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t Speedshare bar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 (1)



 
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理查鄧肯 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
Hardcover: 179 pages
Publisher: Wiley; 1 edition (April 3,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1118157796
ISBN-13: 978-1118157794
Product Dimensions: 6.4 x 0.8 x 9.4 inches



    查鄧肯(或李察鄧肯, Richard Duncan),他是先前一本財經暢銷書「美元大崩壞」的作者,這本"美元大崩壞"我非常推薦。他此次新作某種程度上算是"美元大崩壞"的後續更新。而理查鄧肯新書「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尚未翻譯成中譯本,此篇文章是我讀完他原文新書的個人重點整理。

    本書原文精彩片段如下:

Had the price of labor not collapsed, the world would have been beset by hyperinflation long ago.

Because credit growth now drives economic growth, the flow of funds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s in the U.S.

The glut that inundated the United States was a glut of fiat money created by central bankers intent on manipulating their currency in order to boost their countries' exports.

It could be argued that credit creation became the country's most important industry and debt its principal export

There is a real danger that the amount of bad debt is so large that it will destroy all the capital of the banking syste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ceased to be driven by saving and investment as it had been since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apitalism became Creditism,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This new credit-based economic system is now in crisis.

以下是理查鄧肯新書 「新一波大蕭條:紙鈔經濟的崩壞」The New Depression: The Breakdown of the Paper Money Economy by Richard Duncan小杯綠茶的讀後重點整理,和各位分享:


本書大體分成
第一章:信用放款餘額(借貸)如何脫離約束,開始失去控制
第二章:鈔票如何開始滿天揮灑
第三章:美國如何成為病態的信用國度(理查鄧肯用"Creditopia"來形容)
第四章:信用的數量理論
第五章:政府為了要讓繁榮永存,蕭條永不降臨,如何錯誤地應對危機。包含紓困、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柏南克、貨幣刺激、貨幣寬鬆、財政政策。很明顯地,政府已經對救經濟絕望了。
第六章:我們的股票市場處在何種位置,既然我們目前的經濟體是由債務所推動,若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可以再承受更多債務,則經濟將無從成長
第七章:理查鄧肯對2012~2014經濟走向的預測
第八章:各種災難的假設情境
第九章:理查鄧肯對各國政府財經政策上的建議
第十章:美國將面臨無處可逃的惡性通膨,信用紙鈔在歷史上產生了無數次的災難,這次也將不會例外,美國放棄了誠實貨幣(Sound Money),開始改用法定信用貨幣(Fiat)的舉動,將使美國在政治上或經濟上,付出災難性的高額代價

      自從1971年,美國政府停止對所有的鈔票提供黃金兌換(即金本位制)之後,全世界的經濟體從生產與儲蓄導向,進而轉變成為消費與借貸導向。世界經濟從生產和儲蓄推動,轉變成為負債與花費所推動。信用創造(借款增加)取代了資本累積(Capital Accumulation),成為了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力量。

     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美國脫離金本位:1968年,美國總統Lyndon Johnson終結鈔票由黃金所擔保。強森總統說,美元鈔票並不需要我們給它價值,它自己就可以因為美國強大生產力而有價值。

       一但美元不需要黃金做擔保,做支撐,市場上流通的美元的價值就不需要由實質資產所衍生,反過來說,美元紙鈔沒有任何貨物價值(Commodity Value),美元變成法定信用貨幣(Fiat Currency)。美元是錢,因為政府說它是錢,至於政府想印多少,完全沒有任何限制,於是美元的印製報炸性的成長。

      一個世代以來,靠信用靠借貸所產生的經濟模式即將崩潰。私經濟部門已經無力再承受更多負債很明顯地告訴我們,這種模式已經超出經濟體所能容忍的最大極限。若信用開始反向收縮,其力量可能會非常驚人,如同1930年代之後的政治與經濟巨大災變。

      另外一個恐怖的事情是,除了政府印製紙鈔無限制外。銀行放貸所規定的存款準備率,已經低到幾乎無關緊要,因此也對銀行放貸的控制,起不了任何作用。

(1)銀行放貸的資金裡面,有太多完全不需要任何準備金的項目。如雜項負債(Miscellaneous Liabilities)。這種所謂的雜項負債已經佔到美國銀行信用放貸達17%的比重。
(2)淨交易帳戶,若其小於一千萬美元,0%存款準備率。
(3)淨交易帳戶,若其介於一千萬美元~五千八百萬美元,3%存款準備率。
(4)淨交易帳戶,若其超過五千八百萬美元,10%存款準備率。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reve Board)之所以敢這麼大膽地不要求銀行不需要存款準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美國聯準會要印多少鈔票就有多少鈔票,它可以隨時救援銀行,因此幹嘛要銀行有存款準備?

   信用放款市場的真相:太多借款者,但卻沒有任何準備金。

       Fannie Mae, Freddie Mac這兩個政府擔保的信用放款機構,讓銀行放款給民眾買房更加肆無忌憚,反正有政府擔保,沒什麼好擔心的。於是房貸餘額暴增,於是Fannie Mae, Freddie Mac這兩個美國政府機構,放貸餘額快速成長,目前已經是美國第三大放款機構,超越壽險公司。

     資產擔保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也已經成為新的信用放款提供者。光是Fannie Mae, Freddie Mac和資產擔保證券就已經提供了市場上將近24%的放款。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債上加債,在某種負債上面,在往上堆一層負債。

     葛林斯班和柏南克兩個哥倆好,總是怪罪市場上到處都是鈔票,是因全世界各國儲蓄氾濫所致。這完全是胡扯,市場上到處都是鈔票不是因為全世界各國儲蓄多,是因為全世界央行拼命印,銀行拼命放款所致。

     資本帳的概念:當兩國貿易產生逆差時,勢必要由資本帳所平衡。在金本位制底下,一個國家的逆差勢必要大量流出黃金,進而導致此種逆差無法長久持續,否則國庫必將空虛。但在信用鈔票本位制底下,這種貿易逆差不但會長久持續,而且還會越趨惡化!美國目前的此種巨額貿易逆差,在金本位制底下根本不可能會發生。

     美國印鈔支付經常帳赤字(主要是貿易逆差),而其他各國如亞洲國家印鈔為了要干預匯市不要升值,使得繼續維持高額順差。於是形成貿易逆差不但不會因為美國沒錢支付而收縮,反而會因為美國沒錢支付,反而各國印鈔支撐美元,讓美國得以繼續地印鈔支付。

   在金本位制底下,經常帳赤字的國家貨幣對黃金會貶值,而經常帳順差的國家貨幣對黃金會升值,因而自動平衡貿易逆差。但在無黃金做平衡貿易支付的情況下,貿易逆差國家印鈔,買東西是不得已,但貿易國家順差也印鈔,則是為了繼續保有其順差地位,使其不要因為貿易順差而貨幣升值!於是全世界都在印鈔!

    在2007年,美元占世界各國央行外匯存底(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的64%。要注意一件事情,若各國央行把這些外匯存底拿來投資自己國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一但投資自己國家,就勢必得要先兌換回本國貨幣,不是就又造成本國貨幣升值,這樣不就跟當初它印鈔票換匯的初衷互相抵消?所以各國央行沒有選擇,只能拿這些外匯存底,主要是美元,拿去投資美國公債。或者是拿去投資第三國,日本。舉例來說,中國可以投資日本,這樣可以一方面消化過剩外匯存底,另一方面使日幣升值,間接打擊日本出口,收一石二鳥之效。美國除外的世界各國,就是互相在這麼做的,藉由讓自己國家鈔票貶值來打擊對手國。

   更扯的是,美國每年大筆的政府赤字靠印公債周轉。但美國更大筆的貿易赤字,便成了別人的美元回來買自己的公債,但因貿易赤字大於印出的公債,所以變成美國公債不夠讓外國央行買,於是外國央行還要去買國政府去次級市場購買更早發行的美國公債。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公債越發越多,但質利率卻來越低(價格越來越高),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比政府赤字更誇張。

   亞洲各國不是拿多餘的儲蓄去買美國公債,亞洲各國央行是用額外印出來的新錢去買美國公債。這就是證明葛林斯班和柏南克兩個哥倆好在虎扯的最好證據。所以世界各國印鈔票之後,改變原本的經常帳資本帳恆等式,變成[(Savings + Fiat Money Creation) > Investment ] = Current account surplus。所以美國變成是[Investment>(Savings + Fiat Money Creation)]=Current Account Deficit

  由此可知,美國的貿易逆差印鈔票,政府逆差印公債,及其他國家的政府為了不想升值的印鈔,害死了全世界。

  自從2008以來,美國兩輪的QE已經印了2.3兆鈔票。這2.3兆鈔票已經進入美國財政部資產負債表帳上的"資產"。額外多印的鈔票是"資產"?美國人有多儲蓄了2.3兆存款嗎? 當然沒有!同理,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日本央行、乃至於中華民國台灣央行、還有很長很長一段清單的央行之資產來源,全部都是額外印出來的,不是真正存的!

   在1968年,信用放款餘額和黃金的比例是128倍。而貨幣供給和黃金的比例是2.4倍。在2007年,信用放款餘額和黃金的比例是4000倍,而貨幣供給和黃金的比例是6.6倍。這還只是最保守的官方估計!

   在1968年,信用放款餘額是美國GDP的1.5倍,但在2007年,信用放款餘額是美國GDP的3.4倍。

   在1964年時,美國的信用放款餘額才剛突破1兆美元大關。但在2007年時,美國的信用放款餘額已經突破50兆美元。43年裡面成長了50倍。這個爆炸性的金融體系放款成長,大大地改變了全世界。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4 意見:

我看到最底下的"世界各地觀光旅遊來客數"widget出現加拿大的國旗,真的很高興,非常感謝來自加拿大的國外朋友來這裡和我一同分享,一同學習

你太強了,竟然看英文版,佩服。如果沒有中譯版,可能只好等簡體版了。我實在很喜歡 Richard Duncan 的著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如果事事跟黃金連結,世界經濟根本不可能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美元與黃金脫鉤確實是一件大事,像開啟潘朵拉的盒子,讓世界進入純粹信用的世界。我想就是因為信用的觀念太籠統,太難衡量,使得今天的貨幣理論讓人那麼費解。比方信用要膨脹到多少才會停止? 才會造成信心危機,以致資金斷流 ?

我很好奇Richard Duncan "信用的數量理論" 內容

信用的數量理論(其實就是本文貨幣數量理論的擴大解釋),及該書更多細節,之後會補充。看到世界各地的地名出現,真的是很滿足,今天第一次看到中國大陸的地名,非常高興!各位訪客歡迎留言或是加入FB,或是訂閱RSS Feed,更拜託給我一個FB讚、或是Google+讚、或是其他的讚,小綠需要大家的精神支持,謝謝!

因為小綠的開始,就是從回答別人的提問出發的,所以與其說你們需要我,不如說我更需要你們,你們的回應不管是正面反面或是中性,以及你們的問題,正是刺激我讓我領悟更多,發現更多的關鍵所在!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