的基本分析我不是很懂,因為波浪理論的超長周期分析讓我跟許多朋友有了許多交集,因為因緣我來到了這個園地從發表中學習,誰又能真的知道明天的世界呢?

我們相信“道”就是道路,我們要努力認清看清前面的道路。

回kiwi,

很高興你對小弟的論點題出了良性討論,好的討論區就是需要這種持正反意見的論點,經深入思考及討論後,大家才能有所得著。

說回正題,我有把你這篇回應仔細地看了三遍,但還是未能看到你有正面回應到我提出的重點。首先,我說「為何不用1970年的1.6美元,而要用白銀在1980年的「瞬時歷史高位」$50美元來分析?」,原因其實在你第一點回答的答案內已經可以找到。

那就是原本你用1980年的高位來算的話,白銀的價格在33年間竟下跌了55%之譜,若然再將通貨膨脹的因素計算在內的話,那結果絕對會更令人難以置信。然而,用較客觀的價格(為何較客觀?後述),即1970年的$1.6來算的話,白銀在43年的價格卻上升了1354%!這可不是300%與1300%的分別,而是倒跌55%與暴升1354%的分別啊。先撇除「實質購買力」不談,單是這數據的極端分別,也足以令人覺得用1980年的高位來算,是否有誤導之嫌?

那為何我說1970年的$1.6價格,相比1980年的$50來說客觀得多?(對,這不只是「較客觀」)

因為,無論要用價格來作任何分析也好,你都絕不能只看其「價格軸」,你必須連同「時間軸」一并觀察,所謂時間軸,絕非只看其「時間點」(即1970年、1980年等等)那麼簡單,而要觀察其橫跨的時間長度。$50的銀價,在歷史上只在一段短至數天的時間內發生,正確來說,白銀價格由1979年9月升破$11美元後,價格在4個月後直指$50美元,然而卻在短短兩個月後跌回$11美元,這才是80年白銀泡沫價格的真實一面,用$50來分析顯然是不夠嚴謹的表現。

而$1.6附近的銀價,則由1961年的$1.2(或1963年的$1.29)至1971年的$1.39(或1972年的$1.98)橫跨了整整十年時間。你可以看到,事實上那個1970年的$1.6,並不是如你所說的「對白銀最有利來計算」的時間呢。1966年的$1.29,或1971年的1.39,相比這個還要「有利」,而且以上這些數據也不是什麼「瞬時歷史低位」,只是年度的收盤價而已。而我提出1970年來說,也只是隨便舉例而已,因為我不是說過嗎?

「問題重心並不在於其價格,而在於整體的邏輯思維上。」

就是那個會令世間萬物的基本面都會慢慢改變的「時間軸」,它會令白銀的供給與需求等的基本面,有著不可被輕易逆轉的單向演進。這是個我認為的重點,而你卻沒有作正面回應。

但既然你未對這點提出問題,那我也暫時對此論點不再任何補充。我打算就你說的以下這段,作出一些回應:

「如果你同意房價不會自己上漲,它會漲價的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那麽你就可以看出,房價反映43年來的台灣通膨率是9000%,可是白銀只上漲1354%,這是嚴重的購買力貶值。不止是房地產,白銀對石油也是一樣的結果,你有興趣請自行算一遍。」

事實上,這世上任何物價的上漲,都會有其「自己上漲」的原因,它們的確會「自己上漲」。而通貨膨脹,絕不是令其價格上漲的「唯一因素」。

通貨膨脹率可以從物價的升幅中反映出來,卻絕對不會是由物價的升幅來反映通貨膨脹率,這點你絕不能胡亂攪錯。

這原因就如S大所補充,通貨膨脹的定義是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而不是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只是通貨膨脹發生後的其中之一個延後發生的「果」。要客觀準確地計算通貨膨脹對物價的影響,你必須要將「所有商品的物價」來作加權平均來計算,而非只看房地產、黃金、股市、食物或醫療的「任何一種」,而是必須包含其所有的加權平均值。

只要你明白或認同這點,其實問題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綜合以上兩點,你就會明白,無論是以白銀的1354%來算,或是以台北房地產的9000%來算,都不會是這43年來的「台灣通膨率」(甚至台北通膨率也不是)。事實上,這43年台灣平均物價究竟上升了89倍之多,還是白銀的12.53倍較為接近?我相信這裡的板友也會心裡有數。

「因為台北房地產的升幅比白銀高出很多很多,因此白銀的『保值、抗通膨』能力是站不住腳的,是經不起時間檢驗的。」.....結論絕對不是這麼輕易下的。

那麼,是什麼令到台北房地產在過去43年來的升幅,遠遠高於白銀,因而令白銀的購買力,在這43年裡,相對台北房地產,出現嚴重的購買力貶值?對石油也是一樣,究竟為什麼呢?

這是另一個大課題了,我不能三言兩語作簡短回答,還是留給有興趣的板友們討論吧。其實是因為小弟將要離港兩星期,故我暫時未能再回應這討論串了,回港後有機會再參與大家的討論吧,再見^^。

感謝江邊月前輩的指教。

不要被表面價格所蒙蔽,而要思考其背後包括歷史演化、宏觀結構、基本原理及邏輯,這是才小弟所追尋的東西。

唯有當我們對該事物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我們自然會被引導到那個「未來的結果」的正確方向。價格只是其過程中的煙霧,短期的價格是難以觸摸的,千萬不能被迷惑。

對了,原來小弟漏掉了一點還沒有回應,就是你就我們對黃金的貨幣屬性這點,來說明我如果認為過去是過去,未來是未來的話,那麼憑什麼說黃金才是真貨幣?

因時間關係,小弟回答盡量精簡。

首先,我從來沒說過或認為過去對未來沒有影響性,相反,我對歷史極為重視,但並不流於其表面價格的分析,而在於重其基本面及了解其價格體系。因為唯有研究它的歷史,你才能夠對它的各方面組織出完整的結構。

那為什麼價格的分析相對沒有基本面或了解價格體系的分析來的重要?

那你便要想想,價格其實是被什麼因素所影響。

第一點是其基本面。對白銀來說,也就是供給與需求。

對「供給」的分析又要再細分為「年開採量」、「總可開採數量」、「政府庫存量」及「年回收量」。研究這數十年的歷史,你可以看出白銀在供給方面,有戲劇性的變化。

而「需求」亦細分為「工業需求」、「投資用需求」及「民間儲藏量」三大部份。其中「工業需求」又再細分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兩部份,「投資需求」則分為「實體投資」及「衍生品投資」,其中絕大部份的「實體投資」,其本質為「民間儲藏量」,其中一項影響「民間儲藏量」變化的因素,就是極重要的「政府政策及地緣政治」這因素。而一旦被民間儲藏,就難以再被市場收回成為供給的一部份。(除非價格大漲)。與供給部份相同,研究這數十年的歷史,你亦同樣看出白銀在需求方面,有戲劇性的變化。

而價格的變化,其本質其實只是供給與需求兩者的變化所得出來的「結果」。與其埋頭研究結果(價格),倒不如花更多時間來研究其背後的原因(供需)還來的實際。

但這樣還不夠,你還要清楚了解影響其價格的「外來因素」,即其「價格體系」,一個被扭曲到極點的價格體系。只研究歷史數據帶給你的供給與需求的變化,而忽視其背後用來報價的「價格體系」,究竟對白銀價格有什麼影響,這樣對白銀的分析亦不夠全面。

有關價格體系被嚴重扭曲的部份,因篇幅很長,還是到小弟的「被扭曲到極點的價格體系」一系列的文章來看看吧,而這系列還未完成,對這題材有興趣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http://silversblogger.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7.html

至於為何黃金是真貨幣,這其實完全是另一個思考題目,一個與價格、需求和供給幾乎無關的題目,甚能相題並論?總之,歷史是重要的,思考歷史能帶給我們無窮智慧,然而,歷史能被利用的,遠不只分析價格那麼簡單!

如果43年的期間,在你的定義中是短期的價格,那真的只能佩服你的耐力,對除了以外的其它所有人來說,43年實在是長期到無以復加的投資時間跨度。按平均壽命來說,一個人只有一個43年。

我沒說過那個「短期」是指過去那43年啊,我所指的是,像近年銀價波動($9-$49)及近月的下挫,都是短期價格波動,而事實上被這種價格波動所影響的,絕非少數,對嗎?

另外,我也說過過去43年是重要歷史的一部份,絕對有參考價值。但我也清楚說過,我們活的是今天,看的是未來,而過去要參考的,價格(供求及價格體系所得出的結果)絕非其重點,我要表達的就這樣而已。

(1) 似乎,只要某段時間軸所算出來的結果,不利於白銀,就不被認可?1970年的1.6美元,是您自己提出的依據,等計算出來對白銀更不利,您又否定掉它,説這個時間軸不客觀、沒意義,只不過是您隨便舉個例?既然如此,何不直接説一個您認為絕對可以接受的時間軸?1970~1979嗎?

白銀還有比1.6美元更低的1.2美元?好吧,我們直接用1美元,甚至0.5美元計算如何?可是,相對於房地產的9000%漲幅,白銀算出來的購買力還是貶值,結果並沒有何不同啊?還是我要用0.1美元去算、算出白銀升值的結論,您才滿意?問題是,白銀有0.1美元過嗎?

時間跨度43年的計算被視為不客觀、沒意義,為何1970~1979的十年時間軸被各位視如珍饈、奉為圭臬、一提再提?一言以蔽之,因為這區區的、短短的時間軸,對鼓吹白銀最為有利,所以這十年才是客觀,而43年的時間段對白銀很不利,所以是斷章取義的時間軸?OK,那我也不再多說什麽,因為即使我用80年、100年也無用,除非我能算出各位想看到的白銀購買力 “大升值”,否則所有的時間軸都是不客觀。

(2)我用台北的房地產,是因為我住在這裡,對這裡的價格最熟悉。而且,台北的房地產,在台灣向來被視為 “抗通膨” 的代表,所以拿來與白銀作比較。但是,我也說過,白銀在過去30~40年的購買力貶值,並不是只有針對台北房子,還包含石油。甚至,應該也包含黃小玉、咖啡可可等原物料。白銀在過去數十年來的實質購買力貶值,是全面性的。(所以,投資白銀的風險之一,就是長期實質購買力下跌)

或者,您何不用香港過去43年來的樓價來對比白銀的購買力?看看結果有何差別?您自己算一算,心中就會有數。其它要和我argue為何用台北房價的人,何不用你自己居住的地區去計算及做1970~2013的購買力對比,看白銀購買力是升值還是貶值?

(3)我不想模糊我的重點。我只Focus在白銀過去三四十年來,相對於其它硬資產的購買力升貶。這是客觀事實,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找出來並計算的事實。所以,這是我可以提出的論點,目的就是提醒有意投資白銀者,不要忽視它在過去所表現出的 “長期實質購買力下” 風險。

至於,究竟白銀為何過去數十年表現不佳、或是為何樓市油市表現更佳,當然若您有興趣探討,很歡迎,但這是另外一個課題。

您說的我可以認同。所以,我前面提過,“雖然我知道自己發表的文章,看起來很像是在唱空白銀,但我其實沒這樣説,未來是漲是跌沒人能保證,除了上帝”。白銀在過去三四十年,確實是無法保持長期的實質購買力,這是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的。所以,我提出來,提醒一下這個風險,在投資前務必先考慮好這個部分。


當然,白銀未來有可能確實如同看好者所言大漲,但是,由於它在過去數十年的長期表現並不好,所以,我們還是要防範萬一判斷有誤時的下檔風險,而過去的貶值可能就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參考的風險下檔。

kiwi大最後一段的最後幾句話真是金玉良言:投資先想好風險
值得我輩警惕自己。

真奇怪,是我的表達能力有問題嗎?為何我的說話會被你誤解呢?

首先,用$1.6來計算出來,為何會反而「更不利」?你可以重新將我說的話客觀仔細地再看一遍,再平心直氣地回應嗎?

另外,$1.6對白銀較有利,這句話是你說的,我只是提提你這不是我特意選出來的時間及「最有利」價格罷了,只是這實在是相比你提出的$50客觀的太多了。沒想到會被你扭曲成想找個更好的價格,並放大到「討論重點」那麼誇張,實在令我無言…

我由第一篇已經說價格本身不應該是研究重點了,而你就一直拿價格作重心作討論…

而你的論點一直十分清晰,可沒有半點模糊,而我也一直就你的重點作回應,然而你卻一直對供求在過去及未來的變化,及其價格體系隻字不提,你真的清楚明白白銀價格是怎樣來的嗎?我要怎樣才能與你就這點討論下去?

我就以我回覆europa大的以下一段作結尾吧,因我將要登機了不能再討論下去。

「這43年來銀價上升13倍,在我來看很乎合實況,重點是,你有了解到所有其供給與需求,及其背後那價格體系的細節嗎?

另外,我也說過過去43年是重要歷史的一部份,絕對有參考價值。但我也清楚說過,我們活的是今天,看的是未來,而過去要參考的,價格(供求及價格體系所得出的果)絕非其重點,分析其供需及價格體系本身(即價格的因)才是重點,我要表達的就這樣而已。」

執著於過去的表面價格所展現出來的風險(真相卻不是你所說的「貶值55%」啊),卻不對其本質作更深入的研究。這樣的話,你要避開這「你不喜歡」的資產不要投資,我也讚同你這樣做,但要客觀討論「今天的投資價值」的話,你的分析必須全面而非片面,唯有這樣你才能更接近「真相」,不被表面價格所蒙蔽。

白銀的東西那有這麼複雜!現在全實際白銀總量只有黃金的5倍....現在黃金1400美元,那白銀應該多少錢?

不要和我說白銀22美元,金價應該是它5倍110美元一盎司啊!

為何不應該是銀價是金價的1/5----280美元一盎司???

金銀早就死在美國手下了,不需要再爭了:
===========================================================
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牛方的寄望幻滅

石林

日 本股市從高位持續大跌,日圓從低位大幅回升,進而使美元陷入明顯調整。金市牛方原寄望此可作為催化劑,令金價能站穩1400元(美元.下同),並乘機擺脫 近期上落市的範圍,進一步向上回升,可是上周五後段的演變,說明金價無法克服1425元的阻力,反大幅回落至1378元的近周偏低水平。

更有甚者,上周銀價的高位不但止步於23元的下沿,連短期支持水平22元也告失守,下滑至21.58元的低水平,並且在此新跌的過程出現頗大的成交量。上述市勢的演變無疑是令牛方的寄望宣告幻滅。

兩個極具反諷的數字

另一方面,上周五金銀價格再行滑落,是在美國5月份就業數據公布之後發生的。平心而論,該數據與市場預期相差不遠,非農新職位增幅比預期為好,但失業率重上至7.6%水平,很難據此推估聯邦儲備局將提早退市。

而且事實上,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上周又創出3.4萬億元的新高,其中的持有國庫券為1.898萬億元、持有MBS為1.164萬億元,兩者均在反覆增升中。金銀價格竟在此情形下反彈乏力,最後又告回頭滑落。

敝欄不明白,金市牛方及相關的分析文章,為什麼至今仍將金價回升寄望在聯儲局會繼續維持現行寬鬆政策上面。他們似乎完全無視這一事實:即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自去年9月底至今急促膨脹了21%,但同期金價卻剛好是反跌了21%。真是兩個極具反諷的數字!

由此可見,在年多前金市對QE可能反應已過度,其次是QE的實效與推行者的期望有着頗大差距,最後到目前如果不是很快會結束的話,恐怕亦瀕臨尾聲了。

說 它瀕臨尾聲,不是因為有人不時放出今年內聯儲局將會退市的風聲,它與事實並無必然的關係;而是我們看到上周美國30年債券和10年債券的孳息率,都反覆攀 升到十四個月來新高,分別報3.33厘和2.17厘水平。目前美國CPI年比升幅只為1.11%,PPI年比更下跌0.15%,即是說實質利率在回升中, 這對金價和商品價格是不利的。

有分析者認為金銀兩市近月的超賣狀態未有得到紓緩,生產者及金銀銀行的淨空頭量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有利於金銀價以此為底大幅回升。但上述兩者淨空頭量低並非一定會重新刺激金價回頭上升,第一要在牛市期間才是這樣,第二要投機者趁機重回市場才行。

短期需要再度下探

第 一點暫不討論,現只說第二點。正如敞欄上期說的,期金最近大半個月未平倉合約量大幅減少15%,反映投機者無意欲趁業者淨空頭量大降時重新入市,同時使可 能的逼空倉行動失去了市場條件。期銀市的倉位情形雖有不同,未平倉合約量處於相對高的水平,但對沖基金和其他投機的淨多頭量卻處於十分低水平。即是說牛熊 雙方內部意見分歧,皆未作大規模平倉,但淨倉量卻很少,反映投機者並未有趁機重回市場。最後金銀兩市都沒有按機械分析者所說的回升,反而雙雙再復下降。此 外,最近一兩天金銀價位從反彈高位回落,兩個市場的未平倉合約反明顯增加,倒是值得留意,因可能有新沽倉再行入市。

印 度上周將黃金入口稅由6%提高至8%,而中國黃金消費者的胃納已告飽滯,早前的搶購熱潮恐難再,目前只是美元調整會限制金價的跌幅。行情演變已證明金市的 1425元已是中短期阻力,確暫無條件挑戰1440元更大的阻力,目前短期阻力下移到1397元水平。而短期支持仍在1369元至1374元地帶,下一支 持在1355元,關鍵支持仍為1336元。

銀 市表現十分不濟,23.2元確是其回升阻力,目前阻力位且已下移至22.4元水平。現問題在於前一段日子的支持22元已告失守,熊方仍在明顯地控制着市 場,牛方能否再次堅守前低點20元不無疑問,下一個較大支持應在19.5元水平。然而在此之前,銀價在21.2元水平諒有一定的爭持。金銀兩市無疑令人失 望,但多尊重事實、少寄以期望才是摒除主觀情緒的做法。

白銀本來就不值得再去買,黃金還算是準貨幣(至少央行還有儲金),白銀根本早就徹底失去貨幣屬性,現在只不過是工業原料而已,去囤積工業原料抗金融危機,實在是奇怪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白銀會像kiwi網友說的,43年來貶值,70年代銀價20多美元,現在還是20多美元,可是百物騰貴了多少倍?根本就不用算,也知道白銀購買力貶值了好幾十年。我看也只有kiwi還有這個耐心去算,我認為是浪費時間啦。

價格能這樣算嗎?要說稀有性,鉑金最稀有,全球鉑金的總蘊藏量只有黃金的5%,大約是一個653立方米的立方體,但是鉑金的價格就是黃金的20倍嗎?並沒有吧!鉑金最貴時也只有黃金的兩倍而已!決定市場價格的因素很多,不是只有儲量,這是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白銀的價值在過去四十多年來會一直這麼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反應白銀失去貨幣屬性!黃金尚且能靠著保有 “準貨幣" 的央行儲備地位、得以苟延殘喘地吊命,可是白銀連這最後一口氣都早就沒了,現在只是一種重要的工業用途金屬。美國加強制裁伊朗,所以伊朗必需以黃金作為國際貿易支付,但是你有聽過任何一個國家,接受白銀或鉑金付款嗎?全球央行無人儲銀,現在還有誰認為白銀是貨幣?只剩下少數一些緬懷幾百年前歷史的銀甲蟲了。

白銀應該與鉑金歸類在一起,而不是黃金。黃金是準貨幣、是全球央行儲備,所以擁有特殊地位、特殊價值。白銀、鉑金都無法與黃金比,所以它們的價格也不可能是你這種算法。如果有朝一日,央行開始儲備白銀或鉑金作為貨幣發行準備,到那個時候,你説的白銀280美元就有機會實現。

跟羅比尼的那篇似乎很相像,各自解讀吧

很高興在這邊看見如此多精彩的論述,特別是有關白銀的討論,是在其他白銀論壇不曾看到的。很多提倡白銀的盲點都被高手們一一點出來,尤其是白銀的購買力在過去40幾年時間中是貶挫的,這麽重要的投資訊息,麥克馬龍尼、Silver Doctor等卻從來絕口不提,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有人提出,真相果然是越辯越明!不知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機密尚被隱瞞中?期待更多事實真相被揭露ING~

kiwi大提供的訊息真的很棒,您點破了一個白銀投資的保值迷思,我原本也是一直堅信白銀可以保值抗通膨,但是您提出的實際數據破除了我的迷思,原來白銀是要看準買賣時機,並非隨時買然後放在抽屜就可以坐等保值。

信著恆信,不信著恆不信
就像某些學者講未來白銀會是現在價格的N倍(N從4~100都有人講)
將其價格除於1.6,會是幾倍呢,是不是更長期呢
歷史參考就好了,要不要每段都當聖經隨個人判斷
有多少的變數都早以默默改變
就看誰算的準,誰能活到那時
過個十年二十年後,對於未來後幾代的人來看
我們將也是創造歷史的一部份

人生如棋 落棋不悔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好
黃金白銀我也買了不少但不後悔
最近還繼續按收入比例買(絕對不會被震出的比例買)
房地產我也有,我也不是為了買白銀而沒地方住
鈔票我也有不少,只要通膨沒爆發太嚴重
我現在不工作,這些錢也一定足夠我用到退休
這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通膨如果真的爆發,就代表鈔票開始無用化
黃金白銀不就能派上用場了
這些工具明明就可以一起使用
怎麼會老是有一群人在那裡爭論不休

一篇有趣的美國“主流”財經報導:學會與通膨談戀愛
======================================================
Economist Rogoff: Learn to Love Inflation

Monday, 10 Jun 2013 07:49 AM

By Michael Kling

Instead of dreading inflation, central banks need to learn to love it, advises Kenneth Rogoff, former chief economist at the IMF, in an article for Project Syndicate.

Rather than preparing to take away the punch bowl, central banks should be spiking it, argues Rogoff, a Harvard University economics professor who co-authored the book, "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

The Federal Reserve may soon end quantitative easing (QE) to "take away the punch bowl before the party gets going" and head off inflation before reaching its employment target.

Editor's Note: Economist Warns: 50% Unemployment, 100% Inflation Possible

"The trouble is that this is no ordinary recession, and a lot people have not had any punch yet, let alone too much," he explains.

Despite legitimate concerns about QE distorting asset prices, bubbles are not the main threat, Rogoff maintains. "And it would be a catastrophe if the recovery were derailed by excessive devotion to anti-inflation shibboleths, much as some central banks were excessively devoted to the gold standard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The Bank of Japan (BoJ) began its own version of QE, seeking a 2 percent annual inflation rate. But the central bank seemed to pause when longer-term interest rates crept up. Rogoff wonders what the BoJ was expecting.

"If the BoJ were to succeed in raising inflation expectations,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would necessarily have to reflect a correspondingly higher inflation premium. As long as nominal interest rates are rising because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the increase is part of the solution, not part of the problem."

As for Europe,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has been cautious about monetary easing because it has already been using its balance sheet to decrease borrowing costs for peripheral eurozone countries.

"But higher inflation," he notes, "would help to accelerate desperately needed adjustment in Europe’s commercial banks, where many loans remain on the books at far above market value. It would also provide a backdrop against which wages in Germany could rise without necessarily having to fall in the periphery."

Central banks can offer reasonable arguments for caution, and they are right to urge balancing budgets over the long term, Rogoff concedes.

"But, unfortunately, we are nowhere near the point at which policymakers should be getting cold feet about inflation risks. They should be spiking the punch bowl more, not taking it away."

Inflation is too low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notes The Washington Post, reporting that inflation is below central banks' 2 percent target in almost all major countries. Falling commodity prices were the major reason for super low inflation, but even the U.S. consumer price index was up just 1.7 percent when excluding food and energy.

Low inflation, The Post adds, discredits warnings that QE programs would spark massive inflation.

出處:

http://www.moneynews.com/Economy/Rogoff-inflation-central-banks-punch/2013/06/10/id/508924

華人的壞毛病有二:一是差不多先生;二是話只挑有利的講,只説一半。


網路上充斥太多對白銀的吹捧,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在生花妙筆下,儼然是潛在獲利百倍、穩贏不虧、夢寐以求的終極投資天堂。可是事實上呢?所以有人願意指出過去四五十年的白銀購買力貶值真相,指出吹捧者絕口不提的風險,去提醒有意跟風者做好風險準備,我覺得是應該且必要的。


可是,為什麼有人跳出來,描述成吃飽撐著、一群人爭論不休?是否因為已買進很多所以心有不甘呢?還是擋了路呢?


這裡是公開的討論園地,人家只是指出風險事實,有需要的人(就像樓下的老張大大)自然會作為決策參考的一部分,至於不需要或是不爽看的,視而不見即可。自己的行為本來就是自己負責,沒人説過不用負責吧!

說穿了也就是因為已進了不少貨,自然對那些 “多管閒事” 的提醒反感、覺得礙眼。假如今天是發一篇描述白銀將漲上數百美元的那種隨處可見的銀甲勵志文,就會很奇摩子、感覺很順眼。這也是人之常情啦!換作是我,只怕也是一様的心情。

關於第一個時間軸的問題,關鍵其實根本不在於你的取樣時間軸,而在於看這篇文章的人的心態。因為客觀歷史事實對讀者很殘酷,完全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結論,所以...你知道小弟的意思。

其實,他們的回應方式,間接證明你描述的都是客觀事實,就是因為客觀事實無法反駁,所以就轉移焦點,變成諸如:歷史只能參考、現在的變化是歷史沒有的變數(有人説過只能根據歷史作投資的唯一依據嗎?所以我們都不必提醒及討論過去的風險嗎?)、自己的投資自己負責(有人説過自己的投資不用自己負責嗎?)、今天就是明天的歷史(so what? 這跟討論主題有相關?),甚至乾脆說因為時間軸改變就會算出白銀不一樣的漲跌率,所以時間軸的計算是不對的、沒有意義的(哦?那一堆人一直引用白銀1970~1979的表現是為什麼?),那我也可以說因為不同時間軸,一個人的身高體重都不同,所以去量一個人的身高體重是毫無意義?!



只能說,網路固然是一個很方便的資訊交換管道,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還要大膽假設、但謹慎求證為宜!

爭論是好事,這裡本來就是互相切磋的地方,透過互相切磋可以讓你檢驗並修正自己的觀點,或者是讓自己更堅定,純然看一邊都會讓人偏頗,你的資產配置看起來似乎還不錯,但有人還是會想進攻,於是這就有更多風險,但風險根據你本身的認知是可以被化解,這就是討論的意義。提出自己那套邏輯觀點來與大家討論是對大家有利的事情。

你不是表達能力有問題,而是人都有執著的...我就拿過黃金和它生產成本的多年走勢圖,證明黃金價格上漲有成本因素,並沒有遠遠脫離成本....但是還是有人看不見....這就是偏執.....同個時期,鐵漲17倍沒人說泡沫,金漲5-6倍就喊泡沫喊了12年

是否需要買黃金白銀的問題根本就不需要爭辯



儲蓄黃金白銀是家庭理財所必須的






如果無病無痛,我們人類壽命平均可達70年;

而法幣體系(紙幣)在歷史上的生存時間不一,通常法幣一發行,10年內必然出現大幅度貶值。若計算紙幣死亡,最多一個月,平均27年

人類平均壽命70年;法幣平均壽命27年。

也就是說,我們這一生難免會遇見一兩次的惡性通膨或法幣徹底崩潰的死亡。

不管你對黃金白銀怎樣有偏見,法幣不能有長期存在,是抹殺不了,否定不了的事實。

所以,不要說投資,你只需要將黃金白銀視做定期儲蓄,它比銀行定存更能帶給你更大的好處和方便。

光這一點,加上預防未知的惡性通膨(總有發生的一天),家庭理財中,持有一定比例的黃金白銀是完全正確的。

實際上麥克馬隆尼的分析早有用金銀對比實物,房產,DOW,只是還有一些其他解讀,以及取的數據。而有一些是INSIDER內容。

戰場從黃金+白銀轉到白銀,你這麼說大概又有人說白銀不是錢,實際上白銀現在的情況就跟水一樣,只是屬於白銀的沙漠可能會比水更早到來。

這可能牽涉到技術派與基本派根本上的不同。不過作為警告聲明目的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有點不太懂你比喻為水和沙漠的意思,可以說更白一點嗎?謝謝。

小綠大和黑大可沒有強調白銀抗通膨,相對的,將通膨計算進去的話
,白銀現在的價格在歷史時間軸上處於相對低點,也正因為處於低點,所以他們才認為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既然白銀價格處於相對低點,又怎麼可能同時抗通膨呢?這兩者本來就完全矛盾,我想大部分的銀甲蟲可沒有強調白銀抗通膨,至於白銀值不值得投資那是另外一回事,我想小綠大在部落閣已經說明很多。

我不曉得你提到的法幣平均壽命27年是哪裡的數據。不過,瑞士法郎、日圓、美元、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都遠不止27年,應該接近或達到一百年了!就連不是國際貨幣的新台幣,至今也活了超過60年。

我只是想表達,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對的,但是應該提出客觀可信的正確數據,才有說服力。否則,就會讓人質疑立論的正確性?

某種東西到底是不是貨幣,還是政府(央行)說了算。白銀與黃金,在歷史上有相當長的時間曾經是錢,可是為何到了現代,全世界的央行還有繼續儲備黃金作為發行紙鈔的依據,卻完全無人儲銀呢?黃金是準貨幣,背後因為有全球央行儲備,加上還能見到國與國間(最近的伊朗就是)以黃金作為交易結算,所以比較沒有疑問。可是白銀沒有央行儲備,也沒有任何國家支付白銀結算貿易,所以白銀的貨幣屬性就不無疑問了。

我的解答很簡單:因為白銀打從過去四五十年以來,已經不再是貨幣(雖然它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錢),當然也就失去貴金屬貨幣(黃金)相對較穩定的購買力。白銀產量有限、無法QE,如果它是貨幣,根本不應該也不可能表現出這種價值極不穩定的現象,可是它就是表現出來了。所以,這是從另一個方面證實白銀已失去貨幣屬性,現在只是一種工業用途的貴金屬商品而已,就像鉑金。如果你拿掉白銀是貨幣的錯誤面紗,這一切都理所當然了。

1913年以前古典金本位的時代, 投資甚麼領域較能獲利? 還是儲蓄就好?
請各位高手大大不吝賜教, 謝謝.

英鎊被認為是活最久的法幣是誤解...英鎊大部分時間,都是金本位,一但和黃金脫鉤就發生貶值,英鎊現在已經喪失了99.5%的購買力了

白銀會大跌100年是有很多因素,但是這些因素現在基本上多數已經不存在了!要向前看,不要老向後看...數據統計只是參考,最重要不是數據分析,而是數據背後的事實背景的分析

金銀其實還是有連動性。其實這部落格討論的東西轉變蠻大的

珍貴,重要,但在需多地方都很便宜,生活中處處都在。

見仁見智吧,實際上黃金也有不穩的時期,當然這是有背景的。白銀也可以是貨幣,但要賭這部分的話就要看你的觀點了。鉑金的情況又與白銀有不同。

你拿白銀價格不穩定這點做文章,是否有考慮到華爾街操縱的因素?

要知道白銀是否還是貨幣,雖然白銀價格受到華爾街的操縱而扭曲,但是扭曲中,還是露出一絲白銀是貨幣的證據.....問問各位, 什麼東西和黃金的價格連動性最強-------白銀!兩者同漲同跌, 你們找不到其他產品的連動緊密性如此的強, 金銀卻例外!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天然貨幣是金銀.....這是幾千年歷史篩選出來的, 絕對不是銀行和政府說了算

很棒的討論!其中的許多觀念真的發人省思!

也算是提出了不同的思考角度。目前白銀的貨幣屬性比起黃金弱,應該較無爭議;但是有沒有弱到完全被抹除而消失殆盡?我覺得應該還不至於,因為白銀作為貨幣的歷史太悠久了,還殘存在人們的基因深處。就看未來有沒有一個trigger event,給白銀機會重回貨幣舞臺?這要看天意了,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

『岩頁油革命』的騙局 Shale oil revolution is scam









『岩頁油革命』是現在熱門的話題,甚至被視為美國再工業化重要的催化濟。

但是,『岩頁油革命』到底真如媒體宣揚那樣美好?還是只是美國政府用來穩定油價的一種騙局?

要知道,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不斷印鈔票,最害怕的就是物價上漲,而石油就是影響物價最重要的商品?

我們仔細想一想,如果『岩頁油革命』真的這樣如宣傳那樣美好的話,且產量不斷增加,那生產『岩頁油』的公司,應該賺翻了才對?

讓我們看看美國主要5間生產『岩頁油』的公司在2013年第一季的業績!

---------------------------------------------------------------------------------            
               Revenue Net income
---------------------------------------------------------------------------------
NuStar Energy L.P. 999.71 24.57
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 33,474.00 654.00
Murphy Oil Corporation 6,647.94 360.60
Boardwalk Pipeline Partners, LP 328.50 101.40
Forest Oil Corporation 118.17 -67.95


從這些公司的業績看,實在看不出『岩頁油』的革命真有那樣好?

那麼,再看這些公司幾年的股價。

除Valero
Energy Corporation出現顯著的上升外,Murphy Oil Corporation和Boardwalk Pipeline
Partners, LP只是普普通通,另外兩間NuStar Energy L.P.和Forest Oil
Corporation出現大幅度的下跌。

這是什麼『岩頁油革命』???

我們再看石油價格,布蘭特石油價格仍處於長期平均價的高位。如果『岩頁油』真有這麼神奇,為何不能讓油價大跌?

別說石油,聯天然氣的價格,『岩頁油』也不能讓它大跌!雖然天然氣從高峰價格下跌70%,但是和『岩頁油』沒有關係,而是天然氣自己供應增加,而且大跌是發生在『岩頁油革命』之前的事。

被炒的火熱的『岩頁油革命』,顯然只是誇大炒作的資訊操縱。

原來,『岩頁油』雖然讓產量大增,但是論速度,又怎麼快得過美聯儲印鈔票的速度呢?

這樣的話,又怎麼指望油價下跌?

實際上,在美國的『岩頁油』開發成本大約90美元一桶,最主要的生產公司平均成本也要60美元一桶。這成本以起石油,有何優勢可言?

更何況,『岩頁油』需要消耗大量對我們生命重要的水資源,且還會造成大量污染,所以『岩頁油』是個比石油更糟糕的能源。這些「隱性成本」,媒體都採取忽視的態度。

要知道一點,水資源未來可能是最重要的資源啊!現在我們為石油打戰,以後可能就是水!

『岩頁油革命』......一個騙局罷了!


http://ckfstock.blogspot.com/2013/06/shale-oil-revolution-is-scam.html

當然,華爾街操縱有操縱銀價。可是別忘了,華爾街也操縱金價。我們拿黃金與白銀來比較,同樣都是曾經在歷史上擔任過貨幣、也同樣都被美國政府及華爾街操縱。可是,黃金的價格早就已經超越1980年的最高價880美元,而白銀呢?卻至今停留在30多年前的21美元多,連1979年的歷史最高價50美元一半都不到。

為什麽同樣被美國操縱(而且美國對黃金的打壓只會更厲害),黃金仍然可以突破前高接近一倍?白銀卻連前高的一半都沒有?如果是因為華爾街打壓,使銀價在過去四五十年貶值,那華爾街真是太厲害了。即然如此,黃金也應該讓這麽厲害的華爾街壓制在450美元呀!為何如今卻是1300多美元?

所以,這其中說明了白銀的一些本質性的問題,而這個本質就是:因為白銀已經失去貨幣屬性。

我知道了,原來白銀這40年來是因為失去了貨幣屬性。所以世界各國政府才會忍痛把不具貨幣屬性的銀踢出發行貨幣之列,改用具強烈貨幣屬性的銅幣,鎳幣及紙鈔來代替銀。增加老百姓對持有政府貨幣的信心,真是長見識了!小弟不解的是,為何銅,鎳,紙漿都用公噸為單位來報價。反而是銀用盎司來報價呢?這好像違反了物以希為貴的原則,可否請高手來回答?

還在扯物以稀為貴?前面不是有高手說過了嗎,鉑金最珍貴稀少,總量只有黃金的5%,只有白銀的0.1%,可是鉑金是貨幣嗎?鉑金是按公噸計價還是盎司計價?如果按盎司計價的貴金屬就是擁有貨幣屬性,那鉑金也是貨幣!!!貴金屬有沒有貨幣屬性,是你這種算法嗎???

還有,為什麽到現在都沒人敢回答,為何全球央行只儲備黃金,卻沒有人儲備白銀?既然白銀 “2013年的現在還是” 貨幣(不要再去扯千百年前的歷史了),跟黃金一模一樣,為何卻無任何國家與政府儲備白銀發行貨幣?為何只有黃金作為現代國際貿易結算,卻沒聽過有半個國家用銀條付款的?why?不是説好 “白銀是貨幣" 嗎?到底是誰的貨幣啊?

誠心請教:既然白銀是不折不扣的貨幣,而且加上白銀產量有限也不可能QE,白銀貨幣應該要能保值才對。可是為何白銀貨幣的購買力在過去50年來卻超級大貶值?紙鈔是因為政府濫印才導致購買力大貶,白銀貨幣貶值是什麽理由?如果它真是 ”貨幣“ 的話?


是因為華爾街操縱銀價嗎?可是華爾街對黃金的操縱打擊遠比白銀更厲害,怎不見黃金購買力經過四五十年後、像白銀貶值得如此之大?


是因為黃金有全世界央行購買及儲備,所以才支撐了黃金的價值嗎?那就要回到美蘭大的提問:為何央行只買黃金卻從不碰白銀?央行在儲備紙鈔外匯時,尚且知道分散到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瑞郎等一籃子貨幣,怎麽到了儲備貴金屬時,偏偏只買黃金,對 ”同樣是貨幣的“ 白銀卻看都不看一眼?央行對鉑金也是看都不看一眼,因為它根本沒有貨幣屬性,對嗎?

白銀已經失去貨幣屬性?????好!你說失去就失去吧!只是最後市場不會以主觀意見去看東西的....

認為白銀已經失去貨幣屬性的人,請你們告訴我,這是什麼?

http://www.ebay.com/sch/i.html?_odkw=&_osacat=39487&_trksid=p2045573.m570.l1311.R1.TR10.TRC0&_nkw=silver+coins&_sacat=39487&_from=R40

其實您先前的發言我認為就有點到幾個重要的點,不過能否了解在個人,解釋也是很麻煩。who choose?


其實有些留言真的蠻好笑的

各國政府推出的金幣銀幣,如美國鷹楊,中國熊貓,加拿大楓葉等等....其實也是法定貨幣.....只是這法定貨幣價值高.....既然市場還接受紙幣,自然金銀良幣會收起來, 外面交易由紙幣劣幣代提........金銀依然是貨幣,這不是明顯不過的證據了嗎????我們不能因為金銀目前不在市場流通,或者政府蓄意阻饒,就說金銀不是貨幣......因為政府的貨幣和天然貨幣打了幾千年來,黃金白銀永遠都是長期的勝利者.....試問過去和金銀脫鉤的紙幣,哪一個活到現在???

其實我認為白金也可以是貨幣的,只是他被大眾所廣泛認知的時間點,是出現在歷史哪個時期?好像是在世界脫離金本位之後了。

剛剛看了Comex的黃金庫存, 一星期又流失了25萬盎司, 現在只剩下760萬盎司。

如果能保持這種提取速度,那麼一年內,最長不過二年,Comex就沒有黃金了!

沒了黃金,或者黃金庫存太少,Comex的黃金報價就不能成為國際基准。

這樣,華爾街打壓金銀價格最利害的武器---黃金期貨,也就完了!

願意讓政府的"通膨稅"悄悄移走自身財富的人, 就繼續相信紙幣能保值吧!
若不願意的人, 請思考思考用儲存實體金銀的方式來保護自身的財富.

還要再鼓吹白銀?今年從USD$35跌到現在USD$21,還想再害人?實在太誇張。害死人不賠命。

講白點好了,即使是在這裡,沒有深刻了解這套系統的人相當之多,這不是思考思考就能了解了,還必須去翻閱古今的經濟學著作,去挑戰並打破自已長久被灌輸的思維。視野不同,資訊不同,自然很難理解這種想法。至於偶有的鬧場者,就別提了吧。即使是hard asset之中也有很多細節要了解

其實小綠大也可以開一個書區專欄,讓願意了解的人找到入口。

請小綠大開一個書區專欄的提議深表認同, 剛接觸實體金/銀投資初期, 也是看了數本相關的書才漸漸打破既有的思維, 了解真相.

若不會學會自己獨立思考判斷,在市場上永遠都是輸家,怪不得別人。
自己不評估獲利的機會與能承受的風險,今天投資白銀慘跌認賠賣出,將來你還是會因為通膨而任人宰割。

期貨還是實體?

現在實體不太好收了說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其他人的意見,不過是提供參考罷了
做對決定,成果自享,做錯決定,結局自負
也不過就是基本的負責任罷了,不須牽扯他人

另外舉數據前,請先做功課,請問"今年"何時有USD$35這個價錢??

To S, 123 , G/S Bug, 黑前輩, All

123和G/S Bug是讓小綠記得的新面孔,

您們的建議很好。推薦書單這個問題老早就有人問,

而小綠老早就有推薦書單了。可以請您們移駕Facebook。

在Facebook按下Ctrl+F鍵搜尋,關鍵字打"推薦書",

就會看到2012年10月份有冠智問的推薦書單。

至於另開新專區,專門討論推薦書單的建議很好。

小綠思考看看怎麼處理比較好。

黑前輩,平常小綠都是讓您一個人在獨撐大局。

向您說聲不好意思,小綠會評估狀況,

將自己有限時間寫最有意義的文章。

其他的,就是您們的表現空間了。

小綠真的不喜歡上面文章也是我寫,而下面的討論區也是我寫。

這樣我也太獨裁了吧!

簡單回應有人拿台北房地產 VS 白銀的論點。

他偏偏要拿"台北"房地產,不拿台南房地產來比,或拿全台灣房地產平均來比,

就好像小綠拿白銀裡面中漲勢最凶猛的特殊年份特殊紀念價值銀幣 VS 其他資產來做比較一樣。

這樣對白銀非常不公平,

好,沒關係,就這樣比吧!

白銀40年來,漲幅遠遠落後"台北"房地產,

但請問白銀這10年來,漲幅有落後"台北"房地產嗎?

當一樣東西,40年來漲幅遠遠落後其他資產,但這10年來漲幅卻強勢領先其他資產,

請問,從很弱變成很強,相對強勢指標是大降,還是大升?

以前弱非常久非常久,久到全世界都遺忘它了,

但現在卻突然地變超強,請問這是好,還是壞?

40年來漲幅遠遠落後,

不就表示它現在實在是太便宜,

未來漲勢空間非常大?

這不是機會嗎?

所以40年來漲幅遠遠落後,是優點,不是缺點。

買白銀的人,離不開研究黃金,

白銀就是跟著黃金一起漲的!(當然偶而會白銀領先帶動,偶爾會黃金領先帶動,不一定)。

每一次黃金的大多頭,白銀漲幅都遠勝黃金。

1970~1980年如是,2000年~現在也如是。

所以若預期黃金會漲,若您已經有了黃金會漲的前提下,

白銀當然會漲更多,沒有一次黃金長期漲勢,白銀的漲幅落後給黃金過的。

但是,若黃金會跌,白銀的風險就來了,

白銀會跌得遠較黃金重。

用現金,長期儲蓄,不融資,不借款,每月剩餘閒錢買實體,注意,一定要是"實體"。

若小綠確定就是要賺黃金上漲的錢,

那小綠個人當然較偏好白銀。

因為小綠個人是不可能賠錢賣出任何一盎司實體白銀的。

(特別注意:短線交易另當別論,

若您是短期Trade,又融資,又槓桿,又投機,又偏好使用技術分析操作,

則請一定要停損,一定要滑頭,一定要見風轉舵,

不然白銀您沒賺錢之前,絕對會讓您賠光好幾次!

小綠個人的當然也有純交易的部位,既然是短線交易,

利潤抓很低,風險當然要抓更低,當然要停損,

但不必問小綠任何短線交易的問題,

個人不會在部落格中談任何短線交易的事情,

純交易就是純粹投機而已,

但我發現來這裡的人,很多人好像是菜鳥投機客,

怎麼會想投機的部位,到現在,才來罵白銀跌很兇?

您若想投機,老早就該停損,

怎麼會現在才來罵?

看來這些人,將投機與投資全部混在一起談,

想純技術分析操作投機,請先設好停損,也切忌投機投資分不清。

受不了黃金可能跌三成五,白銀可能跌六成以上(上一波拉回洗盤就是洗到這麼深),

請自動將您自己設定為投機客,

小綠很確定您不是投資這邊的,

投資這邊,會考慮供給需求,會考慮深入分析總體經濟,

而價格,投資陣營這邊的人會當成是機會,

投資是買低賣高,故投資,價格低更好。

是故白銀價低,投資者,價格低更好。

一樣的東西,當然要買價低。

但投機不是,投機是買高賣更高。

投機要價格高才好,這樣人氣才會旺,才會有很多人炒作,

報紙才會有很多新聞,分析師才會推出很多看好看多的分析報告,

這樣大家才有機會拼傻搏傻,也才會有Easy Money賺。

若自己不可能當投資者,只能當投機者,請自行根據您自己喜好的方式停損,

若操作經驗很菜很嫩,小綠乾脆建議連黃金白銀碰都不要碰。

免得想來投機黃金白銀,變成純粹來停損賠錢的。)

您們當然自己去斟酌,

我個人是較看好白銀,

理由已經說過,黃金漲,白銀就會漲更多。

若反過來看空白銀,表示這個人同時也看空黃金。

抱歉,我要停筆了,這個月文章都還沒寫。

我可以寫太多點,來證明白銀40年漲幅落後,但這13年漲幅卻領先,

已經標示著趨勢已經轉變,

過去的漲幅落後,將變成未來的漲幅空間。

前一陣子有人說黃金白銀漲過頭,是泡沫,

現在又有人說白銀漲幅遠遠落後"台北"房地產,

這兩個論點是互斥,

現在說白銀漲幅遠遠落後於"台北"房地產的論點,恰恰好就可以反駁先前黃金白銀漲過頭的論點,

白銀在這40年來漲幅遠遠落後"台北"房地產,

不就恰恰好證明了黃金白銀完全根本沒有泡沫?

但是白銀這十幾年卻突然地漲幅領先,

原因,您們一定要好好研究基本面,

研究供給與需求。

這樣,您們就能知道若黃金會漲,白銀為什麼比黃金更好。

(當然,若黃金會跌,白銀就跌更慘!)

一樣東西,40年來漲幅大幅領先,但最近10年漲幅卻落後。

另一樣東西,40年來漲幅大幅落後,但最近10年漲幅卻領先,

何者優,何者劣?

我不能再寫,我不想在寫第二個點,第三個點。

我要留時間寫這個月的文章。先這樣。

我現在真的連寫文章的時間都沒有,還寫那麼多回應這些亂扯。

關於台北市房地產,請見以前小綠的文章。

位置在2013 理財投資資產配置規劃入口 還是 2012 理財投資資產配置規劃入口

這兩篇裡面,還是在別篇裡面,我有點忘記了!

(不好意思,這邊大家寫過的文章還有留言實在是太多啦!

所以連我自己都記不得在哪。)

簡單結論如下:

要買台北市的房產,不如買日本東京房產。

但若日本東京的房產您都不想買,台北市的房產您就要好好考慮。

有一種東西,比"已經破裂的泡沫"更危險,

那就是,"還沒破的泡沫"!

上面忘了打,上面是小綠替Koyuki回應一下這個kiwi的論點。
感謝Koyuki,有他在這邊又多了一個強將。
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

這就是你提出的 “白銀貨幣屬性” 證據呀?!
真抱歉,按照你的 “證據”:鉑金是貨幣屬性!銅也是貨幣屬性!

美國鷹揚銅幣: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7028559551

澳洲珀斯鑄幣局的鉑金幣:
http://www.bot.com.tw/Gold/CirculationCoins/Pages/circulation_page4.aspx

並不是有金屬幣、就代表這種金屬具有貨幣屬性好嗎?你自己都説了,鉑金不是錢?銅不是錢?但是仍然有銅幣、鉑金幣啊!這能夠代表什麽呢?只要refiners高興,只要有人喜歡,它們也可以推出鐵幣、鋁幣、或是任何一種金屬幣啊!

你有聽過全世界有任何國家的央行在儲備鉑金、白銀、紅銅作為貨幣發行準備的嗎?只要你能舉出哪怕只是一家央行!或者你能舉出有任何一個現代的國與國間貿易支付是白銀、鉑金、銅的案例?銅跟白銀是一樣的,在歷史上充當過幾千年的錢(漢朝就有銅錢),但是銅在現代早就失去貨幣屬性了!白銀也一樣!白銀早就不是錢,早就失去貨幣屬性。

不要再誤導不懂的人了,好嗎?

你對於我“偏要拿台北房地產來比”的說法真是言重了!就算是高雄、桃園、林口、台南房價,都漲了遠不止一倍!白銀的購買力於這些地方的房價來比,一樣是貶值。我不是也說過,有興趣的人可以拿香港、雪梨、倫敦....等各地房價自己去算一算?不管怎麽算,白銀的實質購買力在過去四五十年來長期的貶值,這一結論都沒有任何不對啊!

何況,白銀對石油的實質購買力在過去四五十年也是一樣大貶。台灣的房價有分台北、高雄等漲幅不一,但是油價應該沒有區分美國的石油、阿拉伯的石油、俄羅斯的石油、中南美的石油吧?黃小玉、咖啡、可可等等四五十年來也都漲幅超過白銀吧?

還有,我已經說的很清楚,我其實並沒有唱衰 “未來” 銀價,或許 “未來” 銀價真的如你所盼大漲特漲,但這在本質上已是一種 “投資(機)”, 而不應該再假借說是 “儲蓄” 來鼓吹白銀。

儲蓄者看重的是保值(儲存購買力),投資(機)者看重的是賺取買賣價差利得。就算白銀的下跌趨勢在這12年來已改變,可是卻無法改變它過去四五十年來長期失去購買力的客觀事實。對於儲蓄者而言,白銀的沒有長期保值(儲值)能力,是不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呢?

你不斷強調的是白銀未來看好、上漲潛力大,我提醒的是白銀沒有辦法長期保持實質購買力的風險。兩者沒有衝突吧?著重賺取白銀未來 “可能” 暴漲的潛在獲利者,而且有把握能掌握好進出時機的investors / speculators,買白銀沒問題。可是,對於一般普通的上班族、老百姓、老人家、打工的學生,用 “儲蓄” 的觀念提倡大家去買白銀,適合嗎?

investors/speculators 和 depositors 的風險承受度不一樣,目標也不一様,你考慮過這一點嗎?黃金,對他們那樣的儲蓄者來說,是否會比白銀更加合適?

讃!本來就不該只講好不說壞,正反面客觀陳述並列,潛在獲利說了、過去風險也提了,剩下的交由讀者自己判斷決定,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不鼓吹的話,在這様瘋狂的跌市中,如何給自己打氣甚至抓交替呢?網路上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有洗腦文也有良心文,如何分辨就看自己的功力及造化了。

1.您有看過我對白銀先前寫的文章嗎?
小綠是不是常常提醒大家,白銀的波動遠較黃金劇烈?
這樣不算是提醒風險?
這樣不算時提醒大家白銀漲會更漲,跌會更跌?

2.小綠不是上面已經有說了,
若黃金不能承受三成五的跌幅,
若白銀不能承受六成以上的跌幅,
通通要謹慎考慮?
儲蓄者,若不能承受可能的跌幅,
不要說白銀不能買,黃金也一樣不能買,其實什麼都不能買,
不是嗎?

您一兩年內要用的現金,若不能承受可能虧損時,白銀當然不能買,而黃金恐怕也不一定能買吧?
若是以您的儲蓄者概念,恐怕是什麼都不能買,
只能買長期最危險的美元,美債才行吧!

3.為什麼kiwi您認為"看好白銀就等於鼓吹白銀"?
小綠寫黃金的文章的篇幅與數量,遠遠勝過寫白銀。
以白銀為題的文章,已經很久沒寫了。

小綠只要一丁點的看好白銀,這樣就是"鼓吹白銀"?
小綠看好白銀,事實上就是根源於看好黃金做出發點的。
小綠也一樣看好黃金不是嗎?
還是您覺得小綠只能說黃金看好,
一但提到若黃金漲,則白銀會漲更多,這樣一個歷史事實時,
這樣就不行了?

(小綠明明也提到白銀跌也會跌更多!
這樣沒有停醒到風險?這樣沒有要不能承受虧損的儲蓄者小心?這樣沒有提醒到大家,不想承受高風險者,就買黃金?)

難道只能提醒大家白銀跌會跌更多,
但是不能提醒大家,漲也會漲更多?

4.您的40年長期概念,小綠已經在上文提過,不再次回應。

由於對於美國聯準會 (Fed) 的貨幣政策不信任,加上擔心美元恐怕將不值錢,已刺激逾 12 個美國州當局準備認可黃金及白銀硬幣為法定貨幣。

《彭博社》周一 (8 日) 報導,亞利桑那州預料將順利追隨猶他州,認可黃金為法定貨幣;後者早在 2011 年已通過相關法令。其他包括堪薩斯州、南卡羅來納州等數個美國地區政府,也提出相關法令並加快通過時程。

雖然這項由茶黨的有限政府運動支持的措施,大致上僅具象徵意義──例如在猶他州,到雜貨店購物還不能以黃金付款。但中央奧克拉荷馬大學 (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 政治學教授 Loren Gatch 指出,這些行動反映坊間瀰漫對美元價值的憂慮,尤其是 Fed 近幾年為了穩定美國經濟,採取了非傳統的積極寬鬆貨幣政策,更令憂慮加深。

專研替代貨幣議題的 Gatch 表示,立法讓黃金成為法定貨幣,是表示對於聯邦政府貨幣政策及 (Fed 主席) 伯南克 (Ben Bernanke) 的作法感到不滿。他認為美國地方人士害怕,中央政府或 Fed 及伯南克正在採取的貨幣政策,將導致美元瓦解,「這是 (將黃金列為法定貨幣) 背後的因素」。

德州議會正在考慮共和黨籍州長 Rick Perry 支持的設立黃金儲藏庫,將價值約 10 億美元、存放在紐約銀行倉庫的金條搬回州內存放。這批黃金為德州大學投資管理公司 (Utimco) 所有,來自該公司在 2011 年提領 6643 塊金條,以因應黃金需求可能超越供應。

這項提案成立的金庫,也將接受一般民眾存放黃金,同時提供了採取一種新付款系統的基礎,以因應「全國性及國際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失序」。

Tangent Capital Partners 駐紐約高級總經理 Jim Rickards 指出,德州採取的這項行動,為黃金存款提供了主權背書,同時也讓黃金買賣及儲存更方便;此舉雖然不具實務性,但卻有象徵性價值。他說:「我們正目睹一股明顯趨勢,欲回到黃金被視為金錢的世界」。

美國憲法禁止各州印製自有貨幣,同時除了金幣及銀幣之外,也不准設立其他種法定貨幣來支付債務。支持黃金貨幣人士稱,這使得各州得以允許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南卡羅來納州正在考慮的法律,將承認國外或國內鑄造的金銀幣為法定貨幣。猶他州的法律,則只適用於美國鑄造的金銀幣。其他州的法律則規定較模糊。

美國遊說團體 American Principles Project 經濟學主任 Rich Danker 指出,這些立法計畫讓民眾有權選擇使用「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而失去購買力的金錢」。他說,這些州的民眾認為,有權使用硬性貨幣的構想,比他們無法掌控的貨幣政策更吸引人。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70年代的商品大多頭市場,白銀的最大漲幅是超過黃金,但是,黃金先漲,最後才輪到白銀大漲,當白銀大漲完畢後,商品市場的牛市也告結束,因為我手上的資料都被內人清理了,我也絕沒想到我還會來網路留言,無法確定這樣的記憶是否正確,請各位查一下資料,確定時間軸和價格軸的關係,或許
可作為分析的參考。

如果我的記憶沒錯,70年代台灣房地產的漲幅跟金銀漲幅比較真是瑩火之光,如果今後的年代會一如70年代,甚至遠遠超越70年代,房地產必將無法跟金銀相比,過去的三十年是經濟繁榮的年代,自然是房地產的時代,金銀會跑輸房地產是自然的,也是客觀的事實,必須接受,今後的年代是通膨的年代,綠大所說的遲滯性通膨的年代,房地產跑輸金銀的可能性是太大太大了,這就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為什麼黃金會先漲,白銀殿後漲?這樣的基本分析就非我所長,還請綠大朱大和大家解惑,就像80年代的台灣大多頭市場,也是三商銀等重型股先漲,最後輪到小型股漲,小型股的漲幅遠遠大於重型股。

近年來股市也是小型落後市場的舞台,根據經驗這樣的景象可能國際股市就要面臨反轉了。

杜拜股市10.01%阿布達比8.66%波蘭股市7.77%越南股市6.61%匈牙利5.62%以色列2.05% 《一個月來國際市場股市最大漲幅》

我不管你的鉑金還是銅,你只需要回答,這是不是錢幣?如果不是,那是什麼?

下面這段是命運與將來的博主所發表的評論,感覺有些偏激,不過也是有部分事實成份在裡面啦!
***********************************************************************************
作為金甲蟲,我們必然是站在斯諾登 Edward Snowden 那一邊。正如我在這裡不斷的強調,
(1)政府是所有問題之所在,
(2)黃金是唯一的真正貨幣,所以黃金就是政府的最大敵人,
(3)壟斷發鈔的權利,是政府邁向獨裁必經之道,
(4)我們越是依賴政府,政府就越變得獨裁,
(5)買金就是投政府不信任的一票,
(6)福利制度是糖衣毒藥,信貸是奴役的工具,代議政制是獨裁的橡皮圖章,
(7)國家富強不一定是人民的福祉,
(8)任何『危機』都是政府擴展權力的好時機,
(9)自從『9/11』以來,不論是左中或右的政府,都借勢增強其對人民的監控權,削弱個人自由,以至市場的自由運作。
(10)美國政府和中共政權,是邪惡的兩個核心

我不管你的白銀,你只需要回答,我貼的那些鷹揚銅幣、澳洲鉑金幣是不是錢幣?如果不是,那它們是什麼?做成錢幣的模樣,就是這種金屬有貨幣屬性嗎?



你前面憑什麽説鉑金不是錢?不是有鉑金幣嗎?你說鉑金幣沒有貨幣屬性的理由,就是我說銀幣沒有貨幣屬性的理由!

未來的事很難説。即便未來金銀跑贏房產,也必須40~50年後仍是跑贏才算數,如果只是短期(比如5年10年)那不好説是跑贏。這要等2050年才能驗證了。

買金就是破壞國家財政、拖累國家經濟、增加政府赤字、擾亂政府的貨幣穩定,實在要不得,何況還會被打壓遭受賠大錢的懲罰,真是損人又損己。印度政府跳出來說話了,值得引以為鑒。

---------------------

衝擊外匯準備 印度:勿買黃金

中央社 – 2013年6月13日 下午4:18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13日專電)印度財政部長齊丹巴蘭今天喊話,呼籲民眾不要購買黃金,以避免經常帳缺口擴大。對於1個半月重貶約8%的印度盧比,他認為,表現「非常穩定」。

齊丹巴蘭(P. Chidambaram)今天召開記者會說,「黃金是最安全投資標的」這說法是錯的。他說,「我再次呼籲民眾要抵抗購買黃金的誘惑,這樣對印度經濟各個層面都會產生正面影響」。

他還說,「印度沒生產任何黃金,你用盧比付錢,政府得用美元買黃金。像我自己就不買黃金。以為黃金是最安全的投資標的,那是錯誤的想法」。

印度人對黃金需求殷切,但進口黃金擴大經常帳缺口,衝擊外匯準備,拖累持續走貶的盧比兌美元匯價。為抑制國內需求並降低續增的經常帳赤字,印度5日再度調高黃金進口關稅,為18個月來第3度調高。

印度經常帳赤字在2012年10至12月達326億美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6.7%,創新高。也因巿場對印度經常帳赤字憂慮加深、進口商對國際美元需求殷切,盧比兌美元匯價過去1個半月來重貶約8%,成為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

儘管如此,齊丹巴蘭今天認為,對於擁有巨大經常帳赤字的國家而言,盧比的貶值情況還算正常(notunusual),「我們擔心的是波動,盧比很可能會升回來」。他還說,過去10個月盧比表現「非常穩定」。

齊丹巴蘭說,「若1整年都沒有進口黃金,印度經常帳赤字的情況就會改觀」。他表示,黃金進口自5月上半月的1億3500萬美元降至下半月的3600萬美元,將對巿場產生正面的影響。

政客視人民為芻狗,搞亂國家財政秩序,債留子孫,人民還要考慮政府、政客?

USD35應該是去年的價位。

不過銀價從2011年的最高點50美元開始起跌,到今天只剩21塊多美元,跌幅足足六成!放眼望去,同期內還真找不到跌幅能與白銀媲美的其他投資商品。高報酬背後的高風險、高動盪由此可見一般!奉勸沒有那個屁股的人還是別吃這帖瀉藥,所謂富貴險中求,這種錢不是那麽好賺喔!

到底立完法了沒?“準備”立法、"計劃"立法也就是説根本就還沒有立法了,根本還不存在這個法了,只是“有這個想法”......出個口術就算數嗎?Fed也是一直嘴巴喊QE"準備、計劃"退市?而且各州的“計畫”好凌亂啊,聯邦政府會接納?

現在到底有什麽地方、什麽國家可以接受及使用白銀付款的,麻煩po上來分享一下、讓我等長長見識?

『袁大頭』(銀幣)也是不折不扣的錢幣,清朝的銅錢也是不折不扣的錢幣,但是它們通通都已無貨幣屬性,只能在錢幣市場、古玩市場交流與收藏。一般稱之為收藏幣、紀念幣。送禮把玩兩相宜,但就是不具貨幣屬性。

這是篇有趣的新聞,印度央行買金買很兇....但是....

其實用的時候就知道了。

早就有州完成了....而且不是只有美國

你也看一下那是多久的新聞

要想資料自己去做功課

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行為要不得

小妹最近嘗試學習自己判斷與解讀經濟數據,但有件事卻一直深深困擾我,希望小綠及其它高手是否願意抽空指點一下?

首先,請看這則新聞,小弟的問題會列在新聞之後:

===============================
世銀:亞洲面臨升息風險 2013.06.14
【聯合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世界銀行在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成長2.2%,不如今年1月預估的2.4%和去年的2.3%。開發中經濟體和歐元區成長預測都遭下修,但世銀調高美國和日本成長預估值,顯示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奏效。

世銀表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未來全球經濟將逐漸走穩,但成長會放緩。世銀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加速至3%,不如1月預測的3.1%。

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巴蘇說:「經濟已觸底反彈,但復甦腳步很緩慢。包括商品價格下挫與央行貨幣刺激政策退場等風險已下降,但整體成長展望仍偏黯淡。」

報告預估,今年開發中國家整體經濟將擴張5.1%,不如1月預測的5.5%。明、後年預估將加速至5.6%與5.7%。

其中,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預測從原估的8.4%下修到7.7%;印度從6.1%下修到5.7%;巴西也從3.4%調降至2.9%;俄羅斯從3.6%降至2.3%。

世銀表示,全球經濟正邁入後危機時期的「新常態」,金磚四國(BRIC)成長減緩就是現象之一,主因是大宗商品價格走軟與這些國家經濟再平衡。

世銀經濟學家伯恩斯警告,假使美國寬鬆政策退場,利率將開始攀升,亞洲投資人將面臨最大風險。他說:「流動性減少將不利全球環境,導致利率走高。」
=================================

世銀的報告有兩個重點:(1)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仍然不佳,即便是金磚四國,亦處在衰退中 (2)升息風險

小妹的問題是:

一般來說,升息只有兩種情況;一是經濟過熱,央行升息以便替過熱的經濟降溫;二是通膨,央行為了對抗與打擊通膨,就會升息。

無論從這份世銀報告還是歐、美、中、日等各國政府近期的統計數據,都顯示經濟沒有好轉,只是靠印鈔寬鬆與零利率在硬撐,所以第一種情況(經濟過熱升息)顯然必須排除。

至於第二種情況,就是打擊通膨被迫升息,這一點一直困擾我。按照美國、歐洲、日本等公佈的官方CPI數據,通膨不但沒有大幅上升,甚至一直下跌至只有1.5%-2%,歐、日還被描述成“通縮”。當然,官方采用核心CPI統計,低估實際的通膨率,可是無論如何,就算從推估的實際通膨率去看(ex. 美國約5%-6%),也並無升息的急迫性壓力,更何況經濟還十分疲弱,我想官方一定是救經濟優先,除非惡性通脹,斷無冒著讓經濟崩潰的風險而去升息的理由。

可是,為何世銀及近期許多的分析師、華爾街、甚至主流媒體,幾乎天天都在宣傳可能即將升息?是因為最近美債、日債的殖利率上揚嗎?公債的殖利率上升,是央行必須升息的理由之一嗎?

最後,假使各國央行真的升息,是否意味沒有利息的貴金屬,將全面崩盤?就如同1981~2001的大熊市再現?所以,我們應該立刻拋掉金銀避免損失嗎?

實情就是根本沒有任何地方、任何國家接受及使用白銀付款,連一個例子也舉不出來,只好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行為要不得”的亂戴帽子技倆,抓交替欺騙網友的做法令人不齒。

這種霉體報出來的東西也能信?怎麽不用點腦子用點常識想一想,一國可以兩制?如果今天台北市政府計劃立法及發行金幣銀幣作為法定貨幣,中央政府及央行能同意?這種“規劃”能行得通?

美國雖是聯邦制,地方州政府也有相當的行政管轄權,但是貨幣權是一個國家政權及經濟的命脈,如同軍權一樣,聯邦政府及Fed會坐視各州放棄國家法定貨幣的美元、改用自己的金銀幣?這是怎樣,準備發動第二次南北內戰嗎?

美國是言論自由的國家,任何人都可以說出它的想法。是的,或許州政府有過這樣的想法、計畫、討論,但是那能代表什麽?通得過聯邦政府那一關嗎?老蔣時時刻刻計畫反攻大陸,三年準備五年行動,有付諸實現嗎?

加油,好嗎?

«最舊 ‹較舊   201 – 400 (共 470 個)   較新› 最新»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